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6,(8)
正陈洪绶(1599~1652年),字章侯,幼名莲子,壮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镇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画家之一,也是罕见的有诗文集传世的人物画家。他去世后,其第四子陈字耗时四十年搜辑其诗文,编成别集《宝纶堂集》行世。此集印量不多,流传日希,一直备受绍兴文人的珍视。光绪十四年(1888年),绍兴刻书家董金鉴以活字重排《宝纶堂集》的过程中,觅得陈洪绶手书本《避乱诗》,收有153首  相似文献   

2.
袁寒云手札     
《收藏家》2017,(11)
<正>袁寒云(1890~1931年),名克文,字豹岑,又字抱存、抱公,号寒云,后以号行世,系袁世凯次子,河南项城人。他以笑傲公侯、诗酒风流、命运多舛名世,又才华横溢,集诗文书画、戏剧、收藏鉴赏于一身,人称"袁门子建",位居"民国四公子"之首。嘉兴博物馆旧藏有《袁寒云手札》一册,册内有余叔子得而于癸未(1943年)所积记其事,可知其来历:"寒云  相似文献   

3.
缪荃孙认为,《嘉定维扬志》等六种大典本是四库馆臣辑出而为《四库全书总目》失收者。这一观点在四库学及《永乐大典》研究者中影响颇大。事实上,《嘉定维扬志》应为大典本《维扬志》,并不是四库馆臣辑出的,而是阮元于嘉庆十四年冬在全唐文馆中辑出的,包括:《通州志》一本、《嘉定重修真州志》一本、《嘉泰广陵续志》一本、《宝祐惟扬志》六卷(两本)。这四种方志均为明初扬州府所属地区的方志,故均收于《大典》"扬州府"中。阮元从《大典》中将这四种旧志辑佚出来,以作为扬州府之宋代旧志。道光二十三年(1843),大典本《维扬志》因阮元家遭火灾而被焚毁。至于缪氏提到的其他五种大典本,可能多为四库馆臣私辑之大典本,而作为私辑之大典本,当然也不会被《四库总目》著录。  相似文献   

4.
正陈琏(1370—1454),字廷器,号琴轩,东莞(今属广东)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举人,为广西桂林府教授。明建文三年(1401),升国子助教。永乐初,知许州、滁州、扬州;九年(1411),升四川按察使,累官至南京礼部左侍郎。景泰五年(1454),卒于家。陈琏博通经史,擅诗文,一生著述甚丰,其诗文主要收入三十卷本《琴轩集》中。  相似文献   

5.
李舜臣 《文献》2006,(2):182
梁佩兰(1628-1705),字芝五,号药亭,广东南海人.以诗著称于世,与屈大均、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其诗文集以吕永光先生校点、辑佚之《六莹堂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最为完备.然药亭一生著述甚丰,近来,笔者翻检岭南文献时,又发现一文,为吕本所未收.今辑录如下,并加以标点,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代扬州城的规模,从唐人的诗文中,可以窥其大致。如高彦休《唐阙史》载:“扬州,胜地也。……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韦应物亦曰:“华馆十里连”;杜牧有“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罗隐则云:“九里楼台牵翡翠”。而于开成三年(838)七月二十五日抵扬,四年正月三日尚“写著于扬州龙兴寺”的日本僧人圆仁,在其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中,对扬州唐城的规模则记得很具体:“扬府南北十一里,东西七里,周四十里。”宋代去唐未远,宋人有感于宋城不及唐城,对扬州唐城的规模在诗文中颇多述及,如欧阳修诗句云:“十里楼台歌吹繁,扬州无复似当年”;洪迈《容斋随笔·店扬州之盛》载:“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及唐之十一”;镂钥《北行日记》云:“大率今之所谓扬州者,视故地东南一角,无虑四分之一尔。”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曾任过扬州司理参军之职的沈括,在其所撰《梦溪笔  相似文献   

7.
闲话茶馆     
正著名作家老舍曾写过话剧《茶馆》,通过对裕泰茶馆的兴衰和众多茶客的描绘,三教九流千姿百态,真善美丑毕现其中,反映了北京社会的变迁。古邑兴化清时隶扬州府,府"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张舜徽《清代扬州笔记》),兴邑为"扬八属"中佼佼者。若问佼在何处?君不见"扬州学派"中有兴化任大椿、顾九苞,"扬州八怪"中有兴化李复堂、郑板桥,皆为其中砥柱中流的人物。兴化受扬州先进文化的影响,两地文人相得益  相似文献   

8.
正湛若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成化二年(1466)生于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增城区新塘镇)沙贝村,自号甘泉,人称甘泉先生。又于各地建书院,许多名以甘泉。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三载,嘉靖年间湛若水扬州考绩,早年学生葛涧等人在广储门外甘泉山下建行窝为讲道之所。"门人吕柟以湛公之号与山名不约而同,书‘甘泉’二字于门,又撰《甘泉行窝记》","通山朱廷立为巡盐御史,改名甘泉山书馆。"~([1])扬州有甘泉山,  相似文献   

9.
李文  戴吾三 《文献》2003,(3):31-37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常简称《奇器图说》),由德国传教士邓玉函(Johann Terrenz,1576~1630)口译,王徵(1571~1644)笔述并绘图,明天启七年(1627)刻于扬州;《诸器图说》(一卷),王徵著,初刻于天启六年(1626).后两书合刊,有多种版本行世.  相似文献   

