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掀开《吕梁回忆》一篇篇革命先辈在吕梁大地上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回忆文章,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画面。这是革命先辈亲历、亲为、亲闻、亲见的革命斗争史诗画卷,是艰难的革命岁月烙印在吕梁儿女灵魂深处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正正如毛主席在抗战关键时刻写《论持久战》一样,周总理在吕梁革命的关键时期,踏着时代前行的鼓点,踩着革命汹涌的浪尖,及时推进和指导吕梁革命进程。初来吕梁东征号角响1936年的东征是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中央红军和毛泽东对外的身份是做买卖的"商队"与老板。渡河前兼任后方办事处主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突出。从见证革命的初心和使命的民国卅五年晋绥边区还乡人员纪念证,到全国千千万万的革命文物,在新时代它们都将成为坚信党的领导、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从吕梁精神到其他革命老区的种种伟大精神,它们都将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说起古吕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河南省的南阳或者新蔡,但在江苏省徐州东南,西周时代,曾有一个叫"吕国"的地方,后来又衍称为吕邑、吕县、吕城……并由此产生了当地的"吕梁山"、"吕梁洪"、"吕梁渡"、"吕梁闸"、"吕梁集"等地名。  相似文献   

5.
曾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政协主席、全国总工会执委的赵敏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然而他的革命精神仍然激励着人们,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武汉人民的心中。近两年,作访问了曾经和赵敏一起生活、工作、战斗过的邓椿年、吕梁、袁永、夏振、傅友新、傅应显、张治安等同志。作通过对赵敏同志工作和生活一些片断的回忆,生动地显示了赵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2,(Z1)
刘胡兰烈士的家乡,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离太原市九十五公里,地居文峪河与汾河之间,是晋中盆地肥沃之区。东望太岳,隐约可见;西望吕梁,巍峨如屏。显得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对敌斗争很尖锐的地区,出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云周西村是我"文(水)汾(阳)交(城)敌工站"活动的中心,由于革命工作活跃,有"小延安"之称。革命女英雄刘胡兰烈士,就锻炼成长在这里。为了发扬与学习她的坚贞不屈,忠于无产阶级事业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一九五六年中共山西省委和省人委决定,  相似文献   

7.
<正>张叔平是吕梁人民的优秀儿女,是早期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共山西地方党组织第一任书记。他牺牲在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的任上。领导山西革命运动张叔平,原名张秉铨,1897年出生于山西方山县大武镇的农民家庭。1914年考入离石县立高等小学,1917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在这里,他很快结识了高君宇等革命青年,受到了进步思潮的影响并反复认真地研究、分析各种主义,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  相似文献   

8.
吕梁十分区是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后,在原沿河地委所设的石隰工委、永大工委和中离工委的基础上创建的,其辖属范围为晋西的永和、石楼、大宁、隰县,活动范围大部分在上述四县的沿黄河一带.地委专署所在地在永和境内,后方在陕甘宁边区延川县的延水关.十分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起伏,交通十分不便,而且地脊贫瘦,特别是沿黄河一带的村庄,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壤薄,又在石岩砾石之间,经济条件很差,但这里居住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他们勤奋且有创业精神,但它又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是沿黄河走向出入吕梁山脉的重要通道.依托三分区(在离石、中阳、临县、方山一带)开辟十分区,对把晋西北解放区和晋西南根据地连结起来,并以此为通道进一步壮大发展晋西南的革命势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当时,晋绥区党委、行署批准:吕梁区党委拟定此区域组建十分区,其决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在短暂的一生中,禹之谟领导和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成为辛亥革命前夕湖南革命运动的先驱先驱人物.举办实业、开设学校与宣传革命、结交志士互为表里,是其革命活动的特点之一.紧密联系工、商、学各界群众,以非武装的形式展开群众革命运动是其革命活动的特点之二.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八四《河渠二·黄河下》载:自淮而上,河流不迅,泥水愈淤。于是邳州浅,房村决,吕、梁二洪平,茶城倒流,皆坐此也。(第2047页)按照标点本,似乎吕洪、梁洪各有一个,但事实并不存在这样两个洪。据嘉靖《徐州志》(卷七)载:“吕梁洪……本洪在州东南五十里,上下二洪绵亘七里。”又据陆蓉《菽园杂记》(卷一○)载:“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皆石角岩,水势湍急,最为险恶。”显然,吕梁二洪当指吕梁上洪和吕梁下洪,而非吕洪和梁洪,故“吕、梁二洪平”标点有误,正确标点应为“吕梁二洪平”。《明史·河渠志》标点纠谬一则@李…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 84《河渠二·黄河》载 :“自淮而上 ,河流不迅 ,泥水愈淤。于是邳州浅 ,房村决 ,吕、梁二洪平 ,茶城倒流 ,皆坐此也”。照标点本说法 ,似乎吕洪、梁洪各有一个 ,但事实并不存在这样两个洪。按吕梁洪位于徐州城东南五十里处的吕梁山下 (今坷垃山 ,海拔 1 4 6米 ) ,因处在古吕城之南 ,且水下有限石 ,故而称吕梁洪。洪是方言 ,以石阻河流为洪。《水经注》卷 2 5载 :“泗水之上有石梁焉 ,故曰吕梁也”。又据嘉靖《徐州志》卷 7:“吕梁洪……本洪在州东南五十里 ,上下二洪绵亘七里”。嘉靖《吕梁洪志·山川》有云 :“吕…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与内蒙古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之一。他不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和领导中国早期的革命运动方面建树了伟大功勋,而且为党的民族工作,尤其是为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开辟内蒙古地区的革命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我们在这里所写的李大钊与内蒙古革命,并不只限李大钊个人的革命活动,而且也包括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地区党组织,以及邓中夏、赵世炎、黄日葵等领导内蒙古革命的实践活动及其功绩。  相似文献   

