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世界历史》2007,13(2):125-128
核“特殊关系”曾是美英“特殊关系”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闪电”导弹危机一度使美英核“特殊关系”濒于崩溃的边缘。它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终止英国独立核力量的成功行动。“闪电”导弹危机一方面反映了冷战时期美英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的核战略。  相似文献   

2.
王江 《神州》2014,(2):179-179
叙利亚危机不仅表现出了本国固有特性,同时也带有中东地区国家的某些共性。值得关注的是,叙利亚危机影响深远,溢出效应相当明显。本文基于叙利亚危机背后大国之间的角力展开探究,分析了当前的叙利亚局势,并结合自身认知探讨了中东问题的解决之道,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美英“特殊关系”的设想(1944—1945)、迅速发展(1946—1947)和正式确立(1948—1950)三个阶段中的发展及其与苏联外交政策的战略互动,推动着冷战逐渐变为现实。美英“特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植根于历史和现实中的战略基础——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最高决策层之间密切的个人友谊网络;盎格鲁一撒克逊民族的恐惧感与冷战思维的发展;基于对外在威胁的相同理解而产生的捍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共同责任感与战略利益。冷战的起源伴随着全球规模的势力均衡的形成,然而,新的势力均衡对美英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美英“特殊关系”是无形的,而冷战是有形的。无形的“特殊关系”推动着冷战的发展,有形的冷战也考验着无形的“特殊关系”。美英“特殊关系”的构建在无形之中构成了有形冷战起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与英国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所奉行的政策大为不同,1958年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发生后,麦克米伦政府从一开始就几乎完全站到了美国一边。在英国决策者看来,英美关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对华关系,特别是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之后,英国政府将恢复并加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置于最优先考虑的地位。因此,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期间,英国对美国政府决策的影响更为有限。英国在公开表示支持美国政策的同时继续宣扬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致使中英关系的发展陷入僵局,揭示出英国对华政策的内在矛盾性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为了有效争取美国的支持、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英国麦克米伦政府提出了"相互依赖"战略。对此,肯尼迪政府虽然原则上予以接受,但实际把调整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关系、遏制苏联在中东的影响置于头等地位。也门危机期间,英国拒不承认也门新政权、也不寻求与纳赛尔和解的掣肘做法,让美国政府失去耐心,致使两国中东政策严重脱节。"相互依赖"战略的失败是由于中东敏感的地区形势和美英不同的利益诉求所致。该战略自产生之日就面临同盟内部权力失衡以及如何平衡本国利益和盟国利益的结构性两难,在遇到也门危机这类重大地区事件时,自然无法超越美英对各自国家利益的优先考虑,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相似文献   

6.
叙利亚的战乱持续不断,越来越多的叙利亚家庭也陷入危机。进入2013年,叙利亚全国的离婚率上升了100%,平均每天有100对夫妻离婚。经济问题是离婚的主要原因,自陷入战乱以来,叙利亚的物价平均上涨了3倍,但工资平均只上浮了15%。按照叙利亚习俗,男人承担家庭的所有开支。在失业率高涨、收入缩水的情况下,大多数家庭生活变得  相似文献   

7.
叙利亚危机的旷日持久,与其说是巴沙尔的强硬所致,不如说他不懂得审时度势  相似文献   

8.
徐友珍 《世界历史》2005,4(4):40-47
本文主要基于美英双方的外交档案,对美英向五届联大提交的台湾问题提案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这一提案是美英在台湾问题上利害冲突、彼此妥协的产物,但双方的出发点迥异:英国力图通过国际社会承诺台湾将最终回归中国,以缓和美国挑起的台湾危机对英国远东利益的损害,而美国根本无意通过联合国解决台湾未来地位问题,旨在迷惑国际舆论,缓解眼前危机,达到事实上将台湾同中国大陆分离出去的长远目的。美国的真正动机从根本上注定了这一提案短命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初期,以第一次史迪威危机为标志,中美之间军事战略上的分歧开始表面化.中国希望美国实行"先日后德"的战略和尽可能的增加对华援助,可是美国确定了"先德后日"战略以及尽量利用中国自身资源的援华政策.虽然导致第一次史迪威危机的焦点问题是美国援华的租借物资的管理权,而主要原因是史迪威的身份问题和第一次缅甸战役失利的责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中美之间军事战略的分歧.危及爆发时恰逢美国总统特使居里第二次访华,居里与蒋介石讨论了中美之间的分歧,努力调解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虽然蒋介石暂时缓和了与史迪威的关系,但美国并没有修改自己的军事战略,导致史迪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0.
正"‘基地’组织攻下伊拉克重镇并公开宣布建国!"新年伊始传出的这一新闻,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在本·拉登被消灭两年半后,"基地"组织为何突然又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他们究竟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呢?神秘的"ISIS"最近,"基地"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的活动有扩大之势。其分支"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亦称"ISIS"),在叙利亚阿勒颇东部俘虏了百名"自由军"武装分子,并割下了其中40名俘  相似文献   

