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以现实为视域,志怪、志人小说的文体演进可以概括为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唐传奇之所以能够实现文体独立与小说作者对于现实开掘与理解的深刻转变密不可分。志怪小说至唐传奇,描写的内容由想象为基础的幻想世界之朦胧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参照的虚构世界之清晰,描摹的对象由鬼神怪异为绝对主体间杂少量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历史人物演化为现实中奇人异士与人情化鬼神怪异并行,作者的创作原则由以幻为基础的"实录"转变为以幻为基础的寄实和以实为基础的虚构共存;志人小说至唐传奇,创作理念由重理轻情变为情理并重,人物塑造由一种人物特点的刻画变为多重品性的揭示。在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融合过程中,肃宗的"黜华用实"主张、中唐儒学的复兴与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收藏往往需要投入财力、智力和感情。而你投入的越多越深,最后可能失落感会越多。复杂的而又严酷的现实往往不会眷顾那些投入了相当财力、智力和感情的藏友。你如果没有通过收藏实现发财的愿望,而以一颗平常心纯粹将收藏看作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学习的乐趣,那么你的收藏就会变得快乐起来。真正的收藏是一个较高的境界。现在许多人搞  相似文献   

3.
王天舒 《神州》2011,(4X):50-51,55
“九七”的回归,并没有使香港文坛如预测的那样把书写的重点放在对政治历史的关注上,而是对香港入的现实生存环境进行了沉重的思考,并反映在文本和形态之中。以董启章的《安卓珍尼》为例,小说反复表现出了一种矛盾、迷失与不确定性,这对于当代都市人来说其实也具有着普遍的生存意义和话语意义,从这些矛盾与恩辨中我们不难分析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由此而引发的对香港都市生存状态的解构,小说还采用了现实与虚拟交锚的写作手法,更突出董启章《安卓珍尼》中都市书写的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4.
萧振鸣 《收藏家》2023,(12):97-109
鲁迅以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和翻译作品名世。从鲁迅博物馆、纪念馆所存鲁迅文物来看,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翻译家,还是一位收藏大家。国内有六家鲁迅的博物馆和纪念馆,藏有鲁迅收集的大量古物。虽然他不以收藏家名世,却留给世人丰富的文化遗产。鲁迅的古物收藏与他的思想、文学创作和美术事业都是密切相关的,均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审视。  相似文献   

5.
金容兰 《神州》2011,(15):66-68
《现实一种》是余华先锋实验小说的代表作,表现了人性中"暴力与死亡"的一贯主题。本文对《现实一种》进行分析,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冷静展现出的暴力、暴力中人情的冷漠人性的缺失,残忍的告诉我们暴力才是现实的一种真相。  相似文献   

6.
近车来,江西省宜奋地区收藏活动迅速发展。为了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指导民同收藏,加强收藏活动与研究,由宜春市文联牵头,于4月用日正式成立7宜春地区收负学会。舒清华周定当选为会长,黄纸车等4位同定当选为副会长,并聘请吴同国同定任名誉会长。学会还邀选Q陶瓷、邮禀、古钱币等10个门类的1300伴藏品,举办了一次颇具规模的反间收藏展览,泰中展示全区收藏领域的新成果。江西宜春地区收藏学会成立@周志高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1,(5)
正众所周知,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法师。然而,作者在撰写小说内容之前不仅对佛教《金刚经》《心经》等常见的重要佛典有所接触和了解,也对世俗化了的佛教超度仪轨、民间丧葬习俗、以及明代社会的现实都有所认知,并将其不露痕迹地融入作品之中。本文按小说中唐僧的生平故事为序,试述如下。一、金蝉子小说借五庄观镇元大仙之口说出唐僧的前世是"金蝉子",其身份乃是佛的"第二个徒弟"。如:(第二十四回)大仙道:"你那里得知,  相似文献   

8.
李兵 《丝绸之路》2014,(2):61-62
对人性幽暗的探寻与剖析,一直是余华早期作品中乐此不疲的审美追求。作为余华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之一,《现实一种》以冷酷、残忍的叙述震惊了当时的文坛。作者通过描述一家几代人之间相互算计、残杀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和血腥的“现实”世界,并对人性的幽暗面进行了深人的剖析。小说中的暴力与血腥无处不在,而其中所体现的“人性恶”具有成长『生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正>二○○一年我开始进入收藏行列,当时我的收藏范围只限于各类硬木家具,青铜器藏品在古玩城摊位看得多但从来不入手,一是因为没有过多资金,二是没有知识储备,所以一直不敢进入这个领域。随着收藏视野的不断扩大,收藏知识不断丰富,我开始关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青铜器藏品,再加上那几年手里收藏的紫檀、花梨木藏品不断地出手也积攒了点资金,所以发现了市场上的青铜器藏  相似文献   

