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凯  秦耀辰  毋河海  李全 《人文地理》2007,22(3):18-21,124
本文主要从哲学层面上,本体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上探讨了地理学发展的几个问题:①地理学发展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地理学研究要自觉接受哲学的指导作用,吸收哲学研究中积极成果,打破传统观念、思维框架的禁锢;②地理学研究的本体论承诺,地理学研究对象在本体论前提上具有异质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以及所具备的其他特征,所以地理学研究应该从多个视角分析和观察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论;③后现代主义对地理学的影响和启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解构、反思、批判和超越,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地理学发展具有理论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真理问题是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传统哲学又把它归结为客观性问题。罗蒂把尼采的真理观同实用主义对支持实在论的客观性观念之种种结构与内容区分的批评联系起来,认为真理不是客观性的问题,而是协同性的问题。传统哲学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存在在那里”(theworldisoutthere)的,而罗蒂则认为真理是不能“存在在那里”的,`那样的认为只是一个旧时代的遗物。  相似文献   

3.
孙怡 《神州》2013,(14):151-151
摹状词理论是语言哲学和逻辑学中的重要议题。罗素作为摹状词理论的开拓者,其理论的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提出了分析摹状词的方法,解决了哲学上的三大难题。因此,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后来摹状词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愧为"哲学典范"。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Hermeneutics一词,中译不一。或作诠释学、释义学、解释学、阐释学,俱属从读者角度出发之词。本文称传释学,是兼顾到作者传意之图,即及作者通过作品传意、读者通过作品释意两轴之间的种种情况。至论Hermeneutics之定义,亦如其意蕴之一:理解无限。本文则以1960年问世的《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Wahrheitund Methode:Grundzge ein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一书为讨论基础,藉之与通鉴学互相印证,以见哲学方法之一端。  相似文献   

5.
西方史学理论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发生范式转换的过程。大约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史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旨在调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所谓后-后现代主义阶段。史学理论家已经在盘点后现代主义的后果:哪些方面仅是昙花一现,哪些方面具有永久的价值。"历史记忆"(也许还有"历史叙事")就是此类具有持久意义的论题。它既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统一性追求多元性的必然结果,也因其排斥语言的经验在场性而可望成为后-后现代主义阶段进一步探讨的话题。彭刚教授在综合批判各种相关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口述史实践和古今中外的大量例证,对历史与记忆之间、记忆与真理和正义之间的复杂纠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作者看来,受当下关切、文化传统、社会体制、政治权力和语言驯化等因素的制约,记忆不免具有重构和诠释的特性,但也不应因此而全然否认其通向真实过往的可能性。此外,在利用记忆伸张正义和实现政治目标之间也需作谨慎的处理和把握。我们期待更多学者参与有关历史记忆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王德贞 《沧桑》2008,(3):135-136
黑格尔的"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思想,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其一,是真理是包含了整个发展过程,是具体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二,是指真理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那种完满的本质即全体;其三,是指真理是从错误中发展而来的。实体即主体的思想:其一,表达了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辩证思想;其二,表达了能动和转化的辩证思想。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分析,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和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7.
从对历史是什么、历史何以可能的不同回答以及其中内含的思维与哲学上的差异来看,学术史上实际存在着四种历史研究及其反思形态:自然主义历史观是一种"法自然"的历史意识,因为人和语言均属于天然世界的一部分,故历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记事行为,历史的真实源出于它的天然性,它是不必证明的自然之真;客观科学主义的历史论视历史为客观的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它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力图重新恢复历史的"自然"真实性与可靠性,但其真实性实乃源出于一种二元论的理性观念设定,其所能指向的只是一种逻辑化的世界和历史;存在主义哲学及其解释学的历史观则追问历史何以可能,为一切史学奠定了存在的根基,敞明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历史和真理,并倡导一种非实体(本体)、非二元论的哲学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是一种文本间的、语言学上的建构,历史是一种话语和权力游戏,把客观科学主义的历史论正好颠倒了过来。  相似文献   

