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澍是清代陇右著名的朴学大师、藏书家和诗人,精于碑版金石、天文舆地之学。其著述“取材博而用心审”,多为世间不可少之书,集中反映了邢澍的治学方法、学术风格和学术成就,开启了陇右近代学术之筚路。因战火、迁徙,邢澍全部未刊手稿和部分已刊本或散或佚,失于卷帙。本文采撷片词寸简,系统钩稽,全面考订了邢澍著述基本内容、学术价值、版本源流及存佚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征考文献,揭出邢澍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源流。于前辈学者的邢澍研究以拾遗补阙。并对编纂《守雅堂稿辑存》的陇右学者冯国瑞的生平学术贡献予简要评介,以表彰这位坎坷经历的西北学者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明代陇右学者胡缵宗生平事迹及方志著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陇右学者在全国学术界赢得声誉的惟“陇上二澍”,即武威张澍和武都邢澍。二先生以姓氏之学扬名,又都是方志学大家,张澍有《屏山县志》、《泸溪县志》、《大足县志》、《凉州府志备考》;邢澍有《长兴县志》。至于明代,一流的陇右学者当推秦安胡缵宗。胡缵宗文章政事著于一时,对地方志更是情有独钟,先后纂修《安庆府志》、《羲台志》、《秦安县志》、《巩郡记》、《秦州志》等。而《中国地方志辞典》①、《中国方志大辞典》②及一些书刊对胡缵宗的生平及著作的记述都有不准确或不完善之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对胡缵宗方志著作卷数…  相似文献   

4.
漆子扬 《丝绸之路》2009,(10):76-78
钱大昕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术的集大成者,曾对甘肃学者邢澍的学术及诗文创作多有磨砺。钱大昕题赠邢澍的诗作现仅存11首,虽然在艺术方面乏善可陈,但对研究邢澍的学术和文学成就,乃至清代学术史,都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涉及的问题,一是张维及其著述<陇右金石录>,二是夏鼐与向达诸人的西北之行,其三则为夏鼐补正<陇右金石录>的内容旨趣,以之追述近代西北学术史上的一段往事,探讨先辈学者的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嘉时期甘肃出现了两位享誉国内的著名学者,也就是《清人文集别录》称为陇右“人伦领袖”的邢澍与张澍.邢澍,字雨民,一字自轩,号佺山,阶州(今甘肃省武都县)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曾历官浙江永康、长兴县知县,注西饶州府(治今江西省波阳县)、南安府(治今江西省大余县)知府.为官清廉,案无留牍,人称“邢青天”.一生勤于笔耕,著述甚丰,据冯国瑞先生考订有十五种,其中《关右经籍考》、《金石文字辨异》、《寰宇访碑录》三种,《清史稿·艺文志》分别列入史部目录类、经部小学类、史部金石类.尤其由钱大昕兄弟发凡起例的二十八卷《长兴县志》被学术界推为清代善本志书.邢澍的诗文曾有《南旋诗草》、《守雅堂文集》原刊本行世,并散见于其《长兴县志》及赵定邦的《长兴县志》.抗战期间冯国瑞先生以原刊本为基础,又网罗赵志和张廷济在《桂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天水师范学院成立陇右文化研究中心陇右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孕育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陇右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域文化研究高潮迭起,成果斐然。为此,地处陇右腹地的天水师范学院以开发地域文化资源为己任,于2002年6月28日成立了“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以陇右文化研究为纽带,团结和汇聚院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形成开放式的陇右文化研究主干队伍,承担起研究、开发陇右文化的学术使命,使天水师范学院成为陇右文化研究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信息咨询中心,从而为开发陇右文化资源,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甘肃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和学院学术事业的发展,发挥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的服务功能。陇右文化研究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多学科兼容交叉、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鉴于陇右文化学术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中心初期的任务是在近三年内将以陇右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重点,以开发《陇右文化数据库》为目标。为院内外、国内外从事陇右文化研究的学者和单位提供完整、系统和便捷的资料信息平台。数据库将充分利用现代...  相似文献   

