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3的发掘清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2013亦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推测为单棺单椁,随葬器物分布于棺椁之间及棺内,共出土随葬器物898件,有铜、玉、石、陶、骨与蚌器等类。其中铜礼器中的(?)和匡上铸有铝文,由铝文可知墓主人应为女性,其夫应是虢国元土一级的贵族。墓葬年代为西周晚期。  相似文献   

2.
石鼓山考古队 《考古与文物》2013,(1):3-24,1,113,121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四组,2012年发掘了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圹墓石鼓山M3,墓葬下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墓葬的东、北、西壁有壁龛.葬具两椁一棺.出土器物有铜礼器、兵器、马器等,其中铜礼器共14类31件.墓葬时代可能为为西周早期,可能上至商末周初.出土的铜礼器组合完整,造型精美,应为一座等级较高的贵族墓葬.该墓的发掘为商周青铜器以及西周埋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对西周历史、文化、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浩 《文物》1982,(10)
湖北江陵马砖一号墓是战国中晚期之际的一座楚墓,下葬时间在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前不久。墓葬内有一椁一棺,椁内分隔成棺室、头箱和边箱。随葬有铜礼器和仿铜陶礼器:铜礼器主要有鼎二、壶一,仿铜陶礼器有鼎二、敦二、壶二和盥洗器。此墓保存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据近年来的研究,江陵楚墓依墓主人身份不同,反映在葬具的使用和随葬器物的组合上也有等级差别。一般情况是:上卿(封君)用一椁三棺,椁室分隔成五室或更多。随葬品有成套的铜平底鼎((?)),配有成组的食器和盥洗器,同时备有成套的金石乐器。下大夫用一椁二棺,椁内一般隔成三至  相似文献   

4.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发掘了两座西周中期的大型墓葬。两座大墓的葬具均为一椁二棺,其中M2还有殉人4具。墓中均出土有大量的青铜礼器,如鼎、簋、爵、觯、盉、盘等,并各出土铜甬钟5件。许多铜礼器L的铭文中有“倗伯”2字。发掘者认为,M2的墓乇是佣伯,M1的墓主是佣伯夫人。尤为重要的是,在M1的外棺上发现了大面积的“荒帷”痕迹,为研究两周礼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文物》2020,(1)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2200余座。其中M609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60余件(套),种类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等。其中铜器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铜礼器鼎、盆铸有铭文。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M6096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墓主身份属于霸国低级贵族。铜盆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对南淮夷的征伐战争,对于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军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南南阳春秋楚彭射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6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一座春秋晚期楚墓(M38)进行了发掘。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南北长7、东西宽5米。葬具一椁二棺,两棺并列于墓室北部。随葬器物有铜器、玉石器、皮甲等。其中铜器制作精美,种类有鼎、簠、盏、盘、匝、斗、浴缶等礼器,戈、戟、殳、镞等兵器以及车马器、工具等。墓中出土5鼎,均为盖鼎。从铜礼器和兵器上的铭文看,墓主彭射为楚国高级贵族。在该墓附近已经发现多座彭氏墓葬,此处应是彭氏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7.
“于屯”村北墓区为前掌大“史”氏族团“分裂”而来的“鸟”氏支族墓区,其中IIIM308和IIIM309为“鸟”氏支族具有特殊身份的高级贵族夫妻异穴并葬墓。本文对IIIM308出土8件铜礼器进行材质分析及制作工艺考察,8件铜礼器的材质以铅锡青铜为主,皆为浑铸成型,采用了金属垫片、加强筋等工艺措施来保证铸造质量。9件“鸟”字铭文铜器,“鸟”字铭文形状可分为两组,可能系两个不同铸造作坊或前后两批次铸造。  相似文献   

8.
徐少华 《江汉考古》2023,(4):95-101
当阳曹家岗M5附葬坑发现的几件青铜礼器,既晚于南阳彭射墓亦略晚于淅川下寺M10出土的同类器,而略早于寿县蔡侯墓随葬的相关遗物,与南阳彭启墓发现的同类礼器相近似,制作年代当在公元前510年上下或略早,该墓的下葬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赵巷M4残存的几件铜礼器,与下寺M36和M4所见的同类器相当,其下葬以在公元前570年前后比较适宜,属春秋中晚期之际。曹家岗M5的埋葬方式与器物特征,呈现典型楚文化的风格,墓主人可能是春秋晚期的楚国名臣申包胥。赵巷M4包含有不同的文化因素,墓主当是一位地位较高、身份较特别的楚系异姓贵族。  相似文献   

