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商标的立法与管理始于晚清,北洋政府时期有所改进,但体制建设不完整,仍存在不少缺陷。国民政府于1928年成立商标局,1930年颁布《商标法》,标志着国内商标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注册商标及商标纠纷数量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标法》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月芳 《东南文化》2021,(6):150-156
博物馆进行商标异议的主要目的 在于维护博物馆商标的显著性,打击近似商标或其他对博物馆商标权益构成妨碍的商标.相比商标无效宣告等维权途径,商标异议有其特殊的优势.博物馆对不当商标提起异议,主要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申请在先""驰名商标保护""在先权利""不良影响""恶意抢注"等内容的规定,相应的证据涉及博物馆作为异议人的主体资格证明、博物馆商标知名度证明、对方恶意抢注的证明、可能被异议商标造成不良影响的证据材料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以来,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邮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1897年,中国近代新式邮政开始创办并逐渐走向近代化。目前,中国近代邮政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学术界对于地方邮政史的研究相对较少。广东邮政的发展在推动中国邮政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最新重要成果──评《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俞辛,祁健民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以来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的最主要的国家之一,当然也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要对象、在中国,已较早地开展了有关日本侵华史的研究,特别是近10余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刘大...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以来,我国的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一样,发展是比较快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成绩十分可观。据不完全统计,三十五年来有关近代中外关系史的著作,包括涉及到其他方面的部分著作,约有156种,资料书、  相似文献   

6.
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程人乾从近代民族国家成批涌现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政治思潮和实践运动,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最为活跃、最为持久的因素之一,是塑造世界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近代民族主义从产生到发展和嬗变,至今...  相似文献   

7.
王正廷是近代民国史上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一生经历丰富,涉猎政治外交、宗教慈善、文教体育、实业交通等多领域。本文将就个人能力所及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王正廷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对王正廷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1914~1996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日本的华侨、华人研究(1914~1996年)郭梁近代以来,日本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第一,日本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巨大。据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最新出版的《华人华侨关系文献目录》统计,1914年至1995年,日本已出版、印行的有关华侨华人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序曲:近代以来的中国元史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元史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以传统修史方法进行的元史研究已接近尾声。真正意义上近代实证史学路径元史研究的开拓者,主要为王国维、陈垣和陈寅恪三位。继他们而起的翁独健、韩儒林、邵循正,则是以元史为专门研究领域的学者,除在国内新式大学受到系统的史学训练外,还曾到海外不少国家留  相似文献   

10.
张炜 《世界历史》2008,(1):142-144
近些年来,关于民族国家如何建立的问题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从近五百年西方历史发展经验来看,只有当具备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形态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与促进,也就更加靠近“崛起”与“富强”的世界近现代史主题;而一旦缺少近代国家载体的支撑时,民族的整体发展脚步即容易陷入迟滞。就这一点而言,近代国家形成问题便具有了较强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笔者五次调查所获资料为依据,论述近代以来贵州天主教中外文献史料的分布状况,初步整理贵州天主教史研究资料兼述其学术史,以期立足新史料,细化近代西南民族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资金星 《攀登》2009,28(2):101-105
法价值是法学的基本命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法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侧重。我们可以认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法价值取向经历了从秩序到效率、法治与人权的历史流变,但其发展趋势必然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晓芳 《攀登》2008,27(4):134-136
先占取得制度作为原始取得的一种方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确立价值,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民事立法均不同程度地使这一制度得以体现。可见,其作为取得无主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手段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我国的这一制度却长期为国家公权所取代,致使私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尤其是在新近出台的《物权法》之中,这项制度也没有被确立,这对于我国民法的完善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今后,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应填补这项空白,以维护其私法本色。  相似文献   

14.
蒋健 《攀登》2008,27(5):105-10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既有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有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尤其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由改革前的管制型政府向今天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而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本文在研究有关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个时期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作了初步的梳理,揭示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由经济职能的调整开始破题,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不断完善政府经济职能的基础上,经历了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民主建设职能不断凸显的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朱峰 《攀登》2008,27(1):118-120
城市土地资源随着当今社会发展日显稀缺和珍贵,地下空间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拓展的新领域。我国《物权法》虽然明确规定了地下空间的用益物权性质,但与其开发利用的发展实践相联系,目前在立法上尚存在诸多的漏洞。本文从地下空间权作为物权的合理性出发,就如何建立与完善其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旅游基本法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旅游科学》2008,22(2):1-6
本文讨论了旅游基本法在各国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中国旅游基本法制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提出旅游学基础理论、法学基础理论和哲学核心理论应作为指导中国旅游基本法立法工作的三大理论支柱。本文提出,中国旅游基本法应坚持五项基本立法原则,即:遵循旅游发展客观规律原则、人本主义原则、有效保护旅游各主体合法权益原则、国家对旅游资源永久主权原则、与国际通行做法保持一致原则。最后,作者就中国旅游基本法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赵青娟 《攀登》2008,27(6):137-140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青海的生态环境在我国乃至亚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补偿措施并不完善。对此,本文就生态补偿的含义和功能、建立青海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何庚文 《攀登》2008,27(1):16-18
党的十七大在理论上的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极其鲜明的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包容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le of law is tout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in Burma (Myanmar) today, yet its meaning is highly contested after fifty years of military rule.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how the rule of law in Burma’s transitio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legacies of military rule and the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policies since 2011. A series of laws introduced by the Thein Sein government under the rubric of rule of law and good governanc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upon small hold farmers across the country. While some laws specifically related to farmers and their land, others encouraged private investment in the land used by farmers.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laws was to formalise the pattern of land grabbing that had developed under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and to encourage land speculation. Moreover, they show how an expedited procedural rule of law incited conflict and further injustice. Any progress towards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a more democratic rule of law must keep pace with improvements in the country’s limited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capacities. Whether, and how far, Burma can develop and move beyond a thin or procedural rule of law will be tested as the country experiences life under the NLD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20.
王松德 《攀登》2008,27(2):7-9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及自身利益所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