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建国以来党章的修改来看,八大党章对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党的人民权力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九大至十一大党章是我党人民权力理论的曲折发展阶段,十二大至十七大党章是党的人民权力理论的创新发展阶段。这些发展历程不仅展示了人民权力理论对党的执政规律、党内民主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能动效应,而且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要义,凸显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源泉,同时还折射出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2.
正宦官一向是皇权社会的烫手山芋。一方面,皇帝与宗室大量需要这种职业的人,宦官是仆人,可以替自己煮饭、烧菜、刷马桶、跑腿,没有他们,皇宫内那些养尊处优的大老爷们日子一天也过不舒坦;另一方面,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主人与仆人相处久了,假如仆人会看主人脸色行事,将该做的事做得令主人满意,主人又可能对他们生出非同一般的好感。正因为如此,历代皇帝都不喜欢宦官干政,但在许多朝代,宦官干政甚至乱政的现象却屡见  相似文献   

3.
刘光永 《安徽史学》2006,3(2):101-105
陈独秀晚年对前苏联的政治体制进行过冷峻的思考.他的结论是:斯大林的个人独裁,斯大林对民主的粗暴践踏,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个人心术特别坏",而在于政体存在严重弊端--最高统治者手中的权力缺乏起码的制约;是独裁制造就了独裁者,而绝非相反.陈独秀晚年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思考,是独到的,具有前瞻性的.他明确地告诫人们: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的"民主政权",离真正的民主自由制度还差十万八千里;不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文明机制,不搭建权力分立、监督、制衡框架,不真正确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言论自由等等具体的制度和程序,社会主义民主必然有其名而无其实,个人集权专断的悲剧便难免重演!陈独秀晚年的这些思考和见解,不仅在20世纪已经得到了验证,在刚刚迈入门槛的21世纪,依然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革命时期,"共和"这一古老政治词汇的含义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建国者参照各种政治理论和历史经验,结合他们所处社会的特点,不仅成功建立了一种新型政体,而且为它做了全面的辩护和诠释,从而完成了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这种新型的共和政体,不再是"人民"与贵族分享权力的混合政体,而是完全建立在"人民主权"基础上的代表制政体,它的社会基础、价值取向和适应范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古典共和理念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民主"的概念也得以扩充,"人民"通过代表制行使政治权力的政府,与"人民"亲自掌握权力的政府一样,都可以叫做"民主"。这两个交错并行的观念转化过程,不仅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共和"与"民主"的概念,而且使得两个原本含义不同的政体名称,最终变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5.
朱明 《黑龙江史志》2012,(18):50-52
儒学至宋代发展出道学一派,道学理论和圣人体系组成了"道统",在明代成为封建法定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道统"和"治统"分别在理论和实践上控制人民。"道统"逐渐蜕变为"伪道统"。现代知识分子应该扬弃"道统",投入民主、法治、人权的宪政实践。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也存在诸如选举、决策、监督等方面的分歧。这种分歧的存在及其不恰当处理方式会威胁民主本身。一个经常围绕在身边的声音——"我们需要民主吗",就是这种威胁存在是象征。社会主义民主之所以存在分歧,其原因主要是公民利益有别、价值认识不同以及民主程序本身的不完备性。要整合民主过程的分歧,根本的途径还在于:培养民主过程建制化的道德基础——"民主人格"的品德;组织民主过程建制化的社会基础——广泛多样的市民社会;确立民主过程建制化的制度——宪政秩序体系,以程序平等、程序控制、程序公开、程序制约、民主激励等制度规范为民主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袁兆霆 《沧桑》2008,(6):107-109
市场经济在英国的迅速发展,消融了封建时代的人身依附关系,奠定了个人权利意识的基础。个人权利意识的勃兴催生出了人民主权原则。自然法思想已孕育出了法律至上的观念,英国君主在加冕典礼上宣读誓约的惯例,又将法律至上进一步明确为"王在法下",从而在英国牢固地确立了法治原则。基督教会客观上已对专制王权起到了巨大的制约作用,混合政体理论则为权力制约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制度安排。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英国得以率先确立宪政。  相似文献   