11.
李龙 《史学集刊》2005,(1):106-112
18世纪晚期,美国为维护海上权益与地缘安全,加剧了与英法之间的矛盾。美国在《杰伊条约》中对英国的让步,换取到美英之间十年的和睦,却导致美法关系紧张,美国与法国从同盟走向准战争状态。最终美法危机得以和平解决,但这场准战争深深影响了美国早期的内政和外交。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背景下,美英法三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汇率政策取决于各国如何权衡国内经济恢复和国际汇率稳定.1931年英镑贬值、1933年美元贬值都是美英当局把货币贬值作为刺激总需求和出口的主要手段.金本位制的崩溃和英镑、美元的相继贬值使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处于分割和对立的状态.美国对国内经济恢复的重视、英国对自治领的义务、法国对金本位的固执导致1933年三方货币合作会谈的失败.不过,随着英美两国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希特勒德国加紧重新武装所造成的欧洲紧张局势促使美国决策层积极推动美英法三方货币合作.从货币集团分割和竞争性贬值的"货币战"发展到1936年9月后三国在汇率政策上的"有限合作",这种关系转变不仅是美国决策层"思想进展"的结果,而且是特定国际形势的产物.因此,1936年的美英法<三方货币稳定协议>具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相似文献   

13.
近一时期,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围绕首都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等城市的争夺战正在激烈地进行,一些街区数易其主,人员死伤惨重。反对派武装试图通过对城市特别是首都地区的渗透和占领,来显示自己的壮大和对叙利亚的控制能力,以赢得国际社会对自己"正统地位"的承认和支持。叙利亚政府军针锋相对,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联忙于应付对德战争无暇东顾,停止了对华援助,国民党遂冷却了抗战爆发以来与苏联的密切关系,将其寻求外援的对象转向美英两国,美英为加强中国抗战也对国民党进行了巨额援助,国民党与美英关系迅速升温,借此国民党积极开展了谋求大国地位和修约外交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叙利亚是一个有着4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西亚北非地区除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之外,另一个人类文明摇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肥沃的新月地带"。虽然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但多年来叙利亚2000余万人口衣食基本无忧然而,"阿拉伯之春"动荡浪潮席卷叙利亚,诱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血腥战争使叙利亚大地千疮百孔、生灵涂炭。这个原本"吃饭不成问题"的国家,如今正面临大饥荒的威胁。据西方媒体报道,在世界聚焦叙利亚化学武器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悲惨事实:一些叙利亚人正因缺少食物而死亡。有  相似文献   

16.
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整个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直接关系到中、美、苏、印、巴五国之间的互动以及政治—外交—军事多重博弈。可以说,1971年南亚危机以及第三次印巴战争既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生死较量,也关系着中美苏三国围绕南亚次大陆展开的斗争。中美两国极力推动的战略接近亦通过此次危机得到检验,并为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英学者对二战期间美英东亚政策与战略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美英东亚政策、东亚军事战略以及中国抗战对美英两国东亚战略的影响等方面。从二战结束到60年代,在冷战大背景下,美英学者的研究明显烙上了意识形态的色彩;70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的缓和以及档案材料的解密,美英学者的研究开始走出传统观点的束缚,出现了与以往认识不同的观点,研究内容也更为细化;90年代以后,英美学者的研究与之前又有所不同,尤其在中国抗战与美英东亚战略关系上,出现了肯定中国抗战的声音。由于英美学者研究偏好的问题,关于美英东亚政策与战略,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培昭 《环球人物》2013,(19):26-28
"军方的计划是一场彻底的军事政变。宪法赋予我的合法性不可替代,我愿用生命捍卫总统地位。"随着7月3日"政变日"渐渐远去,失去人身自由的穆尔西当初这番话也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今年6月15日,时任埃及总统穆尔西宣布与叙利亚政府断交,召回驻叙利亚大使,并关闭叙利亚驻埃及使馆。几天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叙利亚国内发生了内战,但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未来在位时间会比埃及总统穆尔西长。仅仅过了10多天,普京的话就"应验"了。从上台至今,只有短短的一年时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正当许多民众的目光被叙利亚危机所吸引时,联合国总部内正在展开一场有关人类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谈判:《武器贸易条约》。然而,在193个国家经过4周艰苦谈判,期待达成这项条约之时,美国在最后一刻以"语言不够完善、存在巨大的漏洞,且对各国进行国内枪支管理的权利缺乏明确的保障"为由蛮横地封杀了这一条约。人  相似文献   

20.
进入10月底,黎巴嫩的天气已渐渐冷了,然而,这个国家的政治气候却一点没有冷下来的迹象。10月19日,黎巴嫩安全部队情报局长哈桑等8人被暗杀,黎巴嫩局势立即陷入动荡漩涡之中。中东媒体担心叙利亚的战火会烧到黎巴嫩,使黎巴嫩大乱,成为"第二个叙利亚"。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事实上,叙利亚境内持续19个月的冲突已经"外溢"到了其邻国黎巴嫩。不但有大量难民源源不断地涌入黎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