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照的《芜城赋》写于扬州在刘宋时期遭遇两次浩劫之后。实际上,扬州处于南北要津。得益于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便利的交通,扬州成为繁荣的都市。然而,在敌对政权征战期间,这里往往成为戎马之冲。鲍照的《芜城赋》呈现了扬州城市的极端命运。尤其是自鲍照《芜城赋》开始,"芜城"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破败扬州一个历史映照和记忆。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当扬州遭遇重大兵祸时鲍照的"芜城"成为一种缅怀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刘文淇《扬州水道记》十张附图中标记有与扬州城遗址相关的部分城池位置及关联的地名、桥名、河流名、塘名等,将其与扬州城遗址沿革相关研究的结果相结合,可知附图中部分城池的标示位置有误。通过对其中相关城池的位置、"雷塘"和长江的距离、"洛桥"位置和方向的变化等略作比较,可以分析出附图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刘文淇没有认识到长江与雷塘之间的距离是在不断增大而非固定不变的。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扬州建城2500年,2015年10月23~24日,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扬州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北京、江苏、重庆、西藏、陕西、浙江等省市的考古文博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4.
翻开扬州悠久厚重的档案史册,在250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扬州城由山上移到了山下,由最初的军事、政治城堡变化为经济文化城市。明代中叶以后,扬州成为南灌北运的咽喉、全国盐业的中心,清代达到当时中国城市经济和文化繁荣的巅峰,居世界十大城市之前列,闻名于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徽州盐商在扬州地区的经营活动,对扬州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本文拟就徽州盐商于盐业经营之外的有关经济、社会活动以及对扬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一初步考察分析。 (一) 清初,徽州盐商与扬州城市经济的联系,主要表现为捐赈。明清鼎革之际,扬州遭惨清兵十日屠城之祸,扬州百姓约几十万人丧生,昔日繁华的扬州城几成一片废墟,“扬州十日”惨案对这一地区的社会生产力和城市经济破坏极大。随着两淮盐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扬州唐城遗址1975年考古工作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7,(9)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扬州是唐代的经济中心之一。安史之乱(755—763年)江淮一带未受破坏。中原富商大贾大批迁往江淮,集中于扬州。政治是经济集中的表现,唐代在扬州设大都督府和淮南节度使,并常设淮南道采访使、盐铁转运使。解放以来,经过考古查勘,已大体弄清当时官衙云集的"子城"(又称"牙城",即"衙城",它是由内城、外城和附郭东城组合而成),即在今扬州之  相似文献   

7.
英藏敦煌文献S.529(V)号《诸山圣迹志》(又名《失名行记》)记载了五代时期的扬州城周里数,为研究五代时期的扬州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敦煌文献S.529(V)号的记载为依据,利用古籍记载和考古资料,论证了五代时期扬州城存在的事实,同时利用该文献对扬州城的规模和城门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物》1982年第2期刊载李鱓手札真迹一通,同时发表王咨臣同志一文。王文就札中内容论定了李(?)滕县离任与定居扬州的时间,因事关"扬州八怪"之一李(?)的生平思想,结论又颇新异,故较引人注意。为便于商榷,先将李氏原札有关部分列下:至好叔侄,滕县未晤。归里门匆匆数言,彼此经年。仆仆天涯,可发一笑。愚已决计家居,近复作"出山"之想,来郡城"托钵",为入都之计。十月底离家,三长兄、三长嫂暨阖宅安好,无烦系念。愚有急需事是买画笔,贤侄在杭州,而愚不寄书来购画笔,是坐失好机会矣。……乾隆十年腊月初四日辰刻,扬州小东门内雷坛寓斋书寄道源贤侄入览。复堂懊道人白。据以上内容,王文作出两点论断:一、李(?)于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底离开老家兴化赴扬州,从此在扬州定居"托钵"。二、  相似文献   

