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每与朋友们谈起自己与父母的种种亲情和情感的交汇,我都有种说不出的惆怅。由于我们民族的特殊历史和父亲为理想求索而走的特殊道路,从童年到少年,他在我的心目中都不过是一个朦胧的印象。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父亲离开北平迁居上海。但翌年3月,南京的  相似文献   

2.
少年陈德森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有3房太太,他跟母亲在外面居住,父亲偶尔来看望他们。复杂的家庭让他跟父亲一直关系紧张,朋友们劝他,"连你妈妈  相似文献   

3.
我没有走过父亲走过的长路他的脸上是几番沧桑几番血泪我没有看过父亲看过的国土他的乡愁是浩荡之江滚滚之水我只能偷偷瞄着父亲的眼眸感觉他眼光最深沉处的浮云苍狗我没有留下父亲留下的疮疤他的伤痕是不敢思忆不堪回首我没有经历父亲经历的挣扎他的割舍是午夜梦回茫然失落我只有悄悄等着父亲的动容感觉他神色最恍惚间的爱恨交错什么叫中国我曾经没有把握如今我才知道她在我胸口跳动什么叫中国我现在真有把握是父亲毕生的守候我与生俱来的光荣——张雨生《心底的中国》叶,纷飞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号称带了60万大军的国民党,我想,或许,也带来了60万个生离死别的故事。在那个饥荒内战的年代,一个懵懂的14岁少年,告别父母,离开河北家乡,随着军队,一步一步地从芜湖走路到厦门,再从马祖辗转到了台湾。他的每个步伐都很艰辛,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看着他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想着家乡的父母兄长和姐妹,天涯漂泊……他的心是凄苦的。14岁,该是怎样懵懂的少年?每次凝视爸爸,我总会在心里这么想着。  相似文献   

4.
王永福,男,土族,又名更登什嘉,1931年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现年74岁。他是我国唯一健在的一位能说唱长篇土族《格萨尔》史诗的艺人,他是著名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恰黑龙江(1875~1946)的外孙,王永福老人的父亲杨增(1890~1957)也是一位著名的土族《格萨尔》说唱艺人,他很早就从岳父那里学会了说唱《格萨尔》。王永福老人在他一岁时,父亲为了逃荒避乱,带着一家人翻山越岭渡过大通河,来到今甘肃省天祝县朱岔乡多让沟,挖了一口窑洞住了下来,以租种荒山草坡、做长工、打短工勉强维持生活。到了1941年前后,他父亲得了眼病因无钱…  相似文献   

5.
曾自 《炎黄春秋》2002,(9):19-21
很多人都知道我父亲田家英是毛主席的秘书,很有才华,“文化大革命”中死于非命,但不一定了解他早年既艰辛苦涩又充满着求知少年的理想和浪漫的生活。父亲是四川成都人,原名曾正昌,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全家靠祖父经营一家小药店生活。由于四川军阀连年混战,社会动荡,生意一直不景气。父亲3岁那年,我的祖父去世。天资聪颖的父亲,更  相似文献   

6.
老查从小生活在吵吵嚷嚷的环境里。母亲不肯老,经常同他父亲撒娇或者撒泼,物质紧缺的年代,同女儿们争花布,同儿子们争吃食,把自己打扮得山清水秀,家里却乱糟糟的。老查少年时早早明白了"娶妻娶德"的真谛。他看中的她,少有  相似文献   

7.
隆冬岁末,云南宣威县城里有位垂危病榻的老先生,断断续续地呼唤:“琼英——回来——了——吗?”侍候在床榻的大儿子回答:“爹,幺妹会回来的!”听儿子这么说,老人满意地安然入睡了。这位老先生就是一生追求进步与革命、实行实业救国、经历坎坷而不平凡的云南火腿工业的先驱、民主革命参加——浦在廷。他呼唤的“琼英”,是他的小女——浦琼英——邓小平夫人卓琳。1950年12月,得知父亲病危消息的卓琳,风尘扑扑地从重庆赶回老家与父亲见面后,老先生泰然长逝。  相似文献   

8.
在布朗人民居住的地方,每当谷子黄的时候,人们总会听到一种鸟叫声:“递,递,递递递!”这声音好象是在叫爹爹呢。一听到这种鸟叫,许多老年人都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传说,这种乌是布朗族少年坎达变的。那是很古的时候,有勤劳的父子俩,父亲叫旺坎,儿子叫坎达。坎达自小死了娘,是靠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父亲为他吃了不少苦头。坎达从小就很懂事,父亲叫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很体贴父亲;父亲也很疼他,把他看成自己的命根子。一转眼,坎  相似文献   

