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超 《收藏家》2011,(9):19-24
雕漆,是漆工艺中的一个品种,是中国漆器特有的装饰技法,是在油光漆兑入入漆颜料,数十层乃至上百层地髹涂在用漆封闭处理过的胎骨上,每天只能髹涂二至三道,髹涂下道漆不可等上道漆干透,否则漆层容易缺脱,这样逐层累积到需要的厚度,用刀剔刻出浮雕花纹,表现层次与质地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被视为通过展现历史、文化、艺术信息来诠释人类文明的知识殿堂,肩负着服务大众的历史使命。博物馆形象的塑造,不但影响自身工作是否顺利实施,更关乎其社会服务使命是否有效履行。博物馆良好形象的树立,除依赖本身的努力以外,离不开大众媒体这一重要媒介,大众媒体已日益成为公众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它们所具有的特点亦恰好与博物馆形象树立过程中信息推广的要求不谋而合。从浙江省博物馆近年来成功的媒体沟通案例可知,博物馆合理地运用媒体、与公众建立沟通的桥梁,可推动媒体和博物馆之间形成互动双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博物馆收藏有多张日本在19世纪30至40年代在其国内发行,后到中国销售的公债。作为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一种隐性手段,日本在华发行的公债给中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试对浙博馆藏的日本公债的票样形式、内容、特点加以解读,阐述日本公债在华发行方式,揭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不容抵赖的战争之债。  相似文献   

4.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髹饰工艺在历史上具有极为辉煌的价值,是我国古代民族乐器装饰工艺的巅峰。本文从这把琵琶的髹饰工艺考据入手,简要介绍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并从髹饰部位、髹饰材料、髹饰工艺和髹饰功能四个方面解析正仓院藏唐代五弦琵琶的髹饰工艺,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髹饰工艺的精粹,使古老的传统工艺再现光芒。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博物馆藏隋以前文物的佛教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博物馆藏的大量文物中,有与早期中国佛教活动有关的文物.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六朝青瓷魂瓶上的佛像堆贴;二、东晋,尤其是南朝青瓷盘口壶、鸡壶、唾壶、碗、盘上的莲瓣纹装饰.一、有关文物的介绍1、西晋元康元年越窑青瓷魂瓶1966年浙江省平阳县鳌江种云乡出土.此瓶由盖与瓶身两部分组成.现予详细介绍.盖底为13×14厘米的长方形体,长方体盖板上置庭院式楼阙群.四角各置楼阙一座,楼阙的两面都开有一方孔,两楼阙之间均安两立柱,在拉上置庑殿顶大门.盖的正中是主楼,主楼长5.5、宽4.5、高4.2厘米,庑殿顶,其长边正背面均开有方形门洞一,整体上组成了以主楼为主的完整庭院院落.  相似文献   

