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辽政权是继辽王朝灭亡之后,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大辽王朝末年,辽天祚帝软弱无能,而且与皇族耶律大石的关系也日渐紧张,遂大石率部西迁,历经多次辗转与战争,西辽政权得以建立。西辽政权是大辽帝国的继承和发展,其建立离不开契丹人耶律大石的功绩,西辽政权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同时形成了对金的有力震慑。  相似文献   

2.
孙勐 《收藏家》2012,(6):43-46
辽、金、元三朝是北京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承期,其政治地位由隋唐时期统一政权下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依次上升为封建割据政权下的陪都——辽南京、独立政权中的正式都城——金中都,最终成为整个封建帝国的中心——元大  相似文献   

3.
龙纹是中华民族传统而古老的纹饰,一般认为龙的形象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红山玉龙,龙纹经过漫长的发展形象逐步稳定,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到了公元10世纪左右,契丹政权崛起并以今赤峰地区为中心建立辽政权,在与周围政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契丹人形成了自己的龙纹文化。随着辽代龙纹饰文物的不断被发现,对龙纹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选择部分辽代龙纹饰文物,就其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辽代是以契丹民族为主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其法律发展经历了兴衰的过程,在看到辽法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法律中存在的酷刑。辽代的酷刑多种多样,极尽残忍,有好多酷刑是辽代的首创。辽代的重罚重法没有更好地维护辽代的封建统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动荡的因素,加速了辽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正一、辽代玉文化发展五代末期北方契丹民族逐渐壮大,首领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了统一的政权,历史上称为辽,辽与随后建立的北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至公元1125年辽灭,共存在了210年的时间。作为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辽在建立后通过与北宋的战事、盟约、互市等活动不断与中原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留下了丰富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遗存。然而,辽墓的盗掘现象严重,使得学术界对辽代玉器的研究受到限制。1950年辽宁义县清河门辽墓发现了玉器遗  相似文献   

6.
忠节是我国古代官员一种重要的品质,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辽虽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建立政权以后,随着官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对官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受中原儒家忠孝观念的影响,忠节观成为考察一个官员的重要标准。本文考察了忠贞观在辽代的具体体现,即辽代因忠贞不事二主而受到君主旌奖、因直言进谏而受到统治者重用、因出使他国极力维护本国尊严、不辱使命而载入史册这三种情况,表明忠节观在辽代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试论辽代汉族儒士的“华夷之辨”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儒士群体,对以契丹族为主体的辽政权,并非一开始就忠心拥戴,而是有个由抵制到合作的变化过程。原因之一是这个群体普遍存在着“华夷之辨”观念。对此,辽朝诸帝都非常清楚,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成为辽政权能够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这个课题,具有一定意义。它是辽史、契丹史、民族关系史和文化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其它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也有一定神益。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彭林 《中华遗产》2011,(6):46-49
契丹,是中国古代出现在北方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至唐末强大起来。及至北宋时期,建立起了强大的地方政权——辽,强盛的武力带来对外扩张.乃至当时的不少国家只知有辽,不知有宋。  相似文献   

9.
张桂莲  尹虹 《收藏家》2000,(6):22-25
辽代白瓷是指辽政权统治时期在其所辖地域内烧造的白瓷制品。从窑址调查和发掘情况来看,北京龙泉务窑、辽宁官屯窑以及内蒙古缸瓦窑和上京窑等辽代瓷窑均以烧白瓷为主。而且辽代墓葬、塔墓、遗址中出土的陶瓷也以白瓷较为常见。可见白瓷在辽代陶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弄清其面貌特征对于辽代陶瓷器的研  相似文献   

