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沫若和傅抱石是分别驰骋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和国画领域的两位风云人物,他们一个以诗集《女神》、剧作《屈原》等名作著称文坛,一个以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大涤草堂图》等巨作闻名画坛,而且各自在文学史、美术史上建立了显赫的地位,深受世人瞩目。他们自结识后,惺惺相惜,肝胆相照,彼此尊重,互相合作,历经岁月的考验,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而傅抱石艺术生涯的后期在中国画坛大有作为,又与郭沫若的支持与激赏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秋天北京的一场书画拍卖会上,傅抱石的一件8开册页打破了中国近代书画的拍卖纪录,创造了1800万元的“天价”。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当时极为热烈的竞拍场面进行了直播,让上千万的观众目睹了这个盛况以及这件8开册页的原作风貌。傅抱石的这件册页是毛泽东诗意画。就构图和技法来说,这件作品全面地再现了抱石先生在山水画上的成就,既有“抱石皴”表现山岩质感的恢宏笔势,又有树木华滋、润泽五彩的晕染效果,融苍劲与浑厚为一体,把中国画在宣纸上用墨用色的层次感和色彩感展现得淋漓尽致。《采桑子·重阳词意》,用散锋浓墨擦出秋树枝叶,…  相似文献   

3.
作为作家、诗人、学者而兼书法家的郭沫若,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精辟独到的鉴赏力。他与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刘海粟等中国20世纪各领风骚的国画家们,携手造就了一个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在这些国画大师中,傅抱石当属与郭沫若结识较早,友情甚笃,合作最为默契的画家之一。初识东瀛得奖勖郭沫若与傅抱石的友情始于30年代的日本。自幼喜爱篆刻书画的傅抱石,曾在江西省立第一师范读完了艺术课程。1932年江西省政府决定选派专人去日本考察,以改进景德镇瓷器制造业。正在江西省立一中艺术科执教的傅抱石,在此关键时刻得…  相似文献   

4.
荣天玙 《百年潮》2002,(11):44-51
"女神"哟!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姊妹胸中, 把他们的心弦拨动, 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9,(1)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和郭沫若同在北京任职,过往甚密。吴晗常去郭老家作客,郭老一看到吴晗来总是很高兴,两人开怀畅谈,大多是谈学术界的问题。在学术观点上,郭老和吴晗有一致也有分歧。他们一起探求,一起争议,一起磋商,求同存异。其中有关武则天的研究和探求是比较突出的,他们互相请教,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画扇     
1963年夏的一天,71岁的郭沫若来到北京琉璃厂荣宝斋画店,进门后,见经理侯恺手中拿的一把扇子十分精致,便拿过来一看说:"这是一把宫廷御扇,制作精美,只可惜少了点什么。"侯经理赶忙接过话说:"就缺您的墨宝了。"郭沫若推辞不过便说:"要我写字可以,但若写坏了,我可没这么好的扇子赔你啊!"说罢,便拿起笔在扇  相似文献   

7.
艺术大师傅抱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伟大画家,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美术史家,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藏。  相似文献   

8.
蔡志评 《纵横》2011,(5):41-44
能结识郭沫若和他的夫人于立群,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大儿子郭汉英。1969年,经朋友介绍,我的丈夫喻经义和汉英结识。经义曾经在警卫部队工作过,与郭老及其秘书、警卫均有过接触,对汉英也并不陌生。汉英人长得很帅,高鼻梁,大眼睛,身材魁伟,一表人才,又很有朝气,像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和陈布雷,是同一时代的两位才子。 陈布雷,1890年11月15日生在浙江慈溪西乡,郭沫若比陈布雷小两岁零一天,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陈布雷,1911年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涉足文坛,先后受上海《天锋报》、《申报》和《四明日报》之聘,任撰述和特约撰述,撰写政论文章,初露锋芒。1920年后任《商报》主笔,用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文坛泰斗,一个江浙才子;一个是新中国的政府要员,一个是旧政权的国策顾问。他们虽然政见各异,但却互慕文名,友情真挚。本文详述了郭沫若与陈布雷之间的交往和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1.
郭老热爱竹化,常游紫竹院,这也许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2.
翻开毛泽东与郭沫若半个多世纪友谊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处处闪耀着政治豪情与文化浪漫、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真诚友谊与超人智慧的灿烂火花,本文试采撷几则奉献给大家。革命风浪中相遇为了共同的理想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在上海前后逗留月余。而此时,郭沫若为筹备创造社的《创造季刊》第二次由日本返沪,住在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部的楼上。历史为二人提供了见面的机  相似文献   

