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移动文物中瓷质文物通常被认为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但海洋出水的瓷质文物因为埋藏环境复杂,常有盐析、附着物、侵蚀等病害。文保工作者在对其保护修复过程中,容易将部分病害与瓷器制作过程中的制作缺陷混淆。为了在清理过程中尽可能保留文物历史信息,系统梳理景德镇窑传统制瓷工艺,对易与病害混淆的典型制作缺陷进行研究与识别,探讨传统制瓷工艺和成分特征对清理方法、修复材料选择方面的指导。从可识别性和耐老化性两方面讨论博物馆展览的瓷器修复尺度,结合实际工作谈瓷质文物保护修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日后的实际工作与研究做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需求量的激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仿古和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康熙的创新品种有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粉彩、"青花五彩"等釉彩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时期的官窑则以各种仿古高低温颜色釉见长,特别是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古朴典雅,朴素清逸;乾隆的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悠久。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了陶器。商代,原料加工、烧造方式改进与烧成温度的提升促成了釉的发明,为早期原始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诞生了成熟的瓷器。可见的制瓷著述则要晚得多,如宋元之际的蒋祈在《陶记》记述了南宋景德镇窑事,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景德镇制瓷工序,清代唐英《陶冶图说》述瓷器生产的20项流程等。这些制瓷工艺的经验理论与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制瓷工艺提供了线索。古代瓷器制作工艺大致包括原料的选取与制备、制坯、施釉、装窑与烧窑等流程。  相似文献   

4.
正从元代晚期开始,历经明、清两朝直至民国,在近七百年的历史阶段中,景德镇始终是全世界瓷器的生产中心,在此地所烧制的瓷器,胎体洁白坚硬,敲击声音清脆,形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并且几乎能够烧制出中华几千年来制陶制瓷历史中,能够见到的全部品种和釉色,遂有瓷都的赞誉。景德镇能够成为瓷都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在景德镇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制作瓷器所需的高品质矿产资源,所谓的"水土宜陶";二是当地制瓷工匠们的勤劳与智慧,敢于不断创新,舍弃了沿用几千年的传统窑型,结合经验及需求,先是设计出了葫芦窑,使得元末及明代所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西景德镇窑异军突起,在元代的基础上,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及一批技艺高强的制瓷匠师,一跃而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对景德镇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瓷器品种极大的丰富,制瓷工艺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不少国家和地区。其中以青花、五彩瓷器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6,(5)
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南省岳阳市康王乡茆山村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宋代仿木结构双室砖室墓(编号2014YKMM1)。虽然此墓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瓷、陶、铜器等40余件,其中包括景德镇窑和耀州窑的瓷器产品。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年代大致为北宋晚期。本次发掘为研究北宋时期仿木结构墓葬在长江中游及南方地区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瓷器也为进一步了解北宋时期景德镇窑和耀州窑产品的流布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7.
林思雨 《文物天地》2023,(12):115-118
高足杯是元代瓷器中流行的器形之一,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元代景德镇窑高足杯以青花瓷、青白瓷和卵白瓷为主,择其精品者略作品鉴,以小观大,从中可以窥见元代景德镇窑的制瓷工艺、社会生活及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8.
宋东林 《南方文物》2013,(2):85-93,71
宋元时期是景德镇制瓷工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生产传统和产品面貌,并在窑业技术上多有创新,表现在窑炉的改进、窑具的创新和装烧方法的变革三个方面。本文从考古发现的景德镇窑宋元时期的窑炉与窑具入手,通过系统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以点带面,管窥景德镇制瓷工艺在10~14世纪的探索与进步,并尝试分析其他窑业生产传统对景德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到了元代晚期中国制瓷工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江西景德镇所生产烧制的瓷器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明、清两朝的景德镇,不断研发创新所烧制成的青花、颜色釉、釉上彩等瓷器品种是这一时期全国乃至全世界所追捧的主流产品,也因此景德镇成为世界的制瓷中心,至今700多年来依旧光彩夺目。之所以景德镇会有这样的辉煌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对窑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变。当以钴为致色元素的青花瓷器出现后,为适应氧化钴的  相似文献   