6.
从长远看,创建与保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保护城市风貌、延续城市文化以及发展城市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和保护中的几个关系问题进行了阐述探讨,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发展旅游业必须处理好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克服长官意志,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护好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氛围。本文还针对山东省泰安市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正>学术界一般认为,德意志近代史启于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运动,止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后期(16世纪初-1806)、德意志联盟时期(1807-1870)和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8)。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与此相关钱币300余枚,自成体系。一方面,涵盖了德意志近代史的三大时期,仿佛时间的经线;另一方面,由各个时期的世俗邦国、教会邦国和城市等数十个政治实体所造,宛若空间的纬线,编织出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德意志近代史画卷。笔者试以其中16枚为例,通过释读图案和铭文,归纳与总结其蕴含的丰富信息,讲述德意志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不当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8.
人类利用竹子的历史相当久远,但是由于竹制品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雕刻精美的竹雕,一般都是明代以后的作品。济南市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明清时期的竹雕精品。本文撷取其中的一部分作简要赏析,并以其为例,谈谈竹雕鉴定与赏析的要点。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20,(8)
正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玉器是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环等,距今大约9000余年。在这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玉器不仅是实用品和装饰物,而且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先秦时代,玉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和规范制度,《左传》中曾记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玉器的使用也逐渐走向世俗化,摆脱了礼仪、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具有较高的价值,必须对其加以保护。中国第一汽制造厂历史街区是长春市工业文化的典型缩影,但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健全与相关法规体系、整治街景观治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适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日  索音布 《神州》2013,(16):26-27,29
蒙古人主要信仰藏传佛教或萨满教,而我国西北地区有着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其多数居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他们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及共同体文化。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对蒙古族穆斯林这一群体的形成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蒙古汗国时期,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统治者对各宗教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因而伊斯兰教在一部分蒙古族中得到传播,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蒙古族穆斯林群体逐渐形成。这一特殊群体同时受到藏传佛教与萨满教的影响,随着社会变迁、自身演变与发展使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学界已经从多个领域对其开展了研究,但玉器的古代修复工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出土玉器的修复痕迹进行研判和梳理,归纳可知中国古代玉器主要采用了常规修整、连缀修复、补配修复以及改制(型)修复等四种修复方式,其中连缀修复案例最多、形式多样。在此基础上,从古代玉器修复方式的选择、美观性、稳定性等方面对修复工艺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有助于构建玉器的古代修复史并丰富对中国玉文化和中国古代科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螺钿镜是我国学界对唐代独有的贝壳镶嵌镜的指称。但文献资料显示"螺钿"这一名称出现在宋以后,螺钿镜在唐代应称为钿贝镜、宝钿镜、宝装镜等。从考古出土和正仓院收藏的螺钿镜来看,其镶嵌物有蚌壳和其它宝物,属于复合镶嵌工艺,而非单一的蚌壳填嵌。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唐代螺钿铜镜是一种漆工艺与贝壳镶嵌相结合的特种工艺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传世和出土的唐代螺钿铜镜的综合考察,以及对早期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我国商周时期两种不同风格的螺钿工艺的比较研究,论述了唐代螺钿铜镜大致可分为虫胶树脂地镜背和漆地镜背两种样式,前者更接近于早期美索不达米亚螺钿工艺,应该是萨珊波斯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我国国内出土的螺钿铜镜,绝大多数应属于虫胶树脂地螺钿铜镜。螺钿铜镜皆为漆器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正螺钿漆器是我国古代漆器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螺钿的色泽华丽高贵,光彩夺人,具有与翡翠一样的光泽美感。"螺"螺壳与海贝也,"钿"镶嵌也,具体做法是将天然的螺或贝壳磨制成薄片,截割成人物、鸟兽花草或各种几何图形及文字等,嵌装在黑色的漆器上,形成流光溢彩的效果,其工艺源头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唐代及以前都是厚螺钿,又称硬螺钿;宋代开始出现薄螺钿,也称软螺钿,取夜光螺、珍珠贝等优质彩螺类的光泽最佳部位,薄如蝉翼的壳片可以拼嵌出更为精细的图  相似文献   

16.
<正>一、纪念墨产生的背景唐末,以奚超、奚廷珪父子为代表的北方制墨名家避乱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制墨工艺。他们以徽州优质的黄山松木为原料,制作出"一点如漆、百年如石"的墨品,徽墨自此声名大显。经过宋元两朝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徽州制墨已是名家辈出,精品不断涌现,一时间世人皆有徽墨既中国墨的认知。清末,徽州制墨一方面受以进口廉价矿物质油烟为主要成分的墨汁、墨水的冲击,丧失了部分传统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清代制墨点烟的主要原料桐油大量外销,导致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6,(11)
正转轮藏又称转轮经藏,或简称轮藏,亦称大藏或经藏。在佛教史上,"佛、法、僧"被称为佛教三宝。其中,佛陀所说之教法,被视为世之财宝,极受尊崇。故而藏经也就成为佛教寺院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专设藏经之所和藏经之器。藏经之器称作"经藏",即供存放经卷之书橱。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经藏"的形式有"壁藏"和"转轮藏"两种。壁藏为固定式,  相似文献   

18.
郑洁平 《黑龙江史志》2013,(11):256+258
"诚信"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但当今社会这种美德却离我们越来越远。做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改善这种现状。在历史教学中,努力尝试着用鲜活、生动的历史引导学生关注诚信、感悟诚信、践行诚信,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的优良人格。  相似文献   

19.
扇面绘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其精致、小巧、独到的绘画形式和小中见大的艺术特征备受人们珍爱。本文以舟山博物馆藏扇面为例,从清代扇面绘画的题材内容、构图艺术、情感传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清代扇面绘画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记忆和历史书写在民族认同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构建作用。利用民族史学挖掘和整理民族记忆,界定和阐释民族历史,是巴勒斯坦人构建民族认同、开展民族运动的重要举措之一。传统精英家族出身的学者、移民学者及难民等普通民众,共同参与巴勒斯坦民族历史书写。他们着重从民族起源、民族认同、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第一次中东战争及其带来的灾难等方面入手,论证民族国家构建的合法性,鼓舞群众,争取国际社会支持。民族认同主导下的历史书写,带动了巴勒斯坦史学的多样化发展,但也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