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继伟 《神州》2012,(21):7
苏轼在我国的文坛上地位绝对是无可取代的,他是豪放派诗人代表,是北宋词坛上最为著名的词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雄浑豪迈,感情奔涌,他的诗词对后人影响深远。在他的诗词中我最为钟爱的当属那首将江山如画的美景、壮志满怀无处挥洒的情怀展示的淋漓尽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领略那种英雄壮志情怀。  相似文献   

2.
姚永 《神州》2012,(21):34-35
在李唐王朝,有两位伟大的悲剧诗人一直为人所关注,其中一位就是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他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时代造就了他的悲剧,使他生活无着落,入仕也为难,颠沛流离,终其一生;但同时也造就了他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成就了他“诗中圣哲”的美名。另一位就是李商隐,正如他的诗一样,他一直是个扑朔迷离、让人欲说还休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臧金英 《神州》2013,(26):17
古希腊的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注重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他的著名戏剧代表作《美狄亚》取材于神话故事,以主人公美狄亚的悲剧性一生为线索,表现了美狄亚对爱的执着,即使最后的命运是悲剧的,她由此也成了经典的悲剧形象。而黑格尔以其独创的精神对悲剧学说作了系统的研究,由此,本文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对《美狄亚》进行其悲剧命运分析。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中的清秋之景以其独具风格的悲剧美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清秋之景蕴含着中国士人深沉的悲秋情怀,是中国儒家理想在文学作品中的突出反映。本文从中国士人心理悲剧的根源出发,阐述了儒家理想对中国士人心理的影响,并为深入分析古典诗词中清秋之景的悲剧内涵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刘增铁 《沧桑》2008,(4):245-246
中国缺少西方类型的悲剧,大多呈现温柔性的悲剧,多为大团圆的结局,而西方悲剧多展现出强烈的悲剧效果。这种差异体现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观念、审美追求、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探究其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6.
王鹏 《神州》2011,(20):18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爱国主义诗篇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倾诉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本文从此词的创作背景和赏析来体会辛弃疾的忧患意识和宏声镗鎝感人肺腑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王鹏 《神州》2011,(9):18-18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爱国主义诗篇的代表作之一,词中倾诉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本文从此词的创作背景和赏析来体会辛弃疾的忧惠意识和宏声镗塔感人肺腑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8.
张弛 《古今谈》2008,(2):24-26
是否具有善良的心灵,是否具有同情和悲悯的情怀,是区别“人”与“非人”的标准。自从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以后,人就获得了自由意志,精神从混沌中觉醒,人性与动物性之间的斗争,善与恶之间无休止的纠缠,也随之展开。俄狄浦斯是命运之神的牺牲品,他在毫不知情之下,犯了杀父娶母的人伦之恶。待他明白真相那一刻起,他的人生悲剧就开始了。他将自己放逐于茫茫大地,受苦受难,为自己无意中犯下的罪恶而踏上了忏悔与救赎的漫漫长路。俄狄浦斯的悲剧表明,人生于天地之间,即使不能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到底,也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个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人们无不感叹其情之痴、其情之醉。贾宝玉的痴情正是源于他最重要的品格特征——诗意的情怀。他的诗意品性既承天所赋,又得以在适当的客观环境中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在诗意情怀的感召下,贾宝玉沉醉于"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贾宝玉的诗意情怀以"痴"的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旨在从小说的角度对贾宝玉的诗意情怀进行力所能及地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在欣赏宋朝词人辛弃疾那些力主恢复中原、壮怀激烈的作品时,经常会与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不期而遇,他就是开禧北伐的发起者韩侂胄。胜者王侯败者贼,北伐兵败的韩侂胄早已被归入了误国权臣的行列,但就最后结局而言,可以说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人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某一天的一句话竟然在五年后要了他的命。故事要从南宋第四个皇帝宋宁宗的后宫说起。宋宁宗的原配韩皇后因病逝世后,宋宁宗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矛  相似文献   

11.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观光、度假、休闲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和空间,而且为农民增收致富及新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对公共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导致了公地悲剧的出现。本文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乡村旅游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探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公地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曹新月 《神州》2013,(24):5-5
本文以《生死场》为例,总结其中典型女性的生命轨迹,并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缘起进行分析,最后,将女性的悲剧命运上升为人生、民族的悲剧命运,考察其整体悲剧意识在《生死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毕飞宇的小说为例,着重分析小说中人物生存的错位状态和人物错位生存的原因,最后对小说中人物在错位生存中所表现出的悲剧之美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严子陵"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高洁人格,以及他不含任何功利目的只求真正获得心灵自由的隐逸风范,使其垂钓之地成为中国历史上十几处钓台中最著名的一个,千百年来赢得众多文人墨客的吟咏和凭吊。而且到了宋代,在宋人"静弱"、"内敛"、"深微"的文化心理影响下,其隐逸心态都是以唯美、自由倾向为旨归,这正与严子陵的隐逸精神相契合,因而宋代有关严子陵钓台的近二十首词作,基本都是借凭吊高士严子陵来表达词人"披蓑垂钓"的隐逸情怀,从而丰富了宋词的隐逸主题。  相似文献   

15.
李煜悲剧性消解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清华 《神州》2011,(4):82-82
坎坷的人生、悲情的性格,造成了李煜一生的悲剧剧情,这使得他的创作充满了悲剧意识和悲剧色彩。本文试从李煜悲剧性体现这一角度对李煜的悲剧性消解进行分析,并总结李煜悲剧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栖君 《神州》2012,(17):15-15
徐志摩一生短暂,却如他的诗文一样浪漫。本文将从他的爱情、婚姻、诗文来分析他浪漫的人生和理想悲剧。  相似文献   

17.
梁红 《沧桑》2008,(6):231-232
本文以中国古典悲剧为例,论述了悲剧本质及大团圆结局对我国悲剧的影响。通过对西方悲剧理念和我国悲剧理念比较,进一步分析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性的特色,探析出现大团圆结局的深层根源以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首要特征,这种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哲学背景,叔本华是直接从他的形而上学体系推出他的悲观主义伦理学的,并且他提出了两种解救人类痛苦的途径,即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叔本华的悲剧拯救理论具有现代性特色,关注人生,人们如何才能从痛苦境遇中得以解脱,是叔本华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叔本华哲学处处洋溢着这种关注人自身的厚重现实情怀,体现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亚圣孟子在战国时代以善辩闻名。他在与人言谈交锋中抨击诸侯征战的无道,阐发自己的"仁政"思想,教人以生活的智慧。在《滕文公》上下两篇中详细记录了孟子"好辩"的原因、方法和"辩"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20.
杨度是民国初年政坛上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力倡君主立宪却误入歧途。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活动效劳,这其中固然有多种原因,但他的救国动机是不可否认的,不幸的是他抱定了袁世凯,违背了历史潮流,以致酿成了个人的终生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