13.
吕梁访古     
读史阅志,心仪吕梁久矣,虽近在咫尺却无缘识荆。值秋末冬初天高气清之际,偷得半日闲,偕友趋车出徐州东南,以了却多年寻古之夙愿。吕梁,在铜山县境内。春秋时,吕国在此设都建邦,后成宋国城邑,汉时设吕县,且“盖泗水至吕县积石为梁”,故名吕梁。  相似文献   

14.
我早年在偃师中学读书,曾受业于吴芝圃、郭晓棠等河南早期革命领导人。受他们的影响,我在校时就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于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我化名李晓东,先后在偃师、伊川、洛宁、洛阳等地中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许立欣 《旅游纵览》2022,(18):125-128
红色旅游演艺是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要表现内容、以游客为主要观众来源的演出活动,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加快红色革命老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概述我国红色旅游演艺发展历程及其现状、梳理发展红色旅游演艺的利好条件基础上,提出推动红色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红色旅游演艺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6.
胡正论     
1985年8月召开的首届“黄河笔会”的纪要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流域曾诞生过许多革命根据地。一大批革命作家曾创作出许许多多反映人民劳动和斗争,意志和愿望的优秀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热情。”胡正就是这“一大批革命作家”中的一位骨干。他从14岁参加“吕梁抗战剧社”起,在炽烈的战争年代,成长为一名革命事业的战士,人民群众的作家。40多年来,胡正执著地追求生活的真谛,忠实地描述了我国农民半个世纪的生活流变和内心世界,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风貌和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明陆容《菽园杂记》(中华书局标点本1985年版)卷一○载:“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皆石角岩,水势湍急,最为险恶……(成化)八年主事谢敬修砌吕梁上洪堤岸三十六丈,阔九尺,高五尺;下洪堤岸长三十五丈,阔一丈四尺,高五尺。”上文标点有误。谢敬是人名,曾做过徐州吕梁洪工部分司的主事,嘉靖《徐州志》卷七记载历任吕梁洪主事,其中有“谢敬,山东德州人,天顺丁丑进士”条。嘉靖初年,吕梁洪主事王世雍撰有《吕梁洪志》,其中所列主事也有谢敬之名。嘉靖《德州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均记载:谢敬,天顺丁丑进士。又据《明史》列传第一百八…  相似文献   

18.
释惟正,原名梁瑞芬,1927年生于湖南耒阳市南阳镇堰乡村。1947年在耒阳天中寺受戒。1948年在耒阳大河滩狮子岭十才紫霞寺任过僧值、副寺等职。解放前夕,曾在寺里掩护湘南游击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并协助革命散发传单、  相似文献   

19.
郝世文 《沧桑》2011,(5):5-5
2011年6月13日,山西省市级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会议暨吕梁方志工作观摩会在吕梁召开。全省市级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省地方志办公室各处处长以及吕梁市地方志办公室有关人员67人参加会议。山西省地方志办主任李茂盛,副主任赵群虎、刘益龄,纪检书记郑小豹,副主任张晓光,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出席会议。会议由吕梁市政府秘书长李月勤主持。  相似文献   

20.
深切的怀念     
薛俊生 《文史月刊》2013,(12):79-80
吕梁山垂首,山川河呜咽,吕梁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原吕梁地委书记王国英同志,真实、从容、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92岁。原省政协主席郭裕怀同志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书写一副挽联:“廉洁无私天可鉴,为民苦干地自知,国英千古。”这幅挽联既是王国英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又说出了大家心里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