10.
鉴定与造假历来是相生相克的关系。江西景德镇自元代以来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制瓷中心,曾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精美的瓷器作品,但随着文物市场的兴起,陶瓷制假的全国中心也同样出现在江西景德镇;本文以当前景德镇陶瓷造假的部分常用手法及作品为内容,揭示目前出现在文物市场的赝品及其种类,供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卫文  蔡毅 《东南文化》2011,(1):105-112,132
故宫博物院藏有传承自明代宫廷的清官旧藏洪武瓷67件,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既有元代遗风,又有明代官窑瓷器特点,器物风格具有鲜明的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征.结合景德镇明洪武制瓷历史背景、洪武瓷研究以及其在清宫中的原藏位置,可知清宫旧藏洪武瓷是景德镇洪武官窑受命为宫廷烧造的瓷器,反映了此时景德镇制瓷风格处于由元至明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2.
德化窑是民窑之一,明清时期达到繁荣鼎盛,其中尤其以何朝宗为代表制作的德化白瓷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白"。德化瓷器具有质地纯净坚硬,色泽明亮洁白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欢迎。德化瓷器外销也有悠久的历史,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做出重要的贡献。福建古志中对德化窑和德化瓷器、德化瓷外销情况、何朝宗等瓷雕艺术家和制瓷工匠对德化窑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等均有详细记载,是研究德化窑和德化瓷器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闽南地区釉上彩主要有五彩和粉彩。五彩瓷以平和窑和德化窑最为突出,但总体数量在陶瓷产品中所占比例很小;闽南地区粉彩瓷以德化窑产品为大宗,安溪及华安也有少量发现。其装饰艺术与景德镇彩瓷有不同之处,同时,又受景德镇窑影响,闽南制瓷工匠娴熟地运用各种装饰技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釉上彩瓷纹样和艺术风格,具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并促使制瓷工艺、生产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元代中期新安沉船出水卵白釉瓷资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可知其釉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装饰工艺及纹饰来源趋于多元化,这些信息充分显示出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的卵白釉瓷正处于试产阶段。对比景德镇地区窑址调查和考古发掘资料可知,新安沉船出水部分卵白釉瓷为昌江河渡峰坑段至历尧村小学段窑场和景德镇老城区窑场烧造。此外,综合分析新安沉船出水瓷器品类、数量及各类瓷器面貌特征,再对比景德镇地区元代晚期陶瓷考古资料,可以进一步发现元代中期景德镇地区制瓷手工业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  相似文献   

15.
彭明瀚 《南方文物》2013,(1):103-113,200,202
明清时期,随着珠山御器厂的设立,全国各地制瓷高手流向景德镇,景德镇周围的民窑也向市区集中,出现“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况,景德镇瓷器几乎独占全国市场,中国瓷业生产也由宋代的“百花争艳”演变成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明代瓷器生产以青花为主,同时还创新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及红釉、兰釉、金釉、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无论在造型、胎骨、釉色,还是纹样装饰上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臻于极盛,发展成为“二十里长街半窑户”的制瓷中心。清代瓷器除青翠明快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山黛水碧,"水土宜陶",这里有着二千余年的制瓷(陶)历史。宋代景德镇独创的青自瓷闻名退迩,受到世人青睐,并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窑场之一。元代开始在这里设置有官窑性质的"浮梁磁局",明,清两代在此基础上设立御窑厂,逐渐形成全国制瓷中心,并在清代康雍乾时期达到历史巅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近七百年。而一直以来,这里民窑兴盛,遍布窑场,其产品甚至"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为享誉世界的瓷都。  相似文献   

17.
<正>清康熙一朝,平三藩收台湾,全国各行各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景德镇的制瓷业,在明代末期官窑名存实亡的情况下重整窑务,再次建立起专为皇家烧造的瓷厂,并正式命名为"御窑厂"。历经明代及清初近300年的时间所总结的制瓷经验,以及新式窑型的问世,都为康熙时期的瓷器发展打下了雄厚基础,优质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以氧化钴为原料的洒蓝釉、天蓝釉等瓷器;青花器物中典型的翠毛蓝;以及五彩、斗彩、中西合璧的琺瑯彩,由其是对铜红釉的继承、发展、创新,可谓是登峰造极。此时期不但再次烧造出明末已经失传(停烧)的霁红釉器物,还创新出了豇豆红、郎窑红瓷器,为雍正、乾  相似文献   

18.
王启鹏  吴梅 《四川文物》2005,(2):i002-i004
1995年8月29日,中江县西山乡龙华村发现一处宋元时期窖藏。窖藏文物有瓷器、陶器、铁器和铜器。以瓷器为主,颇具特色,分属于磁峰窑、龙泉窑、广元窑和景德镇,不乏精品。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古城景德镇以瓷名闻天下,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盛,是世界文明史的光荣篇章。尽管历尽沧桑,景德镇目前还保留了大量的和相当完整复杂的历代瓷业体系的文化遗存,仍然可见历史遗留的原料产地、作坊窑房、交通道路、水运码头、城池衙署、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还有那仍在延续、并浸润在景德镇文化中的制瓷传统技艺民俗等。景德镇瓷业造就了中国古代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成就了景德镇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瓷业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古城景德镇文化遗产体系的主要构架和内容,是人类重要而独特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20.
<正>景德镇是中国古代制瓷业后期阶段的生产中心,被称为中国的瓷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古代文献中关于中唐到北宋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有多条记载,表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可以上溯到中晚唐时期。然而,以往的考古发现却将景德镇窑业的创始时间定为五代时期1,并未发现中晚唐时期的窑业遗存。近年来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得知,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南河流域一带分布有60处以上的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9~10世纪)的早期窑址,部分窑址的时代可早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