9.
一位从山西定襄走出的纸坊工的儿子,一位17岁就加入共产党的果敢少年,一位辅佐改革设计者谋划中国未来蓝图的老人,2007年1月15日,原国务院副总理、开国元勋薄一波平静地合上了他的双眼,享年99岁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安徒生的故居。这位父亲是一名水手,经常来往于世界各大港口。现在,他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来到了丹麦。在简陋的安徒生故居里,孩子对眼前看到的东西产生了疑问。这哪里是安徒生笔下那个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童话世界呢?孩子带着疑惑问父亲:“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平静地回答说:“不。安徒生只是一个鞋匠的儿子,他小时候就是生活在这间小阁楼里。”后来,父亲又有机会带儿子去参观画家梵高的故居。梵高是印象画派的大师,举世知名,他的画作曾经创下了艺术品拍卖会上的天价。看到故居里那张破旧的小木床还…  相似文献   

11.
他和父亲一样,从不掩饰自己的多情,也不太在意掩饰自己之暗面。于是,他被一些人鄙为“贱南”,而另一人则心情敬意。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养料     
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了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一起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来些树苗,他把这些树苗分给他的孩子们,让他们栽在房前。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男孩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在浇过一次水后,他再也没有去打理它。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  相似文献   

13.
赵征 《古今谈》2005,(1):44-46
2004年春节过后,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来到杭州我家里,一见面他就紧紧握住我的手,动情地说:“我一定要来看看赵福鑫的儿子……你父亲是个好同志,他牺牲时很年轻,太可惜了!”我心头一热,一下子就热泪盈眶,说:“能够见到父亲抗日时期的战友,我心里不知多高兴!”  相似文献   

14.
他这个"反党分子""忠"得令人哭笑不得 我对父亲黄克诚的了解,来得很迟很迟,可以说 是始于1972年5月间头一次"探视"见到父亲。当 时他被"监护"已是第六个年头了。 我怜悯父亲,为他的际遇感到酸楚。骤然见到他 衰老的面孔和不整洁的旧军衣,我脑海里闪过了电影 中那些狼狈的国民党俘虏的形象。一刹那间,在走马 灯般的历史舞台上,人的角色、位置和作用都仿佛是 可以任意转换的了。但是我错了。我的那种感情可能 更多地出自"黑帮"子弟的一种自怜。父亲并不要求 同情,也不去过多忧虑"历史的裁判"。  相似文献   

15.
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成长为总政话剧团的著名编剧,曾先后创作了《巨人的握手》、《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张学良》、《延安颂》等多部电视连续剧,王朝柱的一生可谓硕果累累,著作颇丰。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这样说:"一个人一生中要经常做一些事,要做些有益的,自己还喜欢的事。"一个冬日的午后,我们走近这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聆听他讲述自己极不寻常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6月,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说自己从武汉来,是张适烈士的儿子,《哈尔滨市志》中有他父亲的传记,并说下周要给我们送些父亲的资料。我翻开志书,找到这篇传记……才知道张适与李兆麟同日被害,对东北地区地下党组织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一周后老人腿摔伤住进了部队211医院,于是在6月18日的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中等身材、头发和眉毛都已花白、步履有些蹒跚的原解放军工程学院院务部政治委员、离休干部张同嘉——张适烈士的次子。得知老人很快要离开哈尔滨,我回家整理了老人的口述资料,带着疑问6月20日晚上再  相似文献   

17.
吴志菲 《文史月刊》2010,(12):62-66
<正>这位老人,是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英雄,是当年全国99名"一等功臣"中的一位。复员后,他无怨无悔地回鄂南老家当农民,从此隐功埋名43年。老人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为了让孙子参军,他才不得不拿出自己珍藏了43年的立功证书。  相似文献   

18.
曾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他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了头。“会计怎么样?”……父亲的朋友接连地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地告诉对方———自己似乎一无所长,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呀。”青年羞涩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年轻人,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1978年7月28日,是我人生中应该记下来的一天.在那一天,我和大姑姑、大姑爹一起,从长沙动身去看望软禁在安徽大别山中的父亲——李锐. 那一天,距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已经整整11年又两个多月了,我对他已经非常、非常陌生.确切地说,其实我从来也不曾非常地亲近过他.小时候打有了记忆起,父亲很少出现在我的生活中,对于我,他几乎是一个不存在的人.我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头5年半都是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在那些周末,他很少在家.  相似文献   

20.
一位父亲的困惑这是一位在广告公司当经理的父亲讲述的故事: 他有一个15岁的儿子。在心里,他一直深爱着儿子。儿子小的时候,他对他严格要求。儿子如果贪玩而成绩不好,他会狠狠地处罚他。他相信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哪怕有时候使用暴力行为,那也是充满爱的关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