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六年(1728年)试贤良方正,名列一等,被任为歙县丞。其间曾一度署休宁令、绩溪令,但均很短暂,不久就返任歙丞。乾隆初监泰州坝,不久去官。乾隆十四年(1749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高凤翰早年即有诗名,善书画,长于治印,与高其佩、郑板桥、金冬心等画家相友善。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正当他五十五岁,艺术臻于成熟的创作盛期,突患风痹症,右臂病废,不能从事书写和绘画。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以左手进行书画创作,在书画艺术上取得了新的成就。他的老友历  相似文献   

2.
吴敢 《收藏家》2005,(6):35-36
明朝最后一个戊辰年——崇祯元年(1628年),明王朝进入最后一位皇帝思宗朱由检的统治时期,他亟欲有所作为,以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统治。而此时官居南京礼部尚书的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正闲居于家乡松江——座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江南小城,以他擅长的书画消遣时日(两年前,为了躲避魏忠贤等人的竖宦专权以及酷烈的党祸之  相似文献   

3.
正此图所绘乃借北宋诗人林逋"梅妻鹤子"典故描绘江南风景,是董邦达的如意之作。董氏是浙江富阳人,富阳山明水秀,地近杭州。自幼为山水浸润,又受诗文熏陶,故绘文人山水,信手自如。董氏作山水,上窥董源、巨然、黄公望及王蒙,近学董其昌,论者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说,将他与董源、董其昌连成一脉,既是言其师承,亦是对其褒奖。所作善用枯笔,线条干而毛涩,并以涩笔皴擦,注重烘染,故所绘山水有轻盈柔美、明快流畅之感。  相似文献   

4.
周舟 《收藏家》2020,(3):63-68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十樵、痴庵等,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明天启二年(1622),王铎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礼部尚书等职。入清后,任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相似文献   

5.
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诗文书画样样皆精。《秋风纨扇图》是其生平仕女画代表作。本文首先依据作者不同时期笔性特点,对作品创作时期进行分析。继而结合作者创作背景,从作品的创作构思、作品笔墨技法及表达意境等方面对画作加以赏析,以期探寻唐寅精微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6.
《风雨归舟图》轴,纸本墨笔,纵178厘米,横93厘米,为清代著名画家黄慎所作,现藏于山西省博物馆。黄慎(1681—1768),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福建宁化人,少时家贫,坚志学画。有《蛟湖诗集》存世。一生布衣,寓居扬州卖画为生,是清乾隆年间名盛一时的“扬州八家”中的全才画家之一。早年师法  相似文献   

7.
<正>《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制。此画创作三年之久,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最终完成。徐扬,字云亭,苏州吴县人,家住苏州阊门内专诸巷,原为一名监生,擅长人物、山水、界画,花鸟草虫亦生动有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徐扬与同乡张宗苍献上各自的画作,便得到皇帝的赏识,二人都被任命为画院供奉,后又被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曾多次陪同皇帝下江南,对圣意  相似文献   

8.
正杨毓健,本籍湖北。杨毓健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接替孙鲁,于台湾担任台湾府海防补盗同知,品等为正五品。该官职隶属于台湾府,主管船政治安业务,相当于副知府。同年,他亦短暂摄理凤山县知县。1.图中题跋四,皆指其事发于乾隆四年元旦,然表述不一。诗堂中杨毓健直书"四年元旦";本幅庄氏称"兹值岁己未,邑之城南,特于元日";王氏述及,世宗宪皇帝(雍正)岁在壬子,"距今七年","时己未春王元旦戊申朔也"。  相似文献   

9.
荆浩(约十世纪),字浩然,沁水(河南济源东北)人。为避五代之乱,隐居太行山的洪谷,自号洪谷子。其博雅好古,善为文词,专攻山水,意在自娱,终成画坛巨匠,曾有“神品第一人”①之称。他综合前人经验,又基于创作实践,总结和发展了绘画理论,著《笔法记》一书,对后代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一、荆浩的《匡庐图》荆浩画迹,北宋宣和御府曾收藏22件,能留存到今天的仅一幅《匡庐图》,为绢本水墨画。纵106.8厘米,横18.58厘米。现存于台湾,收川中国美术全集·绘画卷》。画为条幅,上方空白处有后人题跋数款,其中有宋高宗所书“荆浩真…  相似文献   