10.
<正>邓尔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学者,精音律,释佛理,诗宗龚自珍。名溥霖,字季雨,号尔雅,以号行。后以《急就篇》中有"宋延年,邓万岁"句,更名万岁;又因王恂三岁便识"风""丁"二字(见元史《王恂传》),晚年又号风丁老人;先生在书画、篆刻署名中多作尔疋。邓尔雅生于光绪九年除夕(1884年1月27日),1954年10月6日卒于香港,享年七十有一。邓尔雅一生著述颇丰,诚为一代大儒,惜长期居于香港,著作不为外人所知。其著述有《文字源流》(约四十万字,原稿今藏香港艺术馆,未出  相似文献   

11.
江恂,字蔗畦,号于九,邻竹。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扬州画舫录》作字禹九,号蔗畦,江苏仪征人。乾隆十八年(1753)拔贡生,曾任湖南青泉县令,沅州府(今湖南芷江县)同知,凡府内大案皆由其审理,后改任安徽通判补,又授亳州(今安徽亳县)知州。是年,亳州遭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蔗  相似文献   

12.
潘深亮  单国强 《收藏家》2004,(11):41-44
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年间,有一位高龄画家,由于他常为体仁殿大学士阮元、画家法式善代笔作画,其画名少为人知。现已查清这位画家就是朱鹤年。他字野云, 号野堂、野云山人等。江苏泰州人。《田井砚斋笔记》作维扬(今江苏扬州)人,但从署款“泰州朱鹤年”、“海陵朱鹤年”看,应为泰州人比较可信,后寓居北京。他自幼工书法和绘画,九岁时即为寺僧作山水小幅,州牧见之曰:“此于当为画传”。至壮年,家境贫寒无以养亲,他遂以八百钱缠腰,步行北上,一路卖画以为旅食。入京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21,(8)
正金琮(1449~1501)字元玉,明代金陵人,尝游赤松山(今属浙江),爱其风景幽美,遂自号赤松山农,自幼聪颖,诗文书画俱佳,不屑仕途,一生过着读书明道、悠然自在的布衣生活。金琮的书法艺术深得后世赞誉,其影响甚至高于名满海内的"吴门四家",惜其传世的书作甚少,后人未能窥见其前后书风演变之大略。金琮能够成为享誉金陵书坛(1)的一代大家实属不易。《书林纪事》载:"元玉家有极高明楼,每夜学书燃烛一枝,月燃三十支,寒暑无间。"(2)  相似文献   

14.
<正>《富春归棹图》为山水手卷,纸本,浅绛设色,横121、纵20.5厘米,是一幅送别之作,作者江士相是新安画派后期的代表画家。江士相字得禄,号景伯,清乾隆、嘉庆年间歙县江村人,侨寓扬州。善诗画,精鉴别书画古器。为诸生,尝官刑部员外郎,著有《二分明月楼集》。其父江蕃,字君佑,一作君佐,号春圃,江家累世业盐于扬州,生活富足。江蕃好诗文书画,尝购扬州黄氏容园,以为觞咏之地。出生于富裕的盐商之家,又受徽商"贾而好儒"之风影响,江士相自幼诗文书画无不涉猎,自然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15.
正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随园老人,清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33岁时弃官退隐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以诗文会友,过着诗酒优游的名士生涯,文章盛名长达四五十年,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他还是一位美食家,著有《随园食单》。这是清代一部系统论述烹饪技艺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4,(2)
<正>一、欧阳玄生平及诗文集欧阳玄(1283-1358)字原功(又作"元功"),号圭斋,浏阳(今属湖南)人。延祐二年(1315),以第三人赐进士及第,授岳州路同知平江州事,累迁至翰林学士承旨。至正十七年十二月戊戌(1358.02.07)卒,年七十五①。后追封楚国公,谥文。危素《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圭斋先生欧阳公行状》评曰:  相似文献   

17.
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明万历举人,工诗善书,尤擅绘事,山水花鸟,无一不精。著《檀园集》、《西湖卧游图题跋》。其事见《明史·文苑传》。李流芳在嘉定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相唱和,诗文书画,照映海内。说者谓"唐  相似文献   

18.
张彬 《收藏家》2004,(10):27-32
文同是我国北宋时期集多种才艺于一身的著名文人之一。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梓州(今四川盐亭)人。宋仁宗皇祐年间登进士第,历任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和陵州(今四川仁寿)、洋州(今陕西县)知州等职,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于次年赴任途中至陈州苑丘驿病卒。因其知湖州,人称文湖州。文同诗、文、书、画无不精熟,有《丹渊集》行世,书法篆、隶、行、草、飞白  相似文献   

19.
沈贞,一作贞吉,号南斋,又号陶然道人,长洲(今苏州)相城里人,名画家沈周之伯父。生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卒年不详。《南画大成》载,沈贞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曾题沈周《秋林曳杖图》,可证其八十三岁还健在。沈贞工诗文,善绘事,山水师出董源,得元诸家尤多。与其弟恒吉,诗词皆甚有名,互相倡酬,时谓"埙篪相映"。"每赋一诗,营一幛,必累月阅岁乃出,不可以钱帛购取,故尤以少见重。"(徐沁《明画录》)从以上记述中可知,沈贞不以卖画为生,治学态度严谨,力争作品精益。所以他的传世作品绝少。此件已成大陆上的孤本,  相似文献   

20.
李泰菜(1897-1968),字革痴,号痴庵,直隶阳原(今河北阳原县)人,是我国近代名的方志学家。他所撰的《阳原县志》被誉为民国名志,所的《方志学》则被看作我国最早的方志学专之一,二集中体现了李泰菜的方志学思想,也凸现了李泰菜在方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了将其方志思想彰显于世,使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得到传承,对李泰菜的方志思想作一全面、客观、深入的探研成为方志理论研究的必然。但笔囿于才识,在此只能对其作一粗浅的研究,以期为读传递李泰菜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