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配天地盖,砚墙一侧诗铭后署:"石友属题。丙辰(1916)夏六月,吴昌硕。"另侧沈石友铭:"砚藏信天巢,诗著随辇集。恩遇说康熙,玉蟾滴如泣。"四直抄手式,底琢眼柱如织。平堂一字池,清季仿宋砚制。两段铭记,皆谓瓶庐旧事。缘高士奇别号江邨,康熙间集其高祖南宋高翥散存诗文,撰有《信天巢遗稿》。而士奇非正途出身,初应顺天乡试,充书写序班。以字工,得明珠举荐,入内廷供奉,授詹事府录事。后得康熙隆恩,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2.
《吴昌硕花卉屏条》为天津市文物公司旧藏,图绘初秋小景,落款"老缶·昌硕",钤"缶翁""苍石"二印,故定名,后被吴昌硕研究专家邢捷鉴定为赝品。文章通过对《吴昌硕花卉屏条》落款书法、绘画技法和印章等的辨析,认为这幅作品的真正作者应是齐白石。  相似文献   

3.
《文物》1981年第4期《端砚浅谈》一文中有云:"欧阳永叔、苏易简、李东谷合撰《砚谱》。"按苏易简生于公元958年,卒于996年。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卒子1072年。可见苏易简卒时欧阳修尚未出生,二人不可能"合撰《砚谱》"。查清人计楠所著的《石隐砚谈》里有"欧苏李俱作谱"一句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1,(6):81-81
《砚史》又名《西园砚史》,是清代著名书画家高凤翰所藏砚品之谱录,浓缩了高凤翰一生藏砚、制砚、铭砚的艺术成就。藏书家田涛和书法家崔士根据王相重摹之原拓本制版,合作详加笺释,最近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正吴昌硕,初名俊,后改名俊卿,中年字昌硕、苍石等。浙江孝丰县(今湖州安吉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为"清末海派四杰"。吴昌硕的书法可谓大器晚成。其青年和中年时期,积极参与到晚清碑学思想的大潮中,发奋临习古代篆隶经典作品,然其40岁左右的作品仍显稚嫩,至其50岁时,  相似文献   

6.
正赵云壑(1874~1955年),字子云,原名龙,改名起,号铁汉、云壑子、壑道人、壑山樵子,晚号壑叟、秃翁、秃尊者、半秃老人、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后移居上海。师从吴昌硕,并博采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画益豪迈,声誉日隆。后为"海上题襟馆"常任理事,海上书画联合会会员。牡丹,富贵花也,为文人画之传统题材。是图绘姚  相似文献   

7.
范建宏 《收藏家》2007,(1):29-32
《阅微草堂砚谱》是清代纪昀所藏砚台拓本的谱集,共收录纪昀藏砚126方,砚石质地有端石、歙石、淄石、盘古石、松花石、澄泥等品类,形式丰富,具有学术性、艺术性,享誉砚林,是砚谱中的经典之作。阅微草堂是清代纪昀宅邸书房的堂号,纪晓岚(1724-1805年),名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人称纪河间,谥文达。历仕雍、乾、嘉三朝。乾隆三十八年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历十载而书成,并亲自裁定和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卒后嘉庆帝亲撰祭文和碑文致哀,并给予高度评价。纪晓岚颇喜蓄…  相似文献   

8.
罗扬 《收藏家》2006,(12):19-22
松花石砚因用松花江石所制而得名,松花石亦称松花玉,松花江又称混同江。清乾隆帝弘历《盛京土产杂咏十二首》序称:“混同江产松花玉,可作砚材。”有关松花石砚的著录,最早见于清代陈元龙所著《格致镜原》一书。此书成于康熙末年,是陈元龙于康熙甲申年奉旨编纂而成。此书在论及诸砚时说:“皇上得松花江砥石山石,赏识其佳,创自圣心,命工创制为砚。用佐玉几挥毫间,以颁赐词臣。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洵足超轶千古。砚虽一器,而上圣格物,山岳献琛,于此可验,…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砚谱》是清代纪晓岚的藏砚拓本集。纪晓岚名昀,字晓岚,号观奕道人,曾先后于乾嘉间任礼部尚书、左都御史、文渊阁直阁,编纂《四库全书题要》,且有《阅微草堂笔记》行世,是一位负有才华的饱学  相似文献   

