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清末以来,在敦煌及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唐写本《论语郑氏注》、《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音义》等《论语》注本,学者们通过对这些《论语》注本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可补充后代学从残存的郑玄《论语注》等材料中辨别《古论》、《鲁论》、《齐论》异同的不足。今本《论语》中属于《鲁论》的部分,或《鲁论》对古《论语》解读的一些内容,是从今本《论语》中难以辨别和看到的,但幸运的是竹简本《论语》的出土提供了一些线索,从中可看出一些端倪。竹简本《论语》“君子于义,小人踰于利。”一句与今本《论语》在字上就有差异,笔认为竹简本中此句当属《鲁论》,“踰”应理解成“超过”、“超出”的意思,这种理解是与孔子思想相符的。  相似文献   

3.
《文物》2016,(12)
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竹简约5000支,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情况看,竹简的内容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论语·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1]。简报公布的图片为同一支简的正、反面(图一)。一般情况下,竹简上的文字多书于一面,此简正、反两面均书文字,当为此篇竹书的篇首简。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关于《齐论语》与《论语》其他版  相似文献   

4.
定州西汉怀王刘脩墓出土的竹简《论语》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论语》抄本。初步被认为是《论语》的汉简有约620枚,残简居多。简全长16.2(约合当时的7寸)、宽0.7厘米,满字者19~21字(不算重文符号),两端和中腰用素丝连缀,尚留痕迹。录成释文的共7576字,不足今本《论语》的二分之一。其中保存最少的为《学而》,只有20字;最多的为《卫灵公》,有694字,可达今本的77%。这部《论语》虽是残本,因中山怀王刘脩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前55年),所以它是公元前55年以前的本子,是时有《鲁论》、《齐论》、《古文论语》三种《论语》存在。它的特异之处,是研究《论语》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5.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大量儒家文献是敦煌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敦煌本《论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敦煌古籍研究者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敦煌本《论语》有《论语白文》、《论语注》、《论语集解》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前人均有所研究,但现在又发现了新的种类,从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6.
韩锋 《敦煌学辑刊》2005,5(1):37-44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大量儒家献是敦煌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敦煌本《论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敦煌古籍研究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敦煌本《论语》有《论语白》、《论语注》、《论语集解》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前人均有所研究,但现在又发现了新的种类,从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明代《论语》诠释,上承宋元之余续,下启有清一代之端倪,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论语》进行了各具特色的阐释、利用和发挥,建构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他们对《论语》的阐述、利用、发挥,又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后世学者对这一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既有宏观的通史类、断代史类著作,也有微观的...  相似文献   

8.
孔安国是西汉的经学大师,所著《论语孔氏训解》一书被清代学者目为伪书。但事实上《论语》孔注绝非后人伪造,孔安国和《论语》有一定的联系,他确曾考论古今文字,为《古文论语训解》,但流传下来的《孔注》屡经后人的口传笔抄及增删,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孔安国对《论语》的注解,重在训诂,兼及大义。《论语孔氏训解》是迄今尚存的最古老的《论语》注本,也是儒家经典中"行于世"的最早注本。  相似文献   

9.
《古论语》中的“车中不内顾”,《鲁论语》中为“车中内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内”、“退”同源通用状态的时代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内”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从语法结构、语义推衍、“内”“退”的同源通用到《论语郑氏注》、《论语集解》的本选择都说明《论语》原貌当依古论为“车中不内顾”。  相似文献   

10.
上博楚竹书《仲弓》篇记载有与孔子历史观、入仕观相联系的内容,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另外,对比《仲弓》与《论语》的有关记载,可知《论语》在编定过程中,孔门弟子曾对孔子言论予以选裁,《论语》编纂有其内在取舍标准。这一标准即在于巩固孔学的根本与核心。《仲弓》篇为我们认识这些问题,了解《论语》一书的编纂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伴随《论语》在儒家经典的地位的上升,以目录学为观察视角探析《论语》在众多的目录著作中由最初的"经之附庸",逐步发展为一个固定类目,梳理《论语》类目在目录著作中的分合衍化,在经过了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宋、明清四个阶段后,由《论语》类目发展为"四书"类目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历来在学者、文人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后世学者普遍重视《论语》的注解问题,但在个别词句的解释上存在歧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的历时变迁。本文以《论语》中的一些语句为例,就其中存在的歧义现象略作分析,以期对于我们今天的《论语》阅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说明一校注以《释文选》中所注括号内编号为序。二校注主要依据的今本《论语》有《论语注疏》及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康有为《论语注》(中华书局1984年),黄焯《经典释文彙校》(中华书局1980年)。  相似文献   

14.
<正>《论语》自东汉起跻身儒家经典之列,至南宋时,经理学大师朱熹之手位列"四书",是儒家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同时也被公认为认识孔子和了解孔子思想最可信、最直接的原始资料。《论语》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海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它是最早进入欧洲视野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之一。早在16世纪末,传教士利玛窦已将《论语》翻译为拉丁文。1687年,由耶稣会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在巴黎出版,其中包含《论语》的部分章节。《论语》的欧文译本众多,以英译本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不过,在主要欧洲语言译本中,《论语》德语译本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要推举一部最负盛名的德语译  相似文献   

15.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定州八角廊村40号汉墓之中发现了大量竹简,其中包括许多《论语》残简。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论语》白文版本,也是目前唯一能够见到的《论语》的西汉抄本原件,是《论语》出土文献的代表。学者们通过对此简本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新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文物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王素先生编著《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对中国传统经学的一大贡献,也是近年来敦煌吐鲁番学的又一重要成果。本书上卷是唐写本《论语郑氏注》的校录。《论语郑氏注》自南宋亡佚,明清以来不断有辑佚本出现,但都不足原书的十分之一,无从窥知其书原貌。本世纪初,人们在敦煌藏经洞和吐鲁番古代遗址发现的唐写本中,陆续找到了6件《论语郑氏注》残卷,从而对郑注《论语》有了新的认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4,(4)
<正>2011年10月,笔者应邀访问日本国学院大学文学部,商讨双方合作事宜。期间参观大学图书馆,主人遂将馆藏古写本《论语》出示。当时发现其注释与刊本不同,颇疑其为轶失之《论语》古注,但旅途中无法与敦煌吐鲁番写本《论语》比对,无法确定我的猜测。于是将该写本全部抄录、拍照,留待回国研究。此后,一直忙于他事,所抄录、拍照的资料被束之高阁。近日有暇,持其与已知敦煌吐鲁番写本《论语》比对,知其确为前所未见之《论语》古注。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五经》的入门,在汉代即为初学者的必读书。它记载了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语行事,孔子效后由其门徒哀集而成。 迄梁时见诸文献记载的《论语》注说已有四十余种,可惜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了,只是经后人的辑佚还能令人看到一些原貌。而现存完整又比较重要的《论语》注本,则推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和梁皇侃的《论语义疏》。  相似文献   

19.
敦煌写本《论语》在敦煌儒家经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俄藏敦煌文献》的刊布,给我们的研究增添了丰富的新资料,其中《论语》白文写卷也有发现。经判定,能与较早公布的英藏中的《论语》白文相互拼接。本文拟对几件相关写卷进行缀合、校释,并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根据出土简帛文献,《论语》中的“即戎”当为“節戎”;根据《论语》的一贯思想和“教”、“以”的用法,《论语》中“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当为“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