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5 毫秒
1.
“支边青年”,一个颇具沧桑感的话题。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的知识青年,奔赴新疆、云南、黑龙江屯田、农垦,他们在边疆风餐露宿、艰苦奋斗的事迹,已成为史册上的一个亮点。殊不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那时,也有一批热血青年,在毫不声张中,悄悄告别亲人,踏上遥远的路程,去到自然条件更为艰苦的西藏高原事农、戍边。对此各级报刊一直没有披露,使河南青年进藏支援边疆建设,多年来成为鲜为人知、被尘封的历史事件。我有幸是河南当年进藏支边青年中的一员,现将当年的情况挂一漏万地写出来,供大家粗略地了解。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支边青年这个颇具沧桑感的话题,人们就会想起20世纪60年代,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云南、黑龙江等地,艰苦奋斗、建设边疆的故事。殊不知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那时,也有一批热血青年,默默告别亲人,踏上遥远的路程,  相似文献   

3.
<正>1965年7月5日,周恩来出访巴基斯坦归来,到新疆石河子看望内地支边青年。他在意外遇上当年由淮安县钦工镇建华村到新疆支边的青年李正兰时,满怀深情地说:"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他的家乡的!"周恩来爱家乡,也有原则地为故乡做了许多具体的实事,只是因为历史烟尘的湮没,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很少,回忆他在建国前后为家乡做的件件往事,可以见到周恩来那颗关爱故乡、关心家乡父老的赤子之心,足以让人动情动容。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有一批热血青年义无反顾的踏上去西藏高原事农、戍边的征程,我是当年其中一员。回忆起这段尘封已久、鲜为人知的历史,不禁思绪翩跹、感慨万千。艰难的进藏路途我家在河南襄城县城,1966年春末,西藏军区要在襄城县招人,男女不限,但必须是商品粮户口。全县  相似文献   

5.
回首当年,那刻骨铭心的青葱岁月……1955年,2500多青年学生进疆; 1956年,5.2万河南移民进疆; 1958年,10万青年安置新疆……上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献身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  相似文献   

6.
喻尘  周浩 《华夏地理》2006,(10):22-41
回首当年,那刻骨铭心的青葱岁月…… 1955年,2500多青年学生进疆; 1956年,5.2万河南移民进疆; 1958年,10万青年安置新疆…… 上世纪50年代,为了迅速改变新疆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献身边疆建设事业的各类人员,总数达百万之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我要去西藏 1966年4月,国务院批准西藏军区生产部在河南招收1300名知识青年支援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新乡市是从当年八九月份开始动员、报名、体检的,当时要求的政治条件、身体条件都很严格,进藏甚至比参军还难。由于部分同学没有去过北京,要求进藏前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所以安置办安排我们分两批进藏。  相似文献   

8.
人物周刊:当年大学毕业时,你本可以留校,你为何选择了到艰苦的地方"支边"?庄学义:当时,毛主席号召"扎根边疆一辈子",并且赶上林业部要开发大兴安岭,我自身的情况是,革命家庭,家里人都很支持我去边疆,所以就报名去了。我们全班35个人,报名支边就有10多个。  相似文献   

9.
跟随夏日仓活佛进藏记汪荣德讲述赵清阳记录从本期开始,我们新设一个栏目《西藏往事》,请当事人回顾自己亲身所历、亲耳所闻的一些事情,这样可以增进我们对于西藏历史和现实的了解。希望读者喜欢。□西藏往事跟随夏日仓活佛进藏记□汪荣德讲述赵清阳记录50年5月间,...  相似文献   

10.
1954年,王震建议中共中央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62年,王震和上海市政府号召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建设,为新疆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王震曾多次看望在新疆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他仍牵挂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王震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上海支边知识青年的深厚情感,激发了大量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为边疆建设和西部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15年7月6-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云南民族大学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新思考、新探索”为主题,在昆明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边疆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的60余名青年学者与会,分别就中国边疆研究的理论思考、近代中国边疆治理及涉外关系、海疆历史与现实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现依会议论文及研讨情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23年前的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公社中学事件,曾经轰动全国。江青等人利用一个中学生的自杀事件,借题发挥,大施淫威,造成河南当年的马振抚中学负责人罗长奇、班主任杨天成,把23年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写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从今文经学出发,力主君主立宪和"五族合一",进行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其中边疆建设方略是有机构成部分。康有为在世界格局中认识中国的边疆危机,把握了外藩边疆、内属边疆和内地的联动关系,洞察到西北陆地边疆和东南海疆的互动,主张变法新政要在边疆优先实施。边疆建设成为近代中国大势所趋的一个内在动力。同时,康有为亦清醒地认识到,在通往大同的道路上,去除边疆的民族社会界限最为困难。边疆建设一直是康有为历史世界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4.
八五二农场     
《黑龙江史志》2011,(13):66-66
<正>八五二农场是由王震将军亲自选址,1956年由铁道兵第二师、第三师7000名复员转业官兵在南横林子地区开荒建成的。其后,又有大批转业官兵及山东等省支边青年相继来场参加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5.
1947年以后,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一批批垦荒大军,进入北大荒,成为北大荒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相似文献   

16.
一、从事新闻工作的回忆我的籍贯是许昌县椹涧乡军张村,1966年支边进藏工作,在西藏米林、昌都两地工作7年,1974年后在拉萨新闻部门工作,2011年3月从西藏退休回到河南。现在,我每天用电脑看新闻写博客,这已经成了我的例行“公事”,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然而,有谁知道我们这些“老西藏”(新闻人)是怎样写作稿件和发送稿件的呢?谁都知道,西藏是个遥远、偏僻、高寒而又神秘的地方。尽管西藏已经和平解放60年,实行民主改革50多年,雪域高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51、边疆青年综合性刊物。重庆《边疆青年》杂志社主办,民国二十九年(1940)5月1日创刊,月刊,汉文版,16开,铅印本。其办刊宗旨为:宣传三民主义,号召边疆青年积极抗日;介绍边疆政治、经济、教育等情况。辟有短评、特载、论著、杂俎、边疆青年生活、边疆...  相似文献   

18.
八五○农场地处完达山南麓穆棱河畔,是王震将军1954年亲手创建的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历经半个世纪,经过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及新一代北大荒人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史志》2011,(20):I0013-I0014
二龙山农场始建于1949年8月,先后有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大中专毕业生和地方干部投入开发建设。农场地处小兴安岭余脉,在温察尔河与讷谟尔河之间,地形呈“x”状。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从专门史与边疆史地研究发端的中国边疆学,在学术积累、学术水平、学术规范、队伍建设等方面,目前已具备成为专门学科的条件。中国边疆学以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专门史、历史地理学、法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边疆现实问题等学科作为学术支撑点。此外,本文作者还就中国边疆学应采用的新的视角与方法、应集中研究的重要问题等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