10.
陈伟 《江汉考古》2012,(3):117-120,112
本文是研读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系年》时,在释读方面的一些想法。如1号简"监观"应为一词;5~6号简中"王与伯盘"的"与"训为"亲"、"从",而不是连词;17号简"亡由"疑当读作"无胄";52号简的"莫"恐当训为"未"、"不",而不是"无人";91号简的"东母田"应读作"东海";101号简的""即"门",指攻打城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相较而言,流传最为久远的为砚,皆因石质坚而不毁。名砚之质如玉器之温润,名砚之形乃工艺之讲求。镌刻文字于其间,则可考证其年代、使用之主人,故名砚实乃文化之载体。庐山博物馆藏珍贵藏品《传砚图》共两册,均为纸本,呈长方形,纵29.5厘米、横39.5厘米、高12厘米,总共74页,全部用毛笔以墨书写,字0.5~2厘米大小不等。上册为清陈銮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以其祖父陈正勋、父  相似文献   

12.
正赵云壑(1874~1955年),字子云,原名龙,改名起,号铁汉、云壑子、壑道人、壑山樵子,晚号壑叟、秃翁、秃尊者、半秃老人、泉梅老人。江苏苏州人,后移居上海。师从吴昌硕,并博采徐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之法,是以画益豪迈,声誉日隆。后为"海上题襟馆"常任理事,海上书画联合会会员。松菊延年,文人绘画常见之题,语表富贵长寿。此图为子云法缶翁笔,并参己意,作巨幅也。图写虬曲老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流传的高凤翰(1683~1749年)《砚史》拓本,是清代道光年间王相(1789~1853年)请王子若(1788~1841年)及吴熙载(1799~1872年)重摹拓本。读过《王子若摹刻砚史手续》可知,王子若在摹刻《砚史》之前,还为南昌万承纪摹刻百汉碑砚。百汉碑砚与高凤翰《砚史》为砚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笔者倾慕已久。近日友人携来两大册砚拓,云在沪上得《百汉碑砚拓》。原砚已散失,拓本亦属难得。图册纵50、横35厘米,共有72方砚拓。拓本大小不一,每拓只拓砚背,即摹刻碑刻一  相似文献   

14.
《世界遗产》2016,(4):143
正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  相似文献   

15.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随着近几年艺术市场的日益繁荣,吴昌硕作品价格也在不断地攀升,与此同时其赝品也就随之而生。时至今日,吴昌硕作品的赝品已陆续出现在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中,因此,鉴定真伪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张雨 《文史月刊》2010,(12):35-35
<正>吴昌硕的"翻选法"。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博览群书,曾对门生说:"书不能死读。先翻翻序,看看结尾,不好不看,好的翻翻,极有价值的才值得花力气精读。"  相似文献   

17.
<正>砚为文房四宝之一。宋人曰:"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索取,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又称研。金、铜、玉、铁、石、陶泥、砖瓦皆可为砚材。《西清砚谱》将古砖瓦砚列为砚林精品之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以古代砖瓦磨作砚者,至清代竟成风气。传说中的铜雀台瓦当砚、秦汉砖铭文砚、唐砖砚都被文人雅士所称道。清代,随着金石考据学的中兴,一大批像阮元、张之洞、金农、  相似文献   

18.
正唐《杨筹墓志》出土于西安市缪家寨村,原作者对其进行了释读和考证[1]。然而对照墓志拓片,通读墓志释文,发现有少数文字著录的错误以及断句不当的情况,现据拓片予以补释。一文字著录问题墓志第15行,原释文作"寺必机砚",此句图版仅前两字稍磨泐,"砚"前一字作,应为"柷"字。"柷"为一种木质的打击乐器,在唐代较为流行,唐代太乐署,"凡天子宫悬钟磬,凡  相似文献   

19.
正吴昌硕一生遍师诸家,无论其名望大小,若有可取法处,便虚心学习。吴昌硕对作画虽着重创新,但也不反对模仿。他对青藤、雪个、清湘、石田、白阳诸大家极为推崇,每见他们的手迹,必悉心临摹,吸收它的精华,并且他也能虚心向被埋没了名气的画家比如张萌皋等请教。他又能熔合晚清各家长处于一炉,然后以貌取神,加以创造革新,以极度简练概括的笔墨来表现深邃  相似文献   

20.
正任颐(1840~1896年),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仰承家学,工书擅画。尤以花鸟、人物见长。花鸟宗陈淳、徐渭之写意,兼取恽寿平没骨法,笔墨简逸放纵,设色明镜淡雅。人物初法宋人笔,后师陈洪绶,白描传神,颇近神韵。间作山水,初师石涛,后取沈周、蓝瑛,淋漓挥洒,气象万千。欝画海上,声誉赫然。为海上画派之大家。并与虚谷、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