9.
俞凉亘  申建伟  高虎  胡小宝  胡瑞  高向楠  周立  王炬 《文物》2011,(8):13-21,1,98
2005年2~9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项目在体育场路西发掘了一批东周墓葬。其中M8830未遭盗掘,保存完好。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南北长3.7、东西宽2.1米。葬具为一棺一椁。随葬器物有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以铜礼器为主。铜器制作精美,种类有鼎、(■)、簋、方壶、(■)、舟、(■)等礼器及车马器。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初步推断此墓的年代属春秋中期,墓主为高级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铜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8,(6)
宝鸡郭家崖遗址北区共发现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与以往发掘的秦墓葬相比较,极少见到与其匹配的秦人生前居址,而此次发现的"聚落型"墓地在宝鸡一带秦墓发掘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此次发现的秦墓葬均为屈肢葬式,多为东西向;墓葬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偏洞室墓、直线洞室墓三类;葬具有木质棺椁、生土二层台与棚木搭建的棺室,以及瓮棺葬三类。出土器物包括陶鼎、陶釜、陶罐、陶鬲、陶壶、陶甑、铜带钩、铜镜,还有少数礼器如玉器残块、兵器如铜箭镞及生产工具如铁铲等。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座秦墓瓮棺葬较为特别,虽然瓮棺器形显现秦文化特征,但同出的一件铲形袋足鬲却是戎式风格,这为最终确定研究该墓地属性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湖北郧县肖家河出土的叔姜,对研究古 申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下面 结合文献记载和相关考古材料加以分析、探 讨,以理清古申国历史与文化的有关问题。 一 1990年4月上旬,湖北郧县肖家河村村民 在汉水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发现一批青铜器。据 考古工作人员现场调查和清理,器物出自一座 墓葬。该墓墓坑约南北长4.5、东西宽2.5、深7 米。葬具为一棺一椁,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14 件,其中铜器12件,玉器2件。铜器中有礼器8 件,兵器4…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沈岗墓地东南部发掘了1座铜器墓(M1022)。M1022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葬具为单椁并棺,其中西棺为重棺,东棺为单棺。随葬铜器、玉石器和漆木器共计628件。其中铜器616件,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等。礼乐器共10件,有鼎、、浴缶、盏、盘、匜、句匜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M1022为春秋中期中段的楚墓,墓主人身份应为楚国下大夫阶层。作为本地域内时代最早且规格较高的楚国铜器墓,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襄阳地区早期楚墓的葬俗、葬制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葬制独特,布局清晰,保存完整,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备受学界关注[1]。其中M28、M65和M111三座墓葬尤为重要,是有确切铭文印证的曾侯墓,而且M28和M65均出土带有“曾侯谏”铭文的铜器[2]。M111所出青铜礼器中,有15件可见“曾侯”铭文,完全可以确定其墓主身份为一位曾侯;其中2件铜簋上发现有“曾侯犺作宝尊彝”铭文,  相似文献   

14.
一、淅川楚墓的发现和研究1、下寺楚墓下寺楚墓位于淅川县东南60公里的丹江水库西岸的“龙山”山脊上。1978至1979年,在此发掘楚墓25座,其中大型墓9座,小型墓16座,另有大型墓的陪葬车马坑5座。这批墓葬共出土7000余件随葬品,主要是大型青铜器,其中铜礼器160余件,有鼎、鬲、簋、簋、敦、壶、缶、盘、匜、鉴、洗、盏、舟、瓢、勺、匕和铲、俎、禁等。铜乐器有甬钟一套、钮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发掘的楚墓多达三千九百余座,其中属于春秋阶段的却不足什一。春秋楚墓中又以小型陶器墓为主,出铜礼器的各类贵族墓实在屈指可数。当阳赵家塝的 M、2、M 3、M 4不仅是出铜礼器的贵族墓,而且同出一地又早晚有序、年代上限可以早到春秋中期以前、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博物馆于1965年至1966年在青州苏埠屯发掘了五座商代葬墓和一座车马坑,共出土文物2528件(组),其中包含玉石器138件(组),这批玉石器囊括了礼器、象征性玉器、装饰器、实用器四大类。通过对这批出土玉石器资料的整理,对山东地区商代晚期玉石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物》2020,(1):4-30,F0002,F0003
大河口墓地M1034是一座东西向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椁下有两根垫木,墓底中部有一腰坑,坑内殉狗一只。墓主头向西,仰身直肢,男性,年龄为18~19岁。随葬品共计691件套,种类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蚌贝器、骨牙器和漆木器等。其中青铜礼器有鼎3件,簋2件,青铜兵器有戈、矛、剑、镞等,陶器仅有陶鬲1件。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早段,墓主为霸国中等贵族。  相似文献   

18.
板栗岗楚墓群南距常德城区12公里,1997年至1999年,常德市文物处和鼎城区文物管理所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5座,其中东周墓68座。东周墓按墓葬形制分为三大类:带墓道的土坑墓;带二层台与龛的土坑墓:简单的土坑墓。出土随葬器物262件,其中陶器245件、铜器15件、铁器1件、石器1件。陶器组合形式主要分为日用陶器组合和仿铜陶礼器组合两大类。日用陶器组合的器物有鬲、罐、钵、豆等,仿铜陶礼器组合的器物有鼎、敦、壶、盒等。墓葬年代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后段。这批墓葬的发掘为楚墓和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9.
1978年3月,河南固始城关镇砖瓦厂发现一座陪葬坑,出土一大批精美的青铜器和漆木器,其中青铜礼器有九鼎、九钟、八鎛、二簠、二壶、二方豆及铜罍、铜盉、铜三足壶各一件。漆雕木瑟、木鼓、鼗鼓、彩绘盘龙色彩鲜艳,其中三架肩舆为首次发现。1979年5月,在陪葬坑南侧13米处,又发掘了一号主墓,根据棺内头骨和盆骨鉴定,系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四周陪葬十七具男女奴婢棺木。主墓除出土部分铜器和玉器外,头厢放置的三十  相似文献   

20.
郑州洼刘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洼刘西周贵族墓葬位于郑州市洼刘遗址内,墓内随葬有一批珍贵文物.其中青铜礼器10余件,还有一批车马饰、蚌饰、贝币等.尤其是青铜礼器制作精美,造型奇特,在考古发掘中极少见到,是郑州地区近几年来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