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砚,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远在我国新石器时期,人们就使用不同的色彩在陶器上绘出多种多样的花纹,其颜料细腻,说明当时已有研磨颜料的工具。西安半坡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石研磨器,上面残留着研磨过颜色的痕迹,应是砚的雏形。据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砚是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方石砚,砚及研墨石都是就鹅卵石的原形略加工而制成的。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砚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仅供研磨、掭笔的文具,而是形成了材质丰富多样,形式精彩纷呈,集绘画、雕  相似文献   

2.
<正>馆藏砚墨文物概述砚台文物是天津博物馆颇具特色的一类收藏,以其品类齐全、形式多样、质美工精享誉国内外。馆藏砚台文物一千三百余方,以明清两代传世品为主,兼有汉、唐、宋、辽、元以及近现代作品。这些砚台大都来自天津著名古文物收藏、鉴赏家徐世章先生的捐赠。徐世章先生收藏古砚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终其一生。其收藏古砚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从京津沪三地著名的文物古玩店(如博雅斋、达文斋、纯古阁、大罗天等)  相似文献   

3.
砚林初探——学砚心得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幼年时,因习书画遂与笔砚相亲,久之对家藏古砚发生兴趣,恃宠于亲,得任意取用,轮流把玩。偶然将端砚与《端溪砚史·石品》相对照,以期辨别砚材之所从属,却难以理解,不得要领而止。及至故宫工作,从事文物陈列,因得尽观库藏古砚,虽皆文物南迁之余,然亦颇开眼界。每收集文物资料,亦往往涉及砚学,惟限于条件,殊难持久。七十年代后期,一度  相似文献   

4.
朱莉 《江汉考古》2004,(4):79-82
武汉博物馆藏有一方宋代陆游长方抄手澄泥砚。砚额及两侧分别镌有宋代陆游、清代高凤翰、黄易和金农等名家的款识。款识中有篆、楷、行、隶等书体,共计177字。砚铭提供了如下信息;该砚为陆游的第二方简书砚、砚的流传过程,收藏刻砚铭的确切纪年。从材质、形制及清代赏砚名家的鉴识等因素来分析,此砚当属宋砚。  相似文献   

5.
大同市郊出土北魏石雕方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7)
1970年大同市南郊一处北魏建筑遗址中出土一件精美的北魏石雕方砚。方砚用浅灰色细砂岩石雕成,正方形,长宽均21.6、高9.1厘米。造型优美。正中突出长宽各12厘米的方形砚盘,以联珠纹和莲花纹作花边。砚心两侧各有一耳杯形水池和方形笔舔,两端有鸟兽作饮水状,砚面对角有莲座笔插及联珠纹圆形笔舔,周边雕人物图案四组:骑兽、角觚、舞蹈、沐猴。砚的四侧,也各有图案,雕刻力士、云龙、  相似文献   

6.
瑞霖 《东方收藏》2020,(2):15-17
今年我国进入鼠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法的一种,以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对应,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十二年一轮回。今年鼠年以农历立春为界,从公元2020年1月25日起,到2021年2月3日止。去年是"猪年",后年就是"牛年"了。所以今年春节常出现这样的对联:"宰掉肥猪开美宴,迎来金鼠庆新春";而到今年底明年初,将换为另一类对联,如"鼠年谱就惊天曲,牛岁迎来动地诗"。  相似文献   

7.
正砚台是中国传统的书写与绘画用具。唐代以降,伴随优质砚材的不断被发掘,实用性能逐渐不再是品评砚台优劣的唯一标准。文人气韵的充分展现、艺术魅力的飞跃提升成为收藏家们追求佳砚的不二选择。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可谓近代北方文物集散交流的中心。因此,数目众多的传世文物汇聚津门,许多佳作珍器也不断丰富了如今天津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8.
正原配红木天地盖。左侧一螺壳刻朱文篆书"陈端友制"款。端溪水岩老料,石品细腻。材仅一拳而肥,乃取随形。研制不出奇,无池堂有岗。缘绿黄碎眼在外,遂赖巧思赋形,成百螺抱溪石之稀世品。介持先生世居常熟,出身低微。致采莲挖藕,拾菌掘笋,种瓜点豆,以至翻石取螺,实乃童年记忆,亦为其治砚之常见主题。而此等贴近自然意趣之精湛创作,乃使其声名远扬,成就海上。然平生所治,  相似文献   