13.
武汉市物商店书画藏品中有一幅现代画家何芳华的作品《饮牛图》轴,此图为纸本,淡设色画,纵38厘米,横68厘米。画的主题表现是:暮春时节,一头水牛在颖河边渴饮,并不时抬头向前方喘望的情形,牛的脚下河滩平坦广阔,水草稀疏。牛背后画一株槐树补托。该画笔墨简洁粗放,喻意深远,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1926年4月,在广东大学(中山大学)任学系教授时认识周恩来的。当时周恩来任中共两广区委书记,瞿秋白曾向他举荐和转达郭有参加北伐军之意,立即引起周恩来的重视,周亲自约郭沫若谈话,两人谈得很投机,均有相见恨晚之感。后由周恩来举荐让郭担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他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三个月后升为政治部副主任,一度代理政治部主任,出发时是上校,后晋升为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与陶行知同是中国文化界、教育界的名人,是在争取民族解放、民主斗争中,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的战士,更是相互关心、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的相识、相知和相交,是从30年代下半叶开始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不久,在国外从事国...  相似文献   

16.
万新华 《南方文物》2014,(3):155-162
<正>引子上世纪40年代以来,傅抱石以历史人物画知名画坛。他往往将自己与人物类似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形象构思将奔放的创作冲动表现为想象的驰骋,十分注重气氛的烘托、意境的营造,善于将难以言传、难以把握的微妙气息准确地表现出来,细腻地再现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质。无论是谈诗论道,还是蕉荫对弈,无论是策杖行吟,还是临泉听瀑,造型高古超然,气质安逸清雅,奔放中不失精微,严谨中不失粗犷,营造出一种旷达疏远、高贵博雅的文化精神,但又不失现代的浪漫气息。然自1950年始,傅抱石感于社会的变迁和政治的演进,不得不思考自己的绘画探索。在人物画创作中,他通过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广东省,对南方的天空与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196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毕业时,我填写了回到南方去的志愿。同年八月,我满怀激情地坐着南下的火车进入广西——这一片对我的艺术生命与未来休戚相关的土地。车过桂林、柳州一直向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石灰岩山峰迎面而来,山脉的走势似龙蛇飞舞,我激动万分地画了第一张速写,在画面上写下“山脉走龙蛇!”五个字,此画保存至今,此情此景,难以忘怀,它长久地激励着我创作的欲念。我与广西这一大喀斯特地貌的奇峰美景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刘必冲 《南京史志》2023,(22):34-37
<正>【真题再现】婉转悠扬的横笛声轻轻响起,“我”内心沉静而又陶醉;久别重逢的亲人们团坐炕头,“我”内心激动而又欢快;元气淋漓的后生们捶动腰鼓,“我”内心震撼而又灼热;悄怆幽邃的小石潭寂寥无人,“我”内心凄凉而又悲伤……生活中,总有那声、那人、那事、那景……在不经意间撩拨你的心弦,让你怦然心动。请以《心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9.
万新华 《收藏家》2008,(12):31-34
1959年1月,傅抱石在一篇创作随感中写道:自觉改造思想,争取政治挂帅,不但提高了思想水平,更提高了业务水平。真是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在党的教育下,画家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心情舒畅了,政治热情高涨,干劲冲天。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1999,(4)
1947年12月,西北大学经济系年过半百的教授罗仲言先生,辞别学校同仁和他的学生,带着眷属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湖南,转而执教于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游子得返家乡,漫步湘江岸边,真所谓岁月如流,往事如烟。又是岁暮,又是风雪,罗先生携全家登攀岳麓山,冒雪寻旧踪。沿着熟悉的山路,登上了山顶的云麓宫。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