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正处于两重转型的过程之中,社会有序发展和利益整合发生冲撞,道德实践层面和价值规范层面相互摩擦,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导致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亦日趋明显,这就阻碍了分配正义的实现。差异的公民资格和差异平等的正义观念正越来越成为差异性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理论武器。因此,对差异的公民资格的保护是实现分配正义、体现分配公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 《世界》2006,(9):6-10
这次访谈以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5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不足等现象及人们的不同看法出发,提出必须进一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公正观问题。第二,综合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的历史背景,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局限。第三,从社会公平,即收入分配全过程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公平不足的主要表征及其影响。第四,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7点政策建议,以及“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的总体原则。最后,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公正观及其内涵,强调在追求社会公平这一理想的长期进程中,要严格区分目标和过程,使人民群众逐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3.
人的现代化问题是近年来学者们不断探究的热点问题。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并且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而人的现代化又推进着社会现代化,两者之间是交互作用的。但在现实中,两者之间又往往具有差异性、排斥性、非同步性和滞后性的特点。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与现代化内容的协调推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传统价值的失落、人的发展片面化、社会适应的困难性等等。  相似文献   

4.
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正是由于交往才使人成为社会性的人。交往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强,交往手段的信息化革命,交往观念和交往意识的培养以及和谐的社会关系的构建是当代社会交往方式现代化、合理化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也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关系、实现中国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维意  阎长锁 《攀登》2010,29(6):63-66
“两个和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与人的和解。在马克思看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实现“两个和解”的内在机制,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由“自由人联合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实现“两个和解”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何维鹏 《丝绸之路》2013,(8):141-142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劳动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笑菊 《攀登》2012,31(1):64-67
公正行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行政人员只有在行政活动中不断反省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否定“经济人”角色,肯定“公共人”角色和自觉实现“经济人”角色向“公共人”角色的转化.才能使自己的行政行为符合行政伦理道德,实现公正行政,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周芳名 《攀登》2014,(6):64-68
财富分配是工业社会的核心,风险分配是风险社会的主题。我国转型期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叠加共存的现实,进而导致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加剧。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寻找实现社会公平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杨秋波 《攀登》2012,(3):112-115
“人的尊严的维护”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在“尊严”的主体表述上,主要有“人”、“人格”、“人性”这三种表述。“人格尊严”实际上是人格权的表述,其主要限于民法上的权利,而不能涵盖“人的尊严”的全部价值。“人性尊严”排斥“非德性人”的尊严权利,违背尊严的普遍保护原则。只有人的尊严才准确地表述了尊严的宪法意义,并符合尊严的全部价值内涵与宪法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0.
协调利益关系: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贞 《攀登》2007,26(6):72-75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突出表现在:公平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实现公平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实现公平的充分条件。这给我国协调利益关系提供了借鉴:解决利益关系不和谐问题,首先要确定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要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为保障,以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发展为核心,为利益关系和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真玲 《神州》2013,(21):276-277
一、对公正概念的界定 关于公正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辞源》中对公正的解释为“不偏私,正直”。万俊人认为,社会公正最一般的意义是对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公平分配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品质。叶志华认为社会公正是符合社会整体实践的性质、要求和目的的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状态。在这种利益关系状态中,价值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2.
荀子与霍布斯都从现实性上也即“人情论”的立场上来观察和把握了“人性恶”的事实,都意识到人性恶的肆意膨胀和发展会导致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体系的无序和混乱。然而,在如何限制人性之恶进而去构筑良好社会秩序的对策上,荀子强调“礼教”,霍布斯注重“理法”。荀子要达到的是“王道社会”,霍布斯欲建立的是“理性和正义的国家”,虽理想有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21,40(1)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和美好愿景,收入分配领域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进行价值分配的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差异明显、税收对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优化再分配调节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4.
黄平 《神州》2012,(3):395-395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对人类命运、人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人文精神是在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中,由人类优秀文化沉淀、凝聚、孕育而成的,具有进步性、人民性、革命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与人性程度之间的差异。(《反杜林论》)换言之,在恩格斯看来,人类无论如何进化,都摆脱不了兽性与人性这两种本质属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只在于这两种属性所占比例不同而已。半是天使,半是魔鬼这句谚语对人性的界定,是恩格斯见解的另一种表述。人作为天使的属性,体现在高度发达的理性及由理性决定的社会性,理性的发达决定人具备分辨善恶及择善而从的能力;而作为魔鬼(野兽)的属性,则主要表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进程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前提、互动共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特别是其中有关实现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深刻认识和谐社会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揭示其必要性及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探索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阮博 《攀登》2012,(4):25-28
"何谓公正"、"公正何为"和"公正何以可能"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三个基本维度。关于"何谓公正",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公正的根本评判标准是生产方式;公正是一种价值理想,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关于"公正何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既是保证每个人自由平等权利的客观需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关于"公正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既着眼于理想的终极的层面,即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才能最终实现公正,又立足于现实的操作的层面,即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以及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那时候生活清苦,我常常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午饭和晚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5分钱一份的白菜,但我耐得住,因为我有追求,生活虽然单调,但有序;虽然简单,但充实。1970年,我分配到外地一家工厂工作。1978年,我考上了大学。那一年,我27岁。屈指算来,我考上大学已经过去整整32年了。32年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漫长的岁月。这漫长的岁月,可以模糊人  相似文献   

19.
康德依据目的论的判断构筑了他的历史哲学的基本原理,这种目的论的判断旨在统一自然与人、必然与自由,并把这种全体的统一视为人的存在的第一原理。人的历史显现为一种人与自然的结构关系,而在这种结构关系中,自然的必然性与人的自由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人类历史是自然的计划和人的自由的实现。自然不仅拥有极其隐蔽的意图,而且试图通过人的行动,即合目的的自由意志来逐渐实现植根于人的自由的道德人格。康德历史哲学具有双重底蕴:一方面,倡导实现永久和平,贯彻普遍法,建设公民社会和国际联盟;另一方面,倡导实施普遍的道德教育,实现道德人格,创建“人间神国“这一目的王国。  相似文献   

20.
对于任何制度而言,如何分配其中的各种资源,保证并实现其公平正义的价值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罗尔斯通过假定"原初状态",提出正义分配二原则,使社会中最少受惠者受益从而实现平等。本文正是在其正义分配二原则的指导下,考察了我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引用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论述了科举制度公平分配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