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凤海 《收藏家》2003,(8):42-45
书法对联亦称字对或对幅,它与条屏、横披、手卷等一样,都是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北宋时,对联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庙宇、园林、书斋内的装饰之物,并且出现了春联、挽联等新的形式。到了明清之际,书法对联得到了更大的普及,无论是从题材上或艺术手法上来看,变得更成熟、灵活、多样,不但出现了各种趣  相似文献   

2.
对联情结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许多妙联佳对,构思精巧,用词精湛,落笔巧遣妙运。用典巧取妙引,既有对仗工整的“对称美”,又有音韵和谐之“韵律美”。记得我在初中时便喜爱上了收集对联,那是源于秀美山川的熏陶…… 家乡南通有座狼山,庙门上悬有一副气势雄伟的对联:“举目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咏罢,只觉得文笔洒脱,舒卷自如,很有气魄,于是就找张小纸抄录下  相似文献   

3.
许筱言 《神州》2011,(2):56-61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也称楹贴,俗称对联、对子、联语等。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艺术形式,是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宝贵的明珠。它讲究对称平衡、音韵和谐,充分地展示出了汉语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楹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规律,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得到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种,贴春联是春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习俗。一年又一年,本文值此新春佳节之际,重温楹联习俗,以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白族文学是一条波浪壮阔的长河,那么,白族联语就是这条长河中一朵闪亮的浪花。白族联语,白族话称Pε~7 v~7 ts~(15) tui~7汉意即白族话对联。这种对联,不是借助纸墨,书帖门楹,而是传于口,闻之于耳,是口头文学的一种形式。虽然它之存在于口头,但它对仗工整,结构严谨,音韵和谐,语意连贯,在艺术上可以跟汉族的联语媲美。然而,这种精巧的联语艺术是靠语言而存在的,如果离开特定民族语言的音韵特点,它就失去  相似文献   

5.
对联系中国固有的学形式,不仅对仗工整,言简意赅,且平仄和谐,音韵铿锵。它既有实用性,有学性。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对联,更是胡同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门对联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居民的思想情操、生活志趣。其内容或系修身齐家之道,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6.
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集藏之路,我最终选定收藏清代书法条屏这一主攻方向。书法条屏是书法艺术在形制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悬挂于厅堂中的艺术品,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崇尚和青睐。在收集到五六百幅以后,我将其归纳为四大特点:一是具有挑战性。以前我曾痴迷于收藏民国以前的对联,尽管对联易于收集,但常常遇到不是少了上联,就是缺了下联的尴尬。书法条屏经历了近百年或百年以上的沧桑后,更难保存完整。例如一副四条屏或八条屏,其中若少了一张,那么这幅书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艺形式,而挽联又是对联艺林中一支独秀的奇葩,它的内容生动感人,无不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挽联有两种,一种是自挽联,也就是生前自己给自己写留下的挽联;另一种是他挽联,这是挽联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寄托着他人对死者的崇敬和哀思,也是后人(或社  相似文献   

