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张广才岭西北麓。幅员2969平方公里,分布为"八山半水分半田",属哈尔滨市辖县,距哈尔滨市164公  相似文献   

2.
郭涛 《江汉考古》2020,(5):71-77
南郡是秦帝国南部边疆的核心区和南部管治的桥头堡,从秦置南郡到《汉书·地理志》时代南郡界域和属县变动繁复。其中"若"在秦时仅为乡聚,并未置县,它与"邔""高成"等行政单元一样在汉代才升格为县级政区,而与"当阳"由县到乡再到县的变化过程不太一致。"枝江""西陵"有秦封泥资料作为设县证据,但将其视为南郡属县的证据并不充分;"沮阳"和"迣"是秦县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可以明确,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的"郦邑"也不是秦南郡属县,而是始皇帝所置关中陵县。秦代南郡稳定时期大约辖有16个县。  相似文献   

3.
按文献记载,黔陬县是秦时所置,为西汉所沿袭,属琅邪郡,东汉时改为黔陬侯国,属东莱郡(2)。关于黔陬县的地望,早期文献中记载较为明确,然由于种种原因,后世文献尤其是近代以来,对秦汉黔陬县的地望出现了不同的说法。近年来,我们在胶河及洋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新发现了几处秦汉时期的中心聚落遗址,为我们讨论该区域内秦汉时期琅邪郡辖县的地望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古今沿革地理著述中,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涪陵郡的置废、州属、领县等情况的记述,多有不实之处。实际情况是,西晋后期涪陵郡已由梁州还属益州,至南齐时仍属益州。涪陵郡在成汉前期仍由晋朝控制,在成汉后期成为争战之地,建置难以持久,最后被少数民族首领控制。东晋平定成汉后,在巴郡枳县设涪陵郡,属于侨郡,但不久恢复了实郡,以后各朝仍置涪陵郡。晋、宋涪陵郡的领县数目难以确认,但涪陵县及其以北的汉葭、汉平县当为其辖县。梁朝时,当地少数民族又脱离朝廷控制,梁至北周涪陵郡仅领汉平一县。涪陵郡曾寄治于巴郡枳县,但枳县始终都属于巴郡,而不曾为涪陵郡属县。  相似文献   

5.
汉代郡治之县,在同郡属县中秩级最高。由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载录的各郡辖县秩级,可探知西汉初年某些郡的治所: 陇西郡治所为上邽县;上郡治所为高奴县;北地郡治所为彭阳县。此外,西汉初年汉中、河东、河内三郡治所也可以凭借《秩律》得到进一步限定。《秩律》在西汉初年郡治研究上的价值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地处“粤之西鄙,三代以前俱属蛮国”的宜州,建县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名定周,辖域为今河池市范围。唐初,定周域置龙水郡,别立龙水县(辖区为今宜州市域),后郡改为粤州,旋改宜州。龙水县为郡、州治。宋宣和元年(1119)龙水县改为宜山县,咸淳元年(1265)宜州升为庆远府,宜山县为府治地。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宜山县设宜州市。  相似文献   

7.
高陵属西安市辖县,因县南有奉正原,形体高隆,状若丘陵而得名,县内有渭、泾两大河流。杨官寨遗址行政区划属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地处泾渭交汇处西北约4公里的泾河北岸一级阶地上,南距泾河约1公里,海拔498.5米(图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3年进行考古调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松柏汉墓出土的木牍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保存的西汉初年南郡属县的信息,利用文书研究的方法,对西汉初期南郡的属县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比较,本文认为西汉吕后时期,南郡原辖16县,后经七国之乱,汉中央开始削弱诸侯国的地位,南郡接受了4个侯国,而失去了西陵、下隽、销3县。醴阳县曾一度改名为醴陵县,竟陵改名为显陵。西陵先并入衡山郡,后随之并入江夏郡,下隽则在吴芮长沙国废后封给了长沙王刘发。本文也对轪侯国的地望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应在湖北浠水附近。  相似文献   

9.
陶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北部,东北与内蒙古鄂托克旗、乌海市、鄂托克前旗相望,南以明长城为界与灵武市毗邻,西滨黄河与银川市郊区、贺兰县、平罗县和惠农县隔河相望,县辖7乡1镇,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7.5公里,土地总面积909平方公里。民国30年(1941年)7月,正式由原  相似文献   

10.
(一) 清代沿袭明代的政区建制,但较之明代发展的更为完备。清代定地方政区为省、道、府、县四级行政机构;省、府、县为发展完备的地方行政建制,道为发展尚不完备的行政建制。清代,省的行政长官为总督和巡抚,领布政、按察二使;其驻地为一省首府(即省会)。总督一般辖两省,也有辖一省或三省者;有的省设总督兼巡抚,有的省只设巡抚,不再设总督管辖。省一般辖三四道,个别亦有辖六七道者;道设道员,通称道台。道一般辖两三府或直隶州、厅,亦有一府设一道者;府设知府,州设知州,厅设同知。府一般辖七八县,亦有多  相似文献   

