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方悲剧结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葳 《沧桑》2010,(6):246-247
中西方悲剧在结局的处理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模式并保留着自己的特色。本文分别论述了西方悲惨毁灭的结局模式和中国和解团圆的结局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二者本质性的不同,并探讨造成中西方悲剧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指出文化因素对中西方悲剧结局有着重大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
武传强 《神州》2013,(20):35-35
东西方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东方儒、道、佛重礼,主张禁欲主义;西方基督教教讲究原罪,主张人的自觉性。本文列举东西方经典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祝英台(《梁祝》)、索雷尔夫人(《红与黑》)、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爱情悲剧经历来阐释东方“礼文化”与西方“罪文化”对爱情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东方儒、道、佛重礼,主张禁欲主义;西方基督教教讲究原罪,主张人的自觉性。本文列举东西方经典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祝英台(《梁祝》)、索雷尔夫人(《红与黑》)、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爱情悲剧经历来阐释东方“礼文化”与西方“罪文化”对爱情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齐丽斯 《神州》2013,(7):8-8
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复杂的描写。其中,悲剧《奥瑞斯提亚》完成了从抗争"命运"悲剧到自觉遵从"自然法则"的社会化过程,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老舍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雄平 《满族研究》2006,(2):112-116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所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这些文化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反思。  相似文献   

6.
梁红 《沧桑》2008,(6):231-232
本文以中国古典悲剧为例,论述了悲剧本质及大团圆结局对我国悲剧的影响。通过对西方悲剧理念和我国悲剧理念比较,进一步分析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性的特色,探析出现大团圆结局的深层根源以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宋梦晨 《神州》2013,(15):10-11
本文将《俄狄浦斯王》歌队置于古希腊悲剧歌队的大的语境之下,发掘其在悲剧歌队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意义。而回到该悲剧歌队本身,其所承载的两种文化精神的形式外化则体现在为悲剧目的的实现、悲剧家的道德评判标准,甚至包括该剧本身对传统悲剧中歌队的形式改造等诸多方面。而《俄狄浦斯王》歌队所以能取得无比深远的意义也正源于两种文学精神的博弈和妥协。这两种文化精神的博弈与妥协及其形式上的外化则是整个歌队乃至整部悲剧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8.
贾樟柯是关注底层人物较为细致的一个导演,对其电影《三峡好人》进行个案分析,从悲剧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影视符号学的理论观点,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境遇式悲剧命运、烟酒茶糖不同章节的文化意象和组成影像整体的声音符号探索其悲剧底蕴,概括出《三峡好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观念在审美意义上对传统悲剧的超越,最后对中国式悲剧生态电影创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与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悲剧理论史上的两位巨人,梳理他们理论上的异同自然意义重大.在悲剧产生的原因、悲剧效果等方面,尤其能见出两个理论体系的不同特点.这种梳理,对于反思当下悲剧艺术发展的窘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宸瑶 《神州》2013,(24):220-220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从而形成不同的关学特征。他们的价值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本文将从悲剧主人公,悲剧冲突等几个方面对中西古典悲剧的美学特征进行比较,感受他们的美与差异,指出只有中西悲剧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才会使双方爆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是晚清一个颇具争议的悲剧性人物,阶级与时代的影响、传统与近代的争夺,造成了曾国藩的历史双层性格。他既是传道求仁的"理学家",又是杀人如麻的"剃头匠";他有保国保皇的政治忠诚,但迫于局势又不得不师夷西方;"自强御辱"的理想可以激励他成就内政方面的伟业,但天津教案中"力保和局"的现实却不能帮助他逃脱民族纠纷的大劫。曾国藩的矛盾思想和心态是那个政治与民族文化心理都很滞后的时代的产物。他的悲剧,是晚清士大夫阶层中有识之士的群体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青铜矛在欧亚两大洲及北非地区皆有分布,其在西方出现的年代较早,且形制多样,亦显现出若干发展脉络。今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青铜矛构造完备、工艺成熟,与西方青铜矛有诸多形似之处。然而,迄今却未在中国境内中发现形态原始的青铜矛。本文通过对中、西青铜矛及相关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青铜矛有可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从中国古代青铜矛的发生和发展变化来看,西方青铜文化的东渐是多途径、多时段、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刘洋 《神州》2012,(21):47-47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西方早期著名的戏剧家都是以创作悲剧闻名的,悲剧可以说是最高形式的美,欣赏悲剧变便成了美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浅析《九歌》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是《楚辞》中一组比较特殊的诗歌,它是中国文人文化和民间宗教祭祀文化的伟大结合。屈原以一颗浸透辛酸的丰富心灵感受着生命、爱情和时间等这些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命题,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本文试从悲壮美、悲伤美和悲叹美等三方面论述之。得出结论,认为《九歌》的悲剧意蕴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后代文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国悲剧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越来越多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但列强却以此作为侵华的工具,加强对中国思想文化的侵略破坏。黔北地区主要受法国天主教势力影响,凸显了中西方的政治差异、矛盾及遵义地区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性,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具有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戏剧的典范之作,历来都被视为一部命运悲剧。本文从剧中的核心意象"脚"说起,来阐明该剧的流浪主题以及对西方后世流浪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鲁迅生活的二十世纪上叶,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鲁迅深邃地洞察时代的症结,用如椽创作了一批振聋发瞆动人心魄的悲剧作品,今天读来,仍有风骨独异之感。多年来海内外对其悲剧作品的艺术特色多有论著。或许笔者孤陋寡闻,感到论及其悲剧艺术观特色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胥润芳 《丝绸之路》2010,(14):52-54
《雷雨》自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以来,尤其是在1935年被搬上舞台后,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历演经久不衰,并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非同寻常的青睐。这部作品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深刻的悲剧艺术。《雷雨》广泛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等的影响,从本民族的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悲剧冲实,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深刻、丰富的社会意义。《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元代蒙古西征 ,大批中、西亚乃至东欧人口通过投附、俘虏等渠道来华。元朝政府将他们按其原部族在全国大分散、小集中 ,做集团性的安置 ,这些东来的西方人多维持其原有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 ,形成相对独立的小社会。他们与汉人之间存在因等级差别及民族、文化与宗教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和敌视 ,对汉人的社会与文化始终隔膜。这是马可波罗等长期在华逗留的西方人对当时中国情况的了解陷于空泛和一般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赵晓华 《神州》2012,(15):82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是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下产生的,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具备明显的西方文化传统和特点。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内容和方式上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我们研究其教育实质,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