8.
陇右地方势力于汉代曾两度兴起,两汉之交兴起的陇右割据势力构成了东汉初统一事业的极大障碍,东汉后期兴起的陇右地方恶势力给东汉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陇右地方势力的两度兴起都与西北的羌、胡势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东汉统治者在处理陇右地方势力上的失策,在一定程度既导致了东汉陇右“羌乱”不已,又为陇右地方势力的坐大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9.
先秦佚籍是成书于先秦时期且已经亡佚的、至今只有吉光片羽或残篇断简传世的文献。它涵盖面广且数量庞大,主要有三方面来源:其一,传世古书中征引;其二,《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其三,地下出土的简帛(牍)。深入挖掘先秦佚籍对研究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之学的学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推进文献学研究,而且对正确、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本指出《谢榛全集》主要讹误:《前言》8处,序跋之编辑及字体辨识、断句36处.正校勘、标点105处.附录校勘、标点21处,误作佚诗重收24首、佚诗而漏收7首,佚校勘不审4则,其它问题4条。同时.也对自己的失误予以检讨、自纠。正人且正己.其意在有裨于端正学风.促进谢榛及明“后七子”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典籍,但此书流传至今已非全璧。本文依据《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之征引,辑出《唐大诏令集》佚篇七篇,并对佚篇之佚文、撰时作了辑考,对佚篇之真伪作了辨析,对佚篇之归属作考订,同时对《唐大诏令集》"政事"类下之阙目作了辑补。  相似文献   

12.
唐初,吐蕃崛起,至高宗时期占领吐谷浑、击败前来讨伐的唐将薛仁贵,对唐的威胁日益严重。失去了吐谷浑这一屏障,唐政府不得不在防御真空的陇右地区布置新军,仪凤二年置河源、积石和莫门三军,次年就对吐蕃发起大战,史称"青海之战"。本文考证了青海之战的时间和战役细节,并分析了唐政府新置的三军。虽然此役以唐军的失败告终,但战前所置三军为唐守住了西北防线,为陇右节度的设立奠定了基础,使唐与吐蕃在陇右地区达到一种军事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一、《金陵志》的编修时间 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志书编纂十分发达.正如元代学者张铉至正《金陵新志》之《修志本末》所称:“金陵在《禹贡》为扬州,历代为国为州为府,典章文物,宜可考征。”现存记载该地最早的方志为刘宋山谦之《丹阳记》,刘宋至清代几乎历代均有志书编纂.宋代以前志书大都已经佚失.宋及以后方志或存或佚。  相似文献   

14.
冯国瑞是近代甘肃著名学者,被誉为"陇上一代文宗"。《张介侯年表》、《守雅堂稿辑存》是其表彰先贤"陇上二澍"(阶州邢澍、凉州张澍)的力作,也是他辑佚方面的代表作品,对于研究"二澍"的学术成就及乾嘉学派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叶德均先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民俗学和俗文学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著述丰瞻,鲜明地代表了当时的学术风气和学术成就。由于其著述大部分发表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至40年代杭州、广州、福州和上海的小型期刊和报纸副刊上,而如今这些报刊或毁或佚,因此其成果对于今日学界而言,显得陌生和隔膜。对叶先生著述年表的整理以及对其学术研究的评述,对于我们了解这位杰出学者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加深中国俗文学学术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东平 《文献》2002,(2):200-210
有清一代,学淹古今,博通经史的大学者可谓不绝于史.余之同乡,金石学家、史学家、校勘学家、阶州邢澍,适逢乾嘉之世,以其精深广博的学识,深得时人推崇,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古逸丛书》收书二十六种(含《日本国见在书目》,为东流日本之中国佚存书,在学术资料性、目录版本学方面均值得重视。本文拟考察黎庶昌、杨守敬刊印《丛书》之始末,并以刻工木村嘉平为例,由《古逸丛书》》的刊刻说明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断面,  相似文献   

18.
邢澍十分重视地方志文献,主持编修地方志并指导编纂地方志,其中主持编修的《长兴县志》为人称道。邢澍在编纂地方志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材料的搜集和文献的考订,能把自己的治学与方志的编纂相结合,并且能根据时代发展而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6,(6)
《石洞黄公墓志铭》系王阳明高足王畿的重要佚文之一。该文详叙了阳明后学黄承文的家世渊源、求学经历、仕宦生涯、学术交游等,是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黄承文传记文献,可以填补黄承文研究的空缺,补《王畿集》之佚。文中关于向王畿请益的记载等,大略点出了黄承文"外器以融道"的学术倾向和王门中人的学术身份。同时,王畿在文末自称眷生,也体现了他与王家的密切关系,有助于理解他在王门弟子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陇右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雍际春 《敦煌学辑刊》2006,2(2):158-164
陇右文化是指在陇右这一特定地域内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各种文化现象,它属于地域文化范畴。陇右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赋予陇右文化鲜明的风格和浓郁的地域特色。陇右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研究陇右文化,揭示其丰富内涵和演进历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地域特点和变迁动因,对于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