10.
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对人物所进行的服装描写是清代服饰尤其是满族服饰现实中的写照,文章对小说中的人物服装描写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小说中所描写的满族服饰尤其是清代民间服饰的特点,使之成为研究清代服饰尤其是满族服饰的又一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11.
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对人物所进行的佩饰描写是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现实中的写照,文章对小说中的佩饰描写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小说中所描写的满族佩饰尤其是清代民间佩饰的特点,使之成为研究清代佩饰尤其是满族佩饰的又一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12.
民办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人类生存其环境物证方面作用重大,意义深远。近年来,随着民办博物馆的迅速发展,民办博物馆在运行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变化,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人神恋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女神男人"模式占据绝大多数。这一现象首先是由汉魏六朝民间女神崇拜的状况决定的,人神祠庙信仰构造的神女世界仿照现实社会制定了"女有所归"原则,神女大都要经过婚姻的试炼才能获得独立神格,同时,巫者特别是女巫群体在女神主导特点的形成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汉魏六朝小说的作者队伍是一个单一性别的男性群体,这导致了小说创作中男性视角的确立。男性文人在小说创作中继承了"神女赋"等确立的"神女"文学传统,并进一步以男性本位塑造小说中的"神女"形象,加固了"神女"小说及"神女"文学的模式化。  相似文献   

14.
《钱币博览》2006,(1):64-64
收藏今已成为一大化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进入了收藏领域,钱币已成为收藏的热门。古钱的价位不断上升,珍稀钱币市场上较难寻觅,钱币拍卖价格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收藏古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收藏到更多的古钱币,但由于精力有限,要想收尽天底下的古钱币,那是不现实的。笔者也是一名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在多年的收藏中,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尽管花钱不多,但趣味盎然,受益匪浅。编年收集法。就是按历史上朝代更替的线索收集,每个朝代收一两枚,从贝币到宣统通宝,不分大钱、小钱,挑价格合适的。如先秦部分可收明刀、小型方足布、战国小半两;宋钱中小平钱贵的可换成便宜的折二、折三钱;有些朝代都是珍钱,如靖康、纯熙,就跳过去。花费不多,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们崇玉、尚玉,玉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汉代以前人们对玉器的喜爱和收藏还只是停留在视玉为宝物,将它作为财富、地位的象征,而从唐代特别是宋代开始,玉器便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和收藏领域,从而开启了文玩收藏之风。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空前繁荣,频繁的对外交流使民族的文化不断相互渗透融合,从而创造出了灿烂辉煌、举世瞩目的唐代文化。我国历史悠久的玉雕艺术再度展露出新的面貌和风采,唐代玉雕一改过去图案化、抽象化、神秘化的陈迹,开始面向生活,把大自  相似文献   

17.
暂别写字间     
杨海芙  王飞 《世界》2010,(3):158-163
从《杜拉拉升职记》开始,职场小说成为了一种阅读时尚。回到现实,工作周而复始,职场中的人们终于发现了现实生活与小说情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一些物品产生特殊情感,源于在其中发现了价值与意义,即"博物馆性"。确定了博物馆性,通过博物馆化的行为将其与现实时空分离,"物"转化为"博物馆物",这就是人类的收藏。随着人类的认知深化及收藏活动的社会化,人类在越来越多的物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性",博物馆物的数量与类型出现持续扩张,这一过程就是"博物馆化的拓展"。持续的拓展导致种类繁多的博物馆的诞生。随着物作为意义载体的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及机构性收藏成为主流,博物馆物被视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被赋予更高的传播使命,由此深刻改变了博物馆的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相应地带来博物馆组织结构,展览建设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陈洪  张昊苏 《文献》2022,(1):4-14
作者研究在白话小说文献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相关理论反思还有待推进。就"何为作者"来说,应该重点从小说文献视角厘定署名"通例",切分公共领域的作者称引和具体研究中针对某一特定文本的作者/贡献者论证。就考辨作者来说,应重点厘定各类史料的价值并意识其限度,保持谨慎心态,区分"假说"与"定说",避免过度推论。对小说作者的特殊性加以系统反思和理论梳理,有助于推进小说文献研究的精细化,并使之具有"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神话传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重要的民间题材。在明代,建阳书坊刊刺了朱名世的文言小说《新刘全像牛郎织女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完整记叙牛郎织女故事的中篇小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就这部小说的著录与收藏、作者与出版年代以及小说内容进行一番考述,把它介绍给民间文学研究的学者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