8.
陈思妤 《神州》2012,(15):23-24
大卫·格里芬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理论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当今西方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观作了全面的分析,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研究这一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其思想体现出唯心主义、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特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范式转型,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其历史解释视角从思辨历史哲学强调的整体转变为认识论历史哲学突出的个体。柯林武德阐释的历史解释的社会语境与个体视角,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由此及彼的关系。柯林武德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既注意到个人,也没有忽略个人所处的社会语境。在西方历史哲学发生后现代转型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者割裂历史解释中个体与整体因素的关联,这突显柯林武德强调历史理解中社会语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一词从德文Nihilismus意译而来,源于拉丁文nihil,意即"什么都没有"、"虚无"。据海德格尔考证,在哲学层面率先使用"虚无主义"一词的是雅可比,在1799年致函费希特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思维下的博物馆展示倾向于用权威的声音讲述不容辩驳的"真理",通过建立统一的秩序对观众实行"教化"。20世纪晚期,后现代主义兴起,"一元论"受到质疑,知识转而被视为流动的、可变化的,意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受到重视。面对认识论的剧烈变迁,博物馆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在于如何通过合适的诠释呈现多元观点,尊重观众在诠释中的自主性,引导观众进行自由的思考和学习。而"多视角"、"多信息层次"、"多参与性"这三条展示策略,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上述展示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博物馆探索如何提供多元意义、激发开放式对话的展示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传统史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质疑历史认识客体的真实性,强调语言对历史建构的决定性意义,把历史文本等同于文学虚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反思传统史学理论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其所表现出的相对主义和反实在论特点,也颇受人们的质疑。近年来,西方学者开始试图建构一种超越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范式,即所谓后-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反思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也是我国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刘华初副教授讨论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文章,欢迎学者们参与对此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宁 《攀登》2005,24(1):86-89
“后现代主义化思潮”是当今西方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哲学与化思潮,其基本精神是不断反传统’不断否定之否定,进而它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结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为此,笔认为,对后现代主义化思潮的分析和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一化思潮。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与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是从全面批评和否定的角度展开它的观念的,也是在普遍的批评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以我们久以习惯的、普遍认同的思维方式来考察,后现代主义似乎不可理喻,所以用来指称和界定后现代主义观念的词汇都一定程度上带有贬义和嘲讽的色彩:无核心、无系统、无真理、反理性、反基础、反本质、反规律、碎片、主观、游戏、虚无、消解、摧毁、否定、唯心主义、解构一切、异质分裂。  相似文献   

15.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其第二届任期结束时,向美国人民发表了《告别词》,辞去公职,告老还乡。《告别词》经由华盛顿本人委托,于1796年9月17日首次刊登在《美国广告者日报》(American Daily Advertiser)。现根据H·s·康玛杰主编的《美国历史文献》(Henry SteeleCommager:Documents of American History,Third edition,N·Y·,1943)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散乱的历史——福柯后现代主义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歇尔·福柯 (192 6—1984年 )是后现代主义一个重要代表。他对哲学、史学 ,文学、艺术、医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后现代主义者 ,他对西方的现代性作了深刻的批评。现代历史哲学是现代性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 ,福柯对现代历史观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这种批判成为他对历史学方面独到的贡献。特别要指出的是 ,他的后结构主义思想①对新历史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安德森说福柯“创建一种新的历史方法”②,韦纳称福柯为“纯粹的历史学家” ,德勒兹评价更高 ,认为福柯是“一种哲学研究方式的开创者 ,这种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校利 《攀登》2009,28(1):20-22
在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实践哲学的方法原则,正确对待真理的主观特征和主体本性,挖掘深藏其中的主观意蕴,是关乎真理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包含认识和正确的认识两个规定性,简而言之,真理是特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韩钢 《炎黄春秋》2011,(3):9-17
压制"真理标准"讨论?按照官方叙史,华国锋压制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但相关材料和著述,大多也是讲的汪东兴,涉及华国锋往往语焉不详。许多材料显示,汪东兴的确是压制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但是华国锋与汪东兴不同,充其量是不积极,现有的材料很难看出他"压制"了这场讨论。这恐怕与华历来对意识形态问题谨慎有  相似文献   

19.
1.什么是真理真理这个概念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没有相应的条目。《微软大百科辞海》中有四种定义:相符即真理,有用即真理,普遍一致即真理和削减的真理论。这里的任何一种定义都不能令人信服,它们仅仅给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导致许多人从根本上否认真理的存在。我国的《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都对真理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解释。《辞海》称: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同“谬误”相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称:真理是与谬误对立的认识论范畴,指认识主体对存在于意识之外、并且不以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规律性的正确反映。这两种定义的突出特点是,把真理确定为认识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规律和规律性的正确反映,指明了真理在认识领域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一、后现代主义及其史观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欧洲和北美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1954年,英国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在他所著的《历史研究》中,首次称19世纪70年代以来的西方历史为"后现代"。1982年,美国文学评论家哈桑(Ihab Hassan)用"后现代主义"来指代这种庞杂、极端、充满矛盾又捉摸不定的思潮,并归纳出它的几十种特点,如强调偶然、对立、区别、分离、解构、去中心,等等。后现代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