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时代特点,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理论创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将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全面系统地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结合改革发展新的实践,着力进行制度创新,把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是新一代以及今后若干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2.
马晓红 《攀登》2010,29(3):24-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制度奠基与道路探索、重新开启与理论拓展、稳步推进与理论创新、历史新起点与理论新发展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升华。回顾并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脉络,系统阐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总结其经验,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大铧 《攀登》2013,(2):26-28
协商民主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新。它深深根植于中国土壤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4.
张志超 《神州》2011,(7):87-88,90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随着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进行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怎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确健康发展入手,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胡杰 《攀登》2003,(Z1)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对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协商式民主是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路径,并就协商式民主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传统与政治文化传承,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风格,它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与中国国情相匹配,突出表现为有雄厚的文化资源作支撑,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和合"政治文化传统等政治理性和智慧,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的思想;第二,是当前中国一种有效的民主治理形式,有着最广泛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战略性思考,并展开多方面的探索性实践,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一种政治形态是不是文明,其标准之一就是看民主的程度和水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要经历一个从逐渐成熟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待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中,邓小平经济理论,内容尤其丰富、集中,这个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经济理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拟从以下三个基本点对这一理论作一粗浅探讨。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泽济学的继承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呢?在建设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中,注重建设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是党和国家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思想保障和价值观保障。文章就建设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中共十六大在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基本目标。这就使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更加成熟与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龙德忠 《文史博览》2015,(3):8-11,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是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何启林 《攀登》2009,28(1):119-12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丁玉珍  李成明 《攀登》2003,22(4):27-30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全新概念,这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民主这一核心、法制这一根本,并通过有效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明。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民主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指导思想。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又恰逢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此时此刻,深切缅怀小平同志作为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奠基人的丰功伟绩,重温人民政协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民主监督职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制度保障。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樊瑞科 《攀登》2010,29(6):15-1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超越马克思主义苏联理解模式的理论诉求;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意义不可分割,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体现,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白贵一民主政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民主政治观定型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拟对毛泽东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作一全面系统的探讨和分析。一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内容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民主...  相似文献   

20.
王清  高文动 《神州》2011,(4):87-87
民主共和制政体在经历了古老而久远的发展历程之后,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要求实现共和之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并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而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