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为适应统一政权的需要,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不断出现,相应的官制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关于中国的官制制度已有不少专著出现,据粗略估计,大约有6本。专门的论文有30篇。本文就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研究做一综述,从两汉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利于从古代选官制度中找到适合当今公务员选拔的思想启示。一、选官方式赖华明《汉代察举制度概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代以来,有过许多人才选拔制度,但主要的有周代的选贡士制,汉代的察举制度,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这些制度无疑在每朝代之初都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然而,时代变化了,若不改革这些制度,就很难选到真正优秀的人才。于是才有了制度的沿革;到了当今时代,人才选拔制度也有其弊端。一些单位在选人时依旧存在各种弊端。为此,我们应当反思并找到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由朝廷设立科目、统一考试、士子自由投考(有一定的推荐环节、程序)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举士(由朝中大臣或地方长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民意,向朝廷推荐的人才)正式分科设目,始自西汉。汉代举人所设科目按察举(即由各级官吏自下  相似文献   

4.
韩华 《丝绸之路》2011,(20):27-33
两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政治的加强和地主经济的发展,选举用人已逐渐打破了以前以血缘宗族为标准的世袭制度,代之而起的是一整套符合当时社会政治实际需要的选举用人制度。本文利用汉简资料对其中的选拔和调动试作讨论,以期揭示其中汉代基层官吏的选拔和调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经学与汉代的选官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成为刘汉皇朝选官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成为推动国家机器运转的精神力量。察举、征辟、博士弟子课试及茂才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其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或出于儒家经典,或本于经学之旨,体现了对儒家经学的特别重视和对治经儒者的特殊关照。经学与选官制度结缘,使刘汉皇朝适时地改变人才观念,更新用人标准,拓宽选官范围,扩大统治基础,从而造就了一个名士云集、人才辈出的政治局面。这既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又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还有利于经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以儒家经学为指导思想的汉代选官制度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后来科举取士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亮 《文史月刊》2012,(3):36-36
两汉时期,由于实行的是察举制,各地自下而上选拔出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直接进入国家管理层。这些被选拔上来的青年才俊有一项特权,就是乘坐公家的车马赴京面圣。也正是因为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来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7.
正察举征辟。这是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也是入仕的正途。所谓"察举",就是皇帝设定人才标准,要求各级长官举荐人才,被荐举者再由皇帝和有关机构考试,然后量才录用。所谓"征辟",征,是皇帝派专人聘请有社会名望的人到朝中或地方官府任职;辟,是朝中高级官吏和郡县长官聘请社会名人做自己的僚属。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期时期所实行的官吏选拔制度。即在地方各州郡选一有声望者任当地中正官,执掌举贤荐能之事。由中正官将当地州郡士人按其德才分为九品,  相似文献   

8.
刘洁 《四川文物》2004,(5):36-41
汉代是封建的中央专制集权国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豪强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使汉代中央专制集权分散、下移 ,而世族地主地位不断上升 ,权力增加 ,出现庄园经济。这完全是汉代土地制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必然结果。诸葛亮仅看到豪强经济给汉王朝财政、兵员方面造成了危机 ,却看不到汉代赋税制已远远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违背经济运动客观规律 ,抑制世族豪强地主发展 ,五出北伐匡扶已极具奢侈性和寄生性的汉室 ,最终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孝廉察举在两汉选官制度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执行过程中流弊日益严重.东汉顺帝阳嘉年间由尚书令左雄首倡,对孝廉察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限制察举年龄,引入考试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人才标准.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预示了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两汉时期之选官用人,一般来说都通过察举和征辟两个途径,其根据多以乡党之评论为主。从吴建国到杨隋灭陈,南方相继处于吴晋、宋、齐、梁、陈六朝统治,皆为门阀士族的地主专政。这个专政从确立、巩固乃至日趋衰落,寒人地主势力逐渐兴起。在此时期,选官制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先是九品中正的官人法,随之以巩固门阀专政为体制,直至门阀宫制的形成,随之寒人地主势力抬头,产生了改试任官的制度,开辟隋唐科举之先河。西汉时期的选官用人,通过察举、征辟之途,关键在于乡绅评议。士人为官,必官府举辟,必砥砺自己德行,交游达官、贵人…  相似文献   