10.
正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懦斋、西田主人、西田遗老、归村老农、稻香庵、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人称"王奉常"。工诗文、善书画。与董其昌、陈继儒友善。与王鉴、王、王原祁而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称"清六家",为正统山水画家领袖人物。作为清初"四王"画派的奠基人。王时敏的仿古创作理论与艺术实践,不仅主导了清代文人画的发展,推动了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南宋人册页,人们往往想到《出水芙蓉》、《果熟来禽》等花鸟小品和《钱塘观潮》、《深堂琴趣》等山水佳作,而现藏苏州博物馆的《消夏图》则是一件少见的人物精品。该页为绢本设色,纵24.5、横15.7厘米,无款。画面右上部钤有两方印,其中一方白文印已模糊难以辨认,另一方朱文印为“张则之”,即江苏镇江人张孝思,字则之,活动于明崇祯至清顺治间,由此可知该页曾经他收藏。画面展示的是一个优稚舒适的庭园环境:浓绿的槐树荫下,有一方水池,池沿用白石砌边,并环绕着雕砌精美的白石栏杆;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省博物馆珍藏的宋人墨迹——《信宿帖》(图一),是北宋名臣韩琦仅存的书迹。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在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官,封魏国公,卒谥忠献。他作为当时重要的军事将领,曾多次率兵抵御西夏元昊的进攻,战功显赫。史书记载他为陕西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屯泾州。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当治平危疑之际,两宫几成嫌隙,琦处之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可见他在当时不仅位高权重,而且也是德高望重的。  相似文献   

13.
爱新觉罗·毓嵋,字紫薇,1960年生于天津,是当今满族爱新觉罗氏家族中最年轻的女画家。从小在父亲、当代著名国画家溥佐指导下,学习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她刻苦自励,寝馈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举行的爱新觉罗氏书画展,受到各界的好评。作品被选入在日本出版的《末代皇朝书画集》及《中国书画名作精选》,另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多种,现为北京东城区古都书社社员,专业画家。 毓崌擅画墨竹和骏马。墨竹更是她常画的题材。她的“墨竹”得到了著名国画家、伯父溥松窗先生之真传。她掌握了竹的生态、特性和画竹规律,也注重笔情墨趣,格调寄托,继承了古代文人画的传统,具有元代画竹名家顾安神韵。秀竹新篁,自然舒展,清新挺秀,潇洒而不放纵,严谨而不呆板,确有其过人之处。 本期封底刊登的毓崌《墨竹图》为横幅小品。从构图上,采用了“穿插破平行法”,图左侧两根析枝空竿,偏侧一方,以取揖让谦恭之势,便于分枝布叶。一细竿从二粗竿中间穿插斜出,打破丁两竿平行并列格局。另一细竿弯曲向下,与前者形成偃仰之势。布局既统一而又有变化。细竿上安枝布叶,枝枝著节,叶叶著枝,穿插连缀,错落有致,显得枝叶纷披,摇曳生姿。既符合生长规律,又具有艺术美感。全图满纸清气,生机勃勃,格局高雅,韵味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谢为《双猫图})的任伯年作品时,非常兴奋,认为这是稚柳、杨仁悄、刘九庵、傅幂年等专家来到江苏省美他所看到过的任伯年的最好作品,欣然为这幅作品题术馆鉴定明清书画藏品。当谢稚柳先生看到当时称之  相似文献   

15.
“唐卡”艺术堪称藏族文化艺术的百科全 书。《宗喀巴大师讲经说法图》具体描绘了格鲁派的创立 经过。本文通过对该幅唐卡的解释和赏析阐明了其反映 的历史背景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他们的生产、生活均与马息息相关,在蒙古族的信仰中,马是天神赐予的礼物。元代统治者的喜好也给了鞍马画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画家纷纷投入到鞍马画的创作中。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书画七千余件,其中有一幅佚名《元人相马图》,线条明快,形象生动。这幅《元人相马图》纵28、横221厘米。  相似文献   

17.
《西园雅集图》始作者为宋代杰出人物画家李公麟,而清朝著名宫廷画师金廷标所绘《西园雅集图》设色淡雅明洁,用线刚劲,画法精妙入微,笔触工细,图中共绘主仆23个人物形态各异,每个人物头发和胡须清晰可见,灵动传神。整幅作品构图疏朗,篇幅宏大,是会宁县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8.
徐燕 《东南文化》2000,(4):72-72
刘海老一生,十上黄山写生作画,其以黄山为母题的烟霞云海,尤为人们赞赏。晚年时,更发展了泼墨泼彩的独特技法,然而其写意花鸟也独具特色,丝毫不逊于山水,现以我之管见,对现藏于常州刘海粟美术馆的精品《金笺牡丹》作一赏析。  相似文献   

19.
正此图远写峻岭深涧,仰之弥高,旷谷幽深,郁树葱葱。中绘烟云缭绕,古柏苍松,栈桥古道,过客险行。下写清溪潺潺,绿树成荫,幽谷天趣,生机盎然。此图工整隽秀,笔力劲健。用笔纯熟苍劲,笔墨浓淡相宜。观之有身临其境之感,予人以可望、可游、可居之遐。  相似文献   

20.
正黄胄(1925~1997年),原名梁淦堂,字映斋,笔名黄胄。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杰出的人物画家。1956年黄胄随慰问团到新疆深入生活,这是第四次去新疆。这次不仅去了以前到过的北疆,还去了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和田、库车、喀什等地,南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的习俗,豪迈热情的性格,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他。新疆和平解放后,广大农牧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载歌载舞,真诚地感谢党和国家。黄胄把这些动人的场景迅速记录下来,画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