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全娥 《沧桑》2010,(2):259-259
本文中的评价主体是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这一评价课题而言的,指的是从不同的评价视角对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各种评价行为主体。根据信息哲学中的信息构建说,  相似文献   

2.
王默 《神州》2012,(9):52-5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在实践领域里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教育评价实践领域正在发生一个范式转换,而在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尤为明显,本文就是我对于教育评价实施过程中的目标设定、以及表现性评价和客观性考试的综合运用以及在评价过程中体现评价改革范式的迁移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人是现实性存在与超越性存在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教育法的深刻基础就在于人的现实需要。基于人之存在超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完成人的超越这一使命,这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符合希望哲学的原理,把想象作为思想政治驾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的内心更为强烈"。毋庸置疑,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应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素质评价的方式上,首先要改变评价的主动权被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掌握的现象。要把素质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从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一、高度重视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历史评价标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历史评价标准的产生和来源,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历史评价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个是历史评价客体的属性。历史评价标准有诸多种类,可以从历史评价主体的存在状态、历史评价标准的规范、历史评价主体的阶级属性、时间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划分。这诸多评价标准的是非好坏,一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评价容体的内容与属性,二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符合了评价主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哲学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人类反思思维的发展过程,人在宇宙中处于什么地位、人的价值在哪里、我们在什么程度上是自由的,是贯穿哲学发展史中的问题。马克思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某些人们陷入了追求经济利益的牢笼里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7.
翟瑞谦  赵正 《神州》2011,(2):84-84,86
孔子根据他所在的时代要求,确定了“君子儒”的教育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形成了相应的教育评价思想。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是教育评价首先要关注的,此外,还要考虑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表现方面的因素。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个体和社会两个主体。良好的教育评价是促进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刘文沛 《丝绸之路》2011,(6):101-102
在马克思在哲学研究中,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他所关注的。从《莱茵报》时期到批判黑格尔哲学,到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再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深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学说。  相似文献   

9.
陆英 《神州》2013,(35):240-240
激励性评价作为激励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必须将孩子作为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通过各种外界因素满足幼儿情感、兴趣需求,在点燃他们发展、进取、求知的火花的同时,帮助他们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结合我国幼儿民族音乐欣赏的欣赏激励性评价,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语言、评价情感多元化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杨永志 《神州》2013,(21):136-136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刘永军 《神州》2012,(21):95
随着"网络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从而改变以往学生评价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具有过程性、开放性、多面性。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评价与传统教育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文对如何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及评价,以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史记》因其开创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形式,从而在我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了划时代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史记》记述与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与方法,揭示司马迁如何依据人的特性,理解并说明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史记》的史学价值不仅在于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历史编纂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说明,体现了我国史学中关于嵢说淖晕乙馐兜木跣选K裕韭砬ㄋ吹牟唤鍪且恢掷繁嘧胄问剑且恢终嬲庖迳蠉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13.
李敏 《神州》2012,(36):225-225
素质教育是指立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的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诸多方面),评价过程的全程性(包括目标的确立、过程中的努力与最后的评定)还有评价渠道的多样化(包括自己、同学、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评价结果)。下面结合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对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史记》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思想理论和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说了《史记》认识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的意义。文章从人神关系认识的历史发展引出“主体史观”的看法,并从多方面阐发出在历史发展中突现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要历史表现。《史记》的体例表现了一定的社会结构和人群的整体作用;《史记》叙述内容的全面性,反映了作为主体地位的人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并从人的自身活动出发,强调包含着具有人的追求、品格、奉献、情感为特征,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对表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史记》认识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是史学成长体现自觉的一种标志,对以后的史学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摇篮,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分析了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他的人的类本质思想,是建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和知识来源,对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及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等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琦 《神州》2013,(8):168-168
哲学是关于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学说,是人类的精神追求。哲学源于人对自然与"自我"存在过程的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哲学增长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哲学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钏茂国 《神州》2012,(4):298-298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生来便被赋予了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人的本能的情感需求,是人生的意义和核心价值,而且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意义所在,同时也是构建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并将其列入教育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为培养、提高和强化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自然和环境,对国家和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责任意识,并为他们自身潜能的积累和开发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态,特举办本主题活动。望各教育单位积极组织参加。  相似文献   

18.
杜阳 《神州》2012,(21):138-139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更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培养,以培养出“完善的人”。本文从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的现状出发,浅谈对于加强学生情感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蓝震挺 《神州》2011,(8X):248-249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多维性、过程性、真实性和发展性的原则。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20.
胡凯云  蒋凡 《东南文化》2023,(3):155-161+191-192
革命文物主题展览被作为政治文化认同塑造手段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当今也依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媒介。革命文物主题展览的实物性、空间性及仪式展演能够同时作用于观众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发挥了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当前,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受到高度重视,数量急剧增多,但却缺少必要的评估,对展示工作的优劣缺乏客观评价会制约其教育功能的发挥。建立以观众体验为中心的评价框架,同时结合专家学者的判断,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地衡量革命文物主题展览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指导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实践,促使其更好地发挥“红色基因库”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