9.
《文物》1964,(3)
10. 隋一唐 青瓷多足大圆砚通高12.1、面徭29.1、足锂32.8厘米11. 隋一唐 兽面多足大陶砚 通高12.9、面径2l、足径33.7厘米]二j:l 隋 陶砚 通高3.8、长17.9、 宽13.7、深2厘米12:2隋 陶砚底13:l 唐 陶砚(洛阳出土) 通高3.8、 13:2 唐 陶砚底 宽9.6、长14.4、深1.7厘米砚史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大同市南郊轴承厂遗址出土的石雕方砚,纹饰繁复,制作精巧,是北魏平城时期物质文化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考察石雕方砚的器形和纹饰,推断其制作年代为北魏太和年间,其装饰纹样综合了汉地、域外和佛教元素,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特征。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出土的四足方砚,此件石雕方砚并非明器,其出土地大同轴承厂遗址是北魏平城时期一处有一定规模且等级较高的建筑,且不排除舍宅为佛寺的可能。基于相关图像资料,作者对砚台与书写者和家具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石雕方砚的四足造型便于移动,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写习惯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正年代:清乾隆。尺寸:高44.6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23.9厘米。简介:小口,圆唇,双螭耳,溜肩,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器形似牛头,故称"牛头尊"。尊除圈足外通体施白釉,釉色白净滋润。肩部装饰双螭耳,以红彩涂之。器身绘粉彩山水百鹿图,鹿形态各异,或回首,或伫立,或奔跑,因称"百鹿尊"。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2.
余有幸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追随岭南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学艺二十多年。1986年麦师仙逝后,二十年来感念师恩之情无时不萦系于心。早有著文纪念先生之宿愿,今趁麦师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特为以此文深表怀念。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视野     
他们的声音值得聆听。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学者,他们既不是主管部门领导,也不是企业自身。冷静的心态、开阔的视野让他们的声音更具有信服力。你能听到电子专家对华星  相似文献   

14.
万新华 《南方文物》2015,(2):176-180
<正>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李衎(1244~1320年)则为水墨竹之泰斗,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足以让后人叹服。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在太常寺充当小吏,后累官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晚年以疾辞官告归,定居扬州,死后封为"蓟  相似文献   

15.
顺治帝亲政后,改变太祖太宗旧制,仿效明钥宦官制度,设立十三衙门;他临终前,又下遗诏以此罪己,令罢十三衙门,如此更张,其因为何,使之费解。本文拟就十三衙门立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进行初步探讨,这虽然只是考察宫内掌管宫廷事务的机构,但由于它直接为皇室及其家族服务的特殊地位,不仅反映了宫廷内部的生活和斗争,而且亦表现了国家政务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十三衙门,对进一步了解所谓“清承明制”的实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广州荔湾区宝华街文昌南路洪恩里(一处偏僻的巷道)发现一方石碑,麻石质,高2.1米、宽1.2米,刻立于清光绪四年四月六日(1878年5月8日),盖为时钦加盐运使衔广州府正堂冯泰松奉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之宪令,晓谕严禁西关洪恩里一带娼寮赌馆之事宜。碑貌完整,碑文清晰,日:  相似文献   

17.
闫慧丽 《江淮文史》2016,(5):117-120
正佛天艺海同此风月弘一法师的一生,以出家为界,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出家前,他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李叔同,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诗文皆擅长,在多个领域开中华艺术之先河:他所创作的歌曲,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几乎家喻户晓;他在日本发起话剧社,亲自饰演茶花女,开创了中国话剧事业;他是中国最早画西洋画和教授西洋画的人之一。出家后,他是没有自己寺院的  相似文献   

18.
正黄花梨天地盖,砚唇楷书铭:"丁亥夏至节(1827年6月22日),子逸汪赵棻。"朱文"汪赵印"、白文"天水小荼"。赵棻字婉卿,号子逸,乾隆朝廷臣赵文哲孙女,内阁侍读学士、侍郎秉冲之女,海上著名女诗人,生于北京南城虎坊桥。事夫汪延泽后从汪姓,有道光间《滤月轩集》诗文传世。砚雕一水两岸,依山溪之势,远池近堂,又似瀑布,恍若飞流。覆手一角雕榴开百子图。工系乾隆时苏工,深挖细琢而善留白。  相似文献   

19.
正有潘璧《绣余刻画图》漆盒。砚底铭:"绵绵瓜瓞。庚子七月篆于绿玉书屋。轮川在峨。"后刻"轮川"姓氏印款,并"长林""子子孙孙"闲文印款。砚取上品端石,精心雕镂。以大瓜为体,浅挖成堂。尾琢瓜棱从简,额覆瓜叶以繁,并镂雕过池瓜蒂。侧叶底出螭龙,乃美好吉祥意。瓜叶过墙出砚背,又垂一小瓜,古称瓞。图式典出《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句,寓子孙绵长。惟款识及名章形制皆日人习气。或为轮川于庚子时(1900)吴门定制,十载后归于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打开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第一页就可以嗅到它的芬芳。说到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人们很自然便想到唐煮宋点,然而将茶文化向前推进,还有一段时期是我们不能遗忘的,那就是返璞归真的明代茶。明洪武二十四年,为了减轻茶农劳役的辛苦,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一道诏谕,上面写道:"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这一纸改贡散茶的诏谕,使得散茶取代饼茶,上升到了贡茶的地位,唐煮宋点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