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对未来整个社会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乃至影响着整个社会未来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本文是依据各方面调查数据并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写成,希望通过此文使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消费文化走向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与大家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范结兵 《神州》2012,(30):13-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对于时尚的定义也越来越不同。在这样的变化环境中,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也深受影响。这些时尚包含形形色色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正有负。正面的影响表现在互联网的时尚发展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为学生了解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使得大学生产生了新的观念,新思想;负面影响表现在:时尚的消费形式使得学生产生了盲目的攀比心理,使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大学教育应当注重对社会时尚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加以引导,创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时尚氛围。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作为一群在社会中较为重要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都将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作为高职中的学生主要生活环境离不开校园和校外,主要的消费内容以生活、学习、娱乐和网络通信为主,在分析高职学生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时主要可以从其消费内容、消费心理等方面着手。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中所招收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日益膨胀的消费人数成为了社会中逐渐壮大的一类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状态也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走向,对社会经济的动态和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但是由  相似文献   

4.
刘珺 《神州》2011,(6):103-104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也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闲暇消费的现状、闲暇消费的特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行为价值取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引领消费潮流、消费趋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篇综述归纳了大学生闲暇消费的基本状况以及特征,讨论了大学生闲暇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闲暇消费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曹玉梅  纪彦旭 《神州》2012,(21):136
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特定心理危机来源,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较大冲击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辅导员应该研究并采取相应模式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反馈系统、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7.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项目,倍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高校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足球运动同样也有着极高的热情。足球消费作为足球运动的一部分,已逐渐进入大学生足球球迷的生活,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球迷文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运用相关数理统计的知识对武汉高校大学生足球球迷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寻求探索出高校大学生足球球迷的消费特点及其规律,通过这种消费现象找出积极因素,引导他们健康的消费,从而促进高校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络与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新时代的宠儿,自网络诞生以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这一新变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可以说是网络的最大消费群体,网络技术在带给他们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人际交往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来认识大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淑娉 《沧桑》2011,(1):127-128,133
本文针对在当今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异化消费"的新现象,进而分析了大学生异化消费的产生及后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维度出发,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访谈,探讨了他们在大巴扎这个社会微环境中的活动、地方依恋的形成及这种微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的意义。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大巴扎的依恋表现在功能性和情感性两个方面;通过在大巴扎从事的活动,大学生产生了归属感等积极情感,增加了对本民族的认同;大巴扎作为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微环境,对大学生的作用是以地方依恋为中介的,并表现在有效地管理情绪、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和更好地适应环境上。本研究的启示是,地方依恋应该作为城市设计中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应该保留其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5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访谈,探讨了他们在大巴扎这个社会微环境中的活动、地方依恋的形成及这种微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的意义。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大巴扎的依恋表现在功能性和情感性两个方面;通过在大巴扎从事的活动,大学生产生了归属感等积极情感,增加了对本民族的认同;大巴扎作为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微环境,对大学生的作用是以地方依恋为中介的,并表现在有效地管理情绪、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和更好地适应环境上。本研究的启示是,地方依恋应该作为城市设计中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应该保留其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2.
王博  郑磊 《神州》2012,(11):172-172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治体制由高度集权转向适度分权。在变革的洪流中,社会心理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种变化,在一定程度反映在大学生的思想中。研究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需要揭示社会心理怎样影响、作用于大学生。大学生是怎样吸收、选择社会心理的影响,为高等学校有效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育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大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王茜 《黑龙江史志》2013,(15):262-262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的作用,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4.
陈东梅 《南京史志》2022,(21):52-54
<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高校采用封闭式管理,大学生在封校的环境下生活,人际交往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心理疾病的发生率,若不进行科学干预必然会形成安全隐患。基于此,文章针对特殊形势下,青年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其预防干预做出探究。一、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社会影响因素从学生成长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产生主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尤其是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改革开放打开了对外部世界的大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涌进了国门,带来的影响波及了几代人。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孕育了消费文化,消费文化是大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消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以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一个亟待深入探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所谓旅游消费,指的是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消费情况。旅游消费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更高一层次的消费需求。如今,很多大学生群体也有着较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这一群体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对其消费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细分市场,为旅游开发和景区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贫富差距从社会引向校园,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它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阻碍着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它形成了大学生心中的一道隐性屏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着他们的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贫富差距对当前大学生交往、身心、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消除贫富差距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设和谐校园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校漂族”是近年来出现在高校周围的一个特殊群体。它的出现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诸多影响。它的产生主要源于高校扩招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依赖和逃避心理。关注这一群体,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彦彬  温萍 《神州》2012,(18):50-50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就业压力引起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应引起社会以及高校的足够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尤其是不同专业门类的大学生产生的不同就业心理,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始终是倍受社会关注的群体。虽然国家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并出台了助学贷款政策,但这只能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上的困难,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更加值得关注。本文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心理辅助的对策,从而减轻贫困大学生来自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