10.
辽代“籍没法”是我国古代财产刑刑罚,是具有时代、民族特点的刑种,它和辽代政权中奴隶制残余有密切关系,既有现代刑罚中的共同性,也有它的自身特点,在中国古代财产刑中有许多长处,值得今天借鉴。这是辽代刑罚实践对中国刑罚学的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述北宋与辽并立时期的中国疆域格局。文中着重阐述这一时期北宋、辽、西夏以及大理、吐蕃、西州回鹘、黑汗等王朝或政权的形成、发展及其盛时的辖区范围,揭示了各王朝或政权辖区的形成过程及彼此问的关系。北宋与辽并立时期的中国疆域桔局,是在唐朝版囹范围内,历经五代十国之后,随着局部统一局面形成但又不能实现更大统一的重新组合。从总体上看,北宋与辽并立时期的疆域范围,东、南、北三面大体同于唐朝,而西域则逊之,反映了历史上中国版图的一个沿革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五代后唐时,平州被契丹占领,随即被升为节镇州,先后置卢龙军、辽兴军。但宋人记载契丹升平州为辽兴府。对此,学界皆视宋人记载有误。作者认为辽兴府确曾存在,其存在时间可能不在辽初而在辽末。辽末,随着大片国土不断落入金朝之手,新建立的耶律淳政权出于捍卫燕京的考虑,将平州升级为辽兴府。天辅七年正月,金破燕京后,辽兴府守臣时立爱降金,金太祖旋即升辽兴府为南京兴平府。这才是平州在辽金鼎革之际的真正变迁过程。"辽兴府"是当时不为各方所承认的耶律淳政权所升,且存在的时间不满一年,因而长期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13.
辽道宗中晚期的自然灾害以时间长、多种灾害伴生、并存著称。如此严重灾害,不仅破坏生产力,使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而且影响了社会发展,甚至与辽政权灭亡也不无关系。辽朝抗灾、赈济等一系列措施,既有成功之点,又有失败之处。其中,“两仓”制度值得借鉴,“入粟补官法”应彻底否定。在辽政权日益腐败的情况下,其抗灾、赈济等措施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4.
辽、西夏、金政权的汉化及其儒统治国的相关问题可作比较探讨。辽、西夏、金政权的汉化方式主要体现在:统治者自身的汉化、重用汉人儒士辅政、参学中原王朝儒统治国方略、社会组织的汉化等方面,这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对更合理化、更仪式化的皇帝特权仪典的信奉以及官僚政治程序的需要,也是他们用来减弱政权中部落首领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的斗争武器。这种汉化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差异性,主要是受各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生态环境、民族间经济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有保留旧有习俗制度的心理,又有学习接受汉文化制度的需求,并掺杂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传统的"华夷观念",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当时民族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对金朝流通纸币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跃 《南方文物》2004,(1):43-47
金朝是十二世纪初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女真族建立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公元1125年金灭辽后,又南进灭北宋,继而与南宋相隔淮河遥遥相峙。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建立女真族封建制政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公元1115年建立的大金国,虽然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仅存在了150年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女真人推翻了另一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政权,他们的铁骑踏破了自命为正统的中原宋王朝  相似文献   

17.
辽代汉族士人的心态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演变过程。最初,他们或隐或逃,拒绝与新生的辽朝政权合作。但是,周边汉族政权尤其是北宋政权的接连失败,破灭了他们的光复之梦。与此相反,新兴的辽朝政权却显得生机勃勃,他们还以种种怀柔手段相笼络,积极为汉族士人施展政治抱负提供舞台,干方百计争取汉族士人的合作。最后,汉族士人终于和契丹贵族走到一起,共同成为辽朝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辽人自称“北朝”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人自从五代后晋时期开始,就遵循历史上称南北并立政权为“南北朝”的习惯而自称“北朝”,那时,辽人还没有形成“北朝”高于“南朝”的理念。宋朝建立以后,辽人积极主张与宋朝互称“南北朝”,具有意欲提高自己政治地位以取得和北宋对等往来的意图。到了辽圣宗后期,随着辽人“正统”意识增强,辽人意欲凌驾于北宋之上的欲望大增,辽重熙二十一年(1052)“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就有了“意以自尊大”之倾向。辽人自称“北朝”,具有强调“南朝”和“北朝”是“一家”之用意,“一家”就是“中国”,辽人承认五代和宋朝是“中国”,同时也自称“中国”,他们强调“南朝”“北朝”是一家人,就是“南朝”“北朝”都是“中国”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在辽代大中型墓葬中,多流行使用阶梯式墓道,较隋唐以来中原王朝大型墓葬中所使用的斜坡多天井墓道,有了较大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契丹政权统治阶层墓葬的一个突出特点.墓道是墓葬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比分析较发现,辽代阶梯墓道具有形制、年代以及地域上的差异,通过对辽代阶梯墓道的考古学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辽代高等级墓葬在类型、演变、分布、源流等问题.以往学界对辽代阶梯墓道的专门性研究较少,本文拟在较为全面收集和梳理资料的基础上,对辽代阶梯墓道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辽代后妃在辽朝政治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认为其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 :辅佐皇帝 ;亲自率军征战 ;摄国称制 ;影响皇帝的选立 ;非常时期代理皇帝处理政事。其次对辽代后妃在政治中产生作用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为这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辽代政权结构、风俗习惯和后妃自身的素质。最后对辽代后妃在政治上的作用持点进行分析 ,认为仅是对皇帝的辅助和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