9.
汪勃  王小迎 《南方文物》2022,(4):183-190
敦煌文书《诸山圣迹志》和《南唐书》中与杨吴时期扬州城形制布局、杨吴宫署积庆宫相关的记载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唐罗城考古发掘结果和文献资料,梳理了扬州城遗址中杨吴时期相关城建遗迹、“白沙窑”“迎銮”“官”等戳印文字砖瓦建筑构件等的特征,认为杨行密时期开始将扬州城作为都城营建而大规模修缮,相关营建工程一直延续到杨吴后主时期;杨吴时期的扬州城是杨吴和南唐等割据政权的都城或东都,沿袭了唐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联蜀岗上下以为城”的双城格局,罗城内有“十字江水穿过”,承继了唐扬州城因河而市、因市而城、城河一体、城门较多、河道纵横、桥梁甚多等特征;推测位于蜀岗古城南城门(杨吴天兴门)至子城东南角之间以南地带(即桑树脚)的晚唐五代时期大型建筑基址群,或与杨吴时期宫署积庆宫(南唐崇道宫)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南宋扬州的堡寨城是孝宗淳熙二年郭棣据唐子城西部所筑。理宗宝祐年间贾似道加固堡寨城,并修缮唐子城东部城垣,两部分合称宝祐城。宋代堡寨城与宝祐城并非"名异实同",二者城池范围有别,后者或更接近唐子城的规模。平山堂城为理宗景定年间李庭芝所筑,与贾似道无涉。今人误信、误读明清地理志书中有关宋代扬州城池建设的记载,未能全面追溯宋元时期的官、私记录,故而对宋代扬州的历次城池建设缺乏系统、准确地认识,在解释相关考古发掘时,也未能将其与宋代史实很好地对应起来,不无疏漏。  相似文献   

11.
<正>扬州城历史连绵悠久,到今年已有2500年的城建史。邗城、广陵城、江都城、扬州城等名称对应着扬州城的始建、扩建、发展、繁荣等历史阶段。春秋末期的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而修邗沟,筑邗城,扬州城因运河而生。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19年,楚国就邗城增修广陵城。两汉时期的广陵城,则是诸侯国的都邑。东晋太和四年(369年)、南朝宋大明二年(458  相似文献   

12.
在中日韩三国的历史文化交往中,扬州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本文通过丰富的史实,再现了扬州与日韩两国之间政治、宗教、经济、医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从唐代以来,这种联系几乎没有中断。而中国扬州、韩国顺天和日本北九州三城同时获得2020年"东亚文化之都"的荣誉称号,给三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刘月朗 《文物天地》2011,(12):30-32
扬州玉雕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几千年历史变革中,随着扬州城的兴衰起伏,扬州玉雕也经历了几度枯荣.历代玉雕艺师创新求变,勤谨实践,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逐步形成了体现、代表扬州传统玉雕特色的"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历史上曾与北方玉雕形...  相似文献   

14.
论扬州宋三城的布局和防御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扬州城的历史沿革论述了扬州宋三城的城市布局和防御设施。  相似文献   

15.
李宏为 《收藏家》2013,(7):57-64
二.扬州从乾隆十九年(1754年)苏州承做的玉器第一次遭到批评指责开始,乾隆就产生了要打破目前这种京外一家独揽宫廷玉器制作的垄断局面的想法。行业做事要有竞争,没有竞争,苏州一枝独秀,难免再次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考虑再三,乾隆决定在玉器制作行业内引入竞争机制。他首先选择了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乾隆朝,两淮盐政驻扎扬州府。古代的扬州城,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虽然没有苏杭的湖光水色、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16.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17.
邗城遗址与邗沟流经区域文化遗存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据历史文献记载:"邗城"是扬州历史上第一座古老的城池;"邗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由人工开凿的运河。邗城遗址的调查,邗沟流经区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于研究江苏古代的历史以及与此有关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南京博物院和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及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文物与考古工作人员曾经分别于公元1956年8月、1961年5月、1963年6月、1969年5月和1972年的3月和4月,先后对邗城遗址和在扬州境内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12月和2013年3-4月,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先后在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圈内、城墙城壕开展了考古勘探调查,随后在初步分析勘探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考古发掘计划并逐步实施,为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壕的整治、城壕城墙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科学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0-12月和2013年3-4月,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先后在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圈内、城墙城壕开展了考古勘探调查,随后在初步分析勘探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考古发掘计划并逐步实施,为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壕的整治、城壕城墙保护规划方案的编制、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等工作提供了科学而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扬州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古老的城市之一,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筑邗城以来,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受到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有过多次的修茸和扩建,而这些又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直到隋初,它的基本方位并未变动,即在今扬州市北郊的蜀冈之上.发展到唐代,扬州空前繁荣起来了,城市的规模已扩展到蜀冈以下,这些都是当前学术界没有争议的.众所周知,争论的症结所在是唐代扬州罗城的东、西、南三面所到达的地点. 唐代扬州所以能出现空前繁荣,其基础之一,应和隋代开凿大运河以及隋江都城的繁荣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文献记载看,唐代扬州城与隋代江都城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要研究唐代扬州城的规模,必先研究隋代江都城的规模;要研究隋江都城的规模,必先了解江都在隋代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