8.
张志强 《沧桑》2009,(2):155-156,160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将政治体制划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共和政体就是全体人民或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的体制。在共和政体下,全体人民拥有最高权力时便是民主政治。孟德斯鸠将品德,即热爱祖国、热爱平等、热爱俭朴,作为民主政治的原则。笔者在简要地展示了孟德斯鸠对民主政治原则的讲解之后,主要分析了孟德斯鸠的理论假设异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美国大选就像一个竞技场,而参选人的政治顾问们就像是勇猛的"角斗士"。有人怀疑,政治顾河们大抵都是"权欲狂人",助选只是为了攫取权力,期望参选人一朝得胜,他们也可封官进爵;有的人认为,政治顾问们是一群"财迷",助选就是为了赚钱。然而,这些都只说对了一部分。事实上,许多政治顾问们就像瘾君子钟爱鸦片一样,沉迷于自己的"事业",甚至会不求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一直存在"民众的统治"与"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本文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中政治领袖与民众权力的考察和分析,得出结论:雅典民主政治既非"民众的统治",也不是"贵族和富人或者奴隶主阶级的寡头统治",而是民众与政治领袖的共治.民主政治权力为民众和政治领袖所共享.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为维持"一超"霸权地位,美国的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理论上,"终结主义范式"理论、"文明冲突范式"理论和"霸权稳定范式"理论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理论鼓吹大国之间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冲突已经结束,现在的冲突,是异质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明冲突"。为了国际安全,需要改造异质文化,消除"暴政",推行"民主"。为此,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对"威胁"其国际安全的国家或其他行为体进行军事打击,以"结束世界上的暴政"。这些理论导致了美国的对外干涉、战争和冲突。这充分证明,在冷战结束后,不仅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着国际安全,美国霸权主义更威胁着国际安全,需要充分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施德军 《黑龙江史志》2012,(10):76-77,80
托马斯·杰斐逊因一生为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民主而闻名于世,权力制约便是其保障人民权利的关键举措。所以他是权力制约思想的重要倡导和设计者,且其权力制约思想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自然权利学说是其前提;人性论与公共权力论是其依据;分权制衡与人民监督反抗是其实施方案;民主共和国是其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民社党人追求和平民主,希望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宪政制度。为此,他们在参加制宪国大前后,积极促进国共和谈,努力阻止内战的爆发和进行。他们批评国民党坚持采用的《五五宪草》,是以贯彻孙中山提出的五院分权制度为名建立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他们所草拟的改良的宪法草案,吸收了各党派的意见,成为1946年底制宪国大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的底稿,这是他们对中国宪政制度的极大贡献。在《中华民国宪法》中,作为人民代议机构的立法院权力较大,能代表人民对于掌握行政权的总统和行政院进行比较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成为与总统并立的国家权力机构,且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的权力基本上保持独立。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华民国宪法》基本上是一部民主宪法,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狩猎俑造型中,有不少满脸须髯、膀大身强的胡人形象,他们就是经常以"猎师"身份陪侍主人狩猎的扈从,这些胡人受过调教猎兽猛禽的训练,是一种专业的驯技师,他们或是随外域进贡助猎动物一起来的"贡人",或是为谋生移民入华的"蕃口",与汉人一般猎户不同,他们凭驯化鹰鹖犬豹技艺特长依附达官贵人,成为随从参与狩猎活动。胡人猎师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促成了唐代狩猎风气的兴盛。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里的两个"生命"不是孤立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关键范畴。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  相似文献   

16.
1960年代中后期,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认识到黑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权力体制,因而提出"黑人权力"主张。"黑人权力"强调黑人必须掌控自己的事务,重新分配政治和经济权力,但受到权力机构的污蔑,遭到体制化民权领袖的批判,被视为"反向种族主义",煽动了城市骚乱。本文认为,"黑人权力"重视黑人的群体权利,颠覆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偏见论述,重塑黑人形象,强调黑人文化和传统的价值,肯定其对美国社会的重要性和与白人文化的平等。它对美国从种族主义社会转变为多元文化主义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袁志萍 《攀登》2001,20(Z1):41-43
本文认为,邓小平经济道德理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目标;二是立足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确立了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权力制衡机制来源于分权制衡,它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同时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美国人民的自由。本文以权力制衡机制的理论来源和权力制衡的运行机制两个方面为重点,通过阐述权力制衡机制在美国的运转,以方便广大读者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是美国新左派运动重要组织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积极参与民权运动和民主政治改革。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尤其是越南战争不断升级,该组织在60年代中期从追求体制内政治改革转向反战运动和反权威、反体制、反主流文化运动,甚至暴力对抗权力部门。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国家安全为由,借反苏反共的冷战话语和维护美国传统价值信念之名,对"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实行全面监控,并于1968年启动"反谍计划",通过渗透、误导舆论、心理战、法律骚扰等手段破坏和消解该组织的活动和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60年代末"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走向衰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联邦调查局对新左派等国内持不同政见者的打压,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与公民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要坚持两个"必须",而且要遵循"科学发展"之思想,正确把握"一个出发点,二条路径,三大支柱和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