11.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代功次制度初探蒋非非《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了西汉后期官吏的确切人数:“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这支庞大的队伍是如何维持自身规模与规范内部流动的呢?自古及今,学者多将察举征辟制作为汉代主要的仕进制度,然而,如果我们将“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  相似文献   

12.
“科举”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 ,即西汉以后分科目察举或制诏甄试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 ;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 ,即隋代设立进士科以后用考试来选拔人才授予官职的制度。进士科举不始于隋文帝时而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炀帝始建进士科时并未予以特别的重视 ,进士科举的重要意义是因后来它在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上影响日益重大而为后人所赋予的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时期,英国形成了以大地产为主的土地结构。由于享受城市生活、参与政治、处理地产上日益增多的事务的需要,地主因袭中世纪以来土地管理方面的庄官制度,发展出地产代理制度。一般而论,代理人负责勘查地产,管理地产经济,定期向地主汇报地产事务,参与教区社会活动。地主则选拔代理人选,干预代理人的经营策略,对地产事务发挥间接的影响。代理人、地主相互协调,使工业化时期英国农业经济的运行趋于高效。  相似文献   

14.
辽代进士题名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起于隋大业中设进士科,“始试以策,唐初因之”,改变了魏晋以来重视门阀以九品中正选人的制度,而成为设科考试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的开始。从此,选拔人才的领域有所开拓,打破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垄断,这对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封建统治阶级甚重视科举,取士之科,在隋代基础上,经过“因时增损”,制度益  相似文献   

15.
仓、囷与“筒腹罐”之界说徐寿群一西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庄园经济产生、小农经济发展的时期。迫至东汉、经过西汉未年的连年战争,豪强地主多采用田庄形式从事生产和生活,自耕农经济虽处境艰难,但也有所发展.在汉代的考古发现中,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的坞壁、...  相似文献   

16.
申凤英 《黑龙江史志》2013,(19):139-139
企业人事档案是企业管理、发现、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在人才预测、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政策制度的制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企业发展现状认真剖析了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方法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朱绍侯 《史学月刊》2002,(12):12-16
《二年律令》第一次发现汉代赐田宅的具体数字。吕后二年的赐田宅,是按不同等级进行分配,爵位最高的彻侯可食邑、受105宅,没爵位的庶民只受田1顷、1宅。这种受田宅制度,实际就是名田制。《二年律令》中的赐田宅制度,与秦商鞅变法,汉五年及汉武帝时的军功赐田宅制相比较,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不同。说明《二年律令》中的赐田宅制度并非西汉的通制,而是吕后当政时为适应其政治需要而制定的具体政策。这一政策培植一大批军功地主,形成汉初军功地主掌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汉代画像石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南和陕北四个地区,其中四川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著名中外。本文着重于四川汉代画像石为什么这样多?产生这么多画像石的社会历史背景;四川汉代画像石的种类、内容与特点;四川汉代画像石制作技术等方面的论述。一四川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汉代封建地主经济的反映,亦是厚葬之风的产物。蜀地自杜宇氏教民务农,开明氏初兴水利,特别是秦灭巴、蜀以后,中原文化介绍到四川来,促成了这一地区的繁荣。秦统一六国后进行社会变革,建立郡县制度,特别  相似文献   

19.
李婧玮 《神州》2013,(9):216-217
我国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是高等教育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的招生既是人才选拔的开始,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而毕业生就业则是对人才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以及制度改革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武威汉代木雕黎大祥“武威磨咀子、旱滩坡汉墓群出土的几百件以反映地主庄园生活为题材的木雕,保存完整,造型生动,堪称汉代木雕的代表作。这些木雕已汇编成《武威汉代木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不少作品还刊登于《文物》、《考古》、《中国艺术》等杂志。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