11.
1984年,湖北省沔阳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枚本县出土的铜权。权身有铸铭"大德四年"、"柳州路造"、"十八",等字。权通高7、底径3.5厘米,重265克(见图)。大德是元成宗年号,四年当为公元1300年。"柳州路"属湖广行省,辖柳城、马平、洛容三县,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沔  相似文献   

12.
梁陆鸿 《百年潮》2013,(7):71-72
建屏和平山,历史上均属平山县。1940年8月7日,将冶河以东,滹沱河以南,平汉(今京广)线以西,正太(今石太)线以北的广大游击区划为建屏县俗称"东建屏"。1945年10月撤销东建屏。同时,以石羊沟与青杨树,郭苏与柏里之间的自然山岭为界,东部划为平山县,西部新设建屏县,俗称"西建屏"。中共中央驻西柏坡期间,西柏坡属建屏县管辖。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明帝纪》“为汝阴郡”中的“为”字属于衍文性质,“汝阴郡”乃宋县的上属郡。曹魏时期新置的汝阴郡由汝南郡析置,辖域范围以汝南郡东南部颍水流域为中心,同时兼取汝水下游部分区域。这样的区划不仅在地域上易于分割,同时也体现了魏晋之间政区的连续性。汝阴郡拥有汝南郡东南部除城父、山桑县外的全部辖境,至少领有十四个县级政区。  相似文献   

14.
市志作为省志、市志、县志三级志书的中间一级,由于以市辖县的行政体制普遍存在,所以在编纂市志时,如何有选择地记载所辖县的内容,在实践中引起较多同行的思考。本文以《滁州市志》为例,探讨在以市区为主、兼及属县的大原则下,体例上要坚持宏观网罗市县、微观突出特色,内容上要同中求异、详略有别,行文上要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方法记述好市志所辖县的内容,力求对编纂实践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关于辽金时■的曷苏馆路治,有关资料曾有过说明,但都没有指出确切的地理方位。如“曷苏馆路隶属上京路,金时为曷苏馆路,辽时为曷苏馆女真,在辽宁盖县、复县间。”“曷苏馆,为辽代‘熟女真’部故地,金天会七年‘徒治宁州’,以王寂行程的里距推断,大体应在熊岳南永宁涧一带.”“金置曷苏琯,治今奉天盖平县,统辖辽东半岛。”“本地区辽东部分属东京辽阳府领辖。所设州县有:盖州,奉国军节度使(曾于明昌四年罢曷苏馆,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本地区辽西部分属广宁府和澄州领辖。南部属曷苏馆路。”  相似文献   

16.
广南,宋朝叫特磨道,属邕州羁糜,老百姓习惯喊“幽州”。十三世纪中叶,元朝就在今广南、富宁、广西的西隆、西林一带设广南西道宣抚司;明朝洪武十七年改宣抚司为广南府,辖今广南、富宁两县;清朝沿袭,直到民国二年废府设县,治所都在今广南城内。兴建广南县城,还流传着二个神奇而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7.
里耶秦简所见的阳陵与迁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里耶秦简牍中有关阳陵、迁陵的文书记载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相结合,考订这两个秦县的沿革与地望,并着重分析阳陵县的起源、地望和迁陵县的乡里结构等问题,指出:目前关于里耶简中阳陵地望的两种说法,均不能与传世文献完全吻合,我们认为此县既不属洞庭郡管辖,也不应在关中地区;由此提出另一假设:里耶秦简中阳陵县的前身即见于包山楚简之“阳陵”,为郑国故地,后属于楚,当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迁陵即今里耶古城,但非洞庭郡治所;迁陵县下辖乡,乡下辖里,与包山楚简所见县辖里的结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景茂礼 《沧桑》2012,(1):103-105
山西灵石置县始于战国,至今已历2400余年,沿革为平周(约前475)—界休(前247)—介休(265)—永安(538)—灵石(590)。今介休张壁村自古为灵石境域,元朝至元二年(1265)始划归今介休。张壁古堡约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地下长达三千余米的古代军事地道网约建成于东魏武定八年(550),工程主要出自"朔州军人"之手。  相似文献   

19.
河坡人家     
河坡乡地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南距县城约21公里 白玉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理塘两县毗邻,西与西藏自治区的贡觉江达两县隔金沙江相望。幅员面积10591平方公里,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白玉县城所在的河谷地带海拔2950来.辖1镇16多156村,总人口约四万余人.其中藏旅占人口比例的95%。其麦家在河坡乡河坡村.也就是多政府所在地。从县里越来,进到河坡以后,丁字路口旁边的那户临街的院落就是其麦家……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东北部,地处鸭绿江中下游,东北与吉林省集安县交界,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西毗凤城满族自治县,西南与丹东市接壤,西北接本溪满族自治县,北与桓仁满族自治县为邻,总面积6193.7平方公里。 宽甸,史称宽佃子,明万历初年筑宽奠堡,清初更名宽甸,清光绪三年(1887)设县,隶属凤凰直隶厅。1913年划归东边道。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隶属辽东省。1954年属辽宁省辖县至今。198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