8.
对联性质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对对联性质的看法,大致可归纳为学样式说、笔墨游戏说和实用体说等三种观点。这些观点客观上都涉及到了对联的某些特点,但难免“盲人摸大象”的嫌疑。我们认为,对联是一种对称、简短、诗性的话语形式和言语模式,是一种语言化观象,是一种表现为言语模式的语言化。这样认定对联的性质,意义有三:其一,可以避免过去三种观点的无谓争论;其二,可以解决对联起源的时间上限问题;其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对联研究新的切入点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读过几部最近出版的县志,发现县志在处理对联入志问题上,有两点值得商榷:有的志书将对联排之于外;有的则存在滥录现录。就此谈两点个人浅见。 (一)志书不应将对联排之于外。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融文学书法于一炉的综合艺术,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利用汉语的特殊性来造句、修辞、状景叙事,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意深含蓄的思想感情,有诗词韵味,对偶工整,平仄交替,铿锵上口,具有独特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鲁夫 《江淮文史》2001,(4):104-108
安徽省山青水秀,幅员辽阔,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而对联又是集语言、音韵、对仗、意境、书法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因之许多名人与联语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中撷取若干趣话,可窥见安徽名人风采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对联,这是中文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8年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不仅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为悼念阵亡将士,国共两党领导人还撰写了不少对联。这些血染的对联,既寄托哀思,也鼓舞了全国人民,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9,(12)
<正>楹联亦称对联、对子、楹帖、联语,讲究平仄对偶,与文学、金石学、文字学及书法艺术的关系非常密切。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自序中谈及楹联历史:"楹联之兴,肇始于五代之桃符……至推而用之楹柱,盖自宋人始,而见于载籍者寥寥……元明以后,作者渐夥,而传者甚稀。"①由此可见,早期的楹联,即是张贴于门柱之上的桃符。后经历代演变,常见书写或镌刻于名胜古迹、寺庙殿堂,或亭台楼阁,成为精英文化与普世文化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到了清代,这种具有独特风貌,综合了音韵,诗意,书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盛行一时,成为了文人、书画家、以至帝王将相日常酬应的风雅之物。无论楹联的数量或质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中国文艺园地中独有的一朵奇葩,俗称对子、帖子,贴于门柱、房柱上的称楹联,后来便泛指对联。新春佳节张贴门庭的通称春联。按用途分,用于婚丧喜庆的对联又称婚联、喜联、贺联、丧联(挽联)。它根据汉字的字形、字意及词性、声韵构成,讲究遣词准确,造句精练,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格律严谨,寓意深刻。对联的发展源流,和南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而进行书写的一种行为,它的本源是传达而非审美之目的。自近代书法走进展厅后,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渐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欣赏,也就成了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提到艺术层面,书法就要达到审美的目的.强调形式、技巧、流派的独特性,依靠自身的魅力打动观众。书法作品的好坏,决定于视觉形式变化所运用的手段与手法、技巧上的优劣。  相似文献   

15.
1599年努尔哈赤命臣子根据蒙古文字的构造方式创制了老满文。17世纪,达海受命改进老满文,改进后的新满文较之老满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满文不但书写形式楷化,最重要的是它在音位标音时运用了增点加圈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满语辨认、读音混乱问题。新满文运用的是一母一音的标音原则,所以它的音韵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它严格遵守元音和谐律和元辅音的发音协同规律,二是它能将满语当时的实际语音真实地转写出来。满文的音变表现出三种鲜明特点:一是元音和谐律的松式化音变;二是切韵清字的连续省略式音变;三是入关定鼎后重音前移的弱化、脱落式音变。清代满文作为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曾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政治文化作用,因此研究它的创制历程及其独特的文字音韵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文凤 《中原文物》2012,(4):110-112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领袖,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有名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史称"康体"。《康有为子久款纸本对联》是康有为晚年所做的一幅五言对联。这幅对联蕴含着康有为精湛的书法艺术,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其海外流亡十六年的人生印迹。  相似文献   

17.
陈坚 《钱币博览》2007,(3):39-41
“书法”,“书”即文字、书写;“法”则为方法、手法。所以“书法”不仅仅是表达某种含义的符号,而是能体现境界、神韵、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辞海》对“书法”两字的解释是“用毛笔字书写的方法,它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之一”。的确。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对联的基本定义是:对联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样式。对联起源问题是对联研究中争论最大的问题之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对联的起源有两个源头:一是具有巫术性质的中国古代习俗——桃符、门神风俗;二是汉语言特有的对偶艺术的演变发展。当这两条线索不断向前发展.最后交会融合时,便产生了春联,现代意义上的对联则是由春联演化而来的。所以,对联的产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化过程和文学过程。文化方面,它从传说中的神荼、郁垒昆仲兄弟捉鬼的故事演变成桃符作为除夕的一种吉样物,再进一步演变成在桃板上画神…  相似文献   

19.
具有“生殖崇拜”之意的古文字,属象形文字,始于创制文字的早期,文字结构遵循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的形式美。其中多数是对称的形式,有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带有明显崇拜意味的“中央法则”,它具有永恒存在的庄严感。这种造型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不可思议、具有威慑力量的神秘感。这种融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文字艺术,为我们探索、学习原始美的表现方法与内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虽说有文字的民族就有“书法”,但不一定写字的书法都成为艺术.中国汉字书法所以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因为它是一种“图画性”很强的衍形表意文字.尽管它的“图画性”越变越少,由具象变为抽象,而且又渐渐有了表意兼标音的符号性质,但由于它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点,横、竖、钩、撇、捺等等变画和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所以它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随着“睿哲变通,意巧滋生”,通过书写者对字形、笔画‘美’的追求.使它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