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以行政村为单元,在政策指标测算法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状况、经济保障能力和社会因素等3方面构建理论潜力修正模型,将理论潜力修正为可实现潜力,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增加耕地潜力,以期为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五华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规模小、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沿河谷、沿交通线路分布的典型特征。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为5683.91 hm2,北部村庄的整治潜力较大;可实现潜力修正系数为0.54,与理论潜力相差较大,各行政村之间差异明显;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介于0.32-0.94,预计新增耕地1943.41 hm2,琴江、五华河沿线村庄的新增耕地潜力较大。建议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对策,推进五华县农村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2.
石路 《大江南北》2023,(6):28-28
乍暖还寒。晓7点,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上官镇袁庄村村委,市县、乡镇、村干部与村民100多人,国绕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问题,畅所欲言。夜幕下的村庄活跃起来。这是当地一次基层“围炉夜话”的场景。近年来,在农村,“围炉夜话”已成为不少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种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冯健  杜瑀 《人文地理》2016,31(6):39-48
基于宁夏西吉县空心村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村民对空心村整治规划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多数公共设施在空心村中处于缺失状态;村民希望空心村整治能解决村庄的道路交通、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等问题,能满足文化教育、就医和垃圾回收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需求;希望村庄整治能考虑农业生产的便利性,能提高经济和社会保障水平。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家庭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人数、对当前住房的满意度、对本村小学满意度和对村庄生态环境满意度等因素对村民是否支持空心村整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一直以来我们党都心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这部分工作视为重点工作内容.近年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受到了广泛重视,在各大重要会议上,都要求全面深入地开展农业污染防治工作,要求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需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和根本性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农村语境化背景下从村社本位出发,将农村建设成为与农村社会实情与村庄生活特质相吻合、村民关系融洽和村庄认同感强的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王珂 《区域治理》2022,(4):41-44
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趋势的理念下,我国农村环境整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地域广阔,污染物多,整治难度大.当前,农村环境整治还存在资金配置不足、法规制度供给不足、整治主体单一的困境,是盲目跟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困境.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对现阶段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解...  相似文献   

7.
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攀登》2011,30(3):72-7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涉及农村宅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上存在着人均宅基地面积超标、村庄建设缺乏合理化规划、"空心村"、制度设计有重大缺陷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即: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规范宅基地管理;严格宅基地规划、审批管理;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加强土地执法。  相似文献   

8.
傅仙琴 《神州》2014,(2):269-269
农村文化礼堂是浙江省政府2013年度十件实事之一,是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家园。但目前农村文化礼堂收集、整理档案工作尚未得到重视,导致有价值的宝贵的资料流失。本文从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强化培训提升素质;科学系统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加强档案设施、逐步走向档案信息化四方面进行论述,以达到收集、保护、利用档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长磊  黄磊昌 《风景名胜》2020,(3):0375-0375
美丽乡村规划是在科技的支撑和推动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其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导致了美丽乡村规不能实质性的建设。本文以许家湖镇河东村创建美丽乡村为例,调查并分析其存在问题,主要分为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提出规划建设性意见和措施。从而促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于延峰 《神州》2014,(6):276-276
<正>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具有承上启下、覆盖基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乡镇文化站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哨所,也是搞好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它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普及科技知识和进行科技文化教育,活跃当地群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有效地整治,目的是增加耕地的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对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龙晓涛 《沧桑》2010,(3):34-35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战略指引下,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了热门话题。广大西部农村不失时机地努力发展自身经济,有不少地方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作为一种政府强力推动的村庄经济发展模式,村庄的经济发展超越村庄本身承受限度,形成村庄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为此,必须深刻认识村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其实质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胜 《神州》2013,(24):44-44
在我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之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之中的重点。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精神文化层次需求的基本手段。本篇就结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建设出现的问题,谈谈对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董鹏  李凯  袁艳平  刘立军  马晓河 《攀登》2011,30(5):92-97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并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即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引导,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导向。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封建时代里,村庄是松散的农村聚落。20世纪初的清末,村庄作为摊派对象,逐渐被国家视作一个整体单位。~((1))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华北,国家权力持续向村庄渗透,但未能抵达村庄内部,而且出现了乡村社会的失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重塑了村庄的政权结构和权力结构,深入到村庄内部,对农民进行革命文化启蒙。在中共领导下,根据地的村庄成为抗战的最基本单位,农民成为抗战的主体,村庄里的抗战真正得以实现。这是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芯妤 《神州》2020,(1):1-1
车行于高速路上,便转入一个出口,进入了丰顺的一个小村庄。很少有人来到这个村庄,这里与许多乡村一般,村庄中是弯弯曲曲的小道,随处可见的是田野与高高低低的山丘。但这个村庄,却又与我曾经到过的村庄有些不太一样。小道的两旁,总能频繁地看到分类垃圾桶。我仔细地观察起了这个村庄,不同于我记忆中的农村,现在展现在我面前的,是村民自觉地将生活垃圾丢入垃圾桶的图景,窄窄的街道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变得干净整洁。  相似文献   

17.
张玉师 《旅游纵览》2010,(12):136-137
<正>农村土地整治包括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其主要内容是对农村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全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经为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内在要求的内涵高度耦合,是实现农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张家界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高度发达。通过对张家界市代表性村庄农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提炼出"民俗文化型""生态农业型""休闲旅游型"3种模式,并通过SWOT分析,提出突出文化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保护因素等具体措施,更好地实现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这将对农村要素的转移、结构转换和功能迭代产生重大影响.村庄规划创新是村庄规划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对区域规划具有重大影响,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城乡一体化,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创新发展对现有城乡格局的影响,梳理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创新思路.本文将从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农村住房建设速度呈日趋加快之势,这无疑反映出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的发展进程,但其中一些无序的、不规范的建房行为亦带来了耕地大量流失的不良后果,直接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农村居民无序建房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宅基地面积超标和一户多宅;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空心村大量形成。遏制耕地流失应采取的基本对策是规范农民建房用地行为,严格治理空心宅现象;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集中住宅节约耕地;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改善宅基地分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耕地的法律认识和基层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