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9年9月9日上午,文博界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隆重举行“祝贺安金槐先生考古五十年暨《安金槐考古文集》首发式”。首发式由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传同志主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秦曙光同志宣读了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张柏副局长、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先生等发来的贺信,“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宣读了“工程”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的贺信,李伯谦先生并代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祝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同志介绍了安金槐先生的业绩,著名考古学家严文…  相似文献   

2.
考古老前辈苏秉琦先生不幸辞世的恶耗传来,心中十分悲痛!缅怀半个多世纪以来,苏秉琦先生在考古类型学的探索、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和我国考古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孜孜不倦地工作,为我国考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早在60年代初,我刚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学习之时,就开始聆听先生的诸多教诲。先生的话,往往给人以珍贵的启迪和巨大的鼓舞;先生的“宝鸡斗鸡台”、“洛阳中山路”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先生特有的摸陶片本领,使我们感到神秘,又使我们领会到一种科学而执着的精神。在我已渡过的三十…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考古发现与巴蜀古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发掘与研究,已有六十年了。六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三星堆考古取得重大进展,被列为我国近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了三星堆考古工作站。考古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认识、复原和解释历史,从而为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我省一位老前辈张秀熟先生近年一再强调:“四川早期历史要靠考古来编写。”最近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提出了“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构想,认为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基本条件成熟了”,建立史前信  相似文献   

4.
北大教授李零先生说,很多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是“揭老底战斗队”。其实,在“揭老底”这方面,考古的能量比文献记载还大,因为考古有时还可以“揭”文献记载的老底儿。  相似文献   

5.
王子今 《文博》2003,(6):60-61
夏鼐先生在《考古通讯》1956年1期的《考古调查的目标和方法》一文中指出,考古调查的目标主要的有二,一,了解遗址的分布情况。二,为发掘工作做准备。据俞伟超先生说,他在北大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最初的研究实践,首先是“撰写三门峡调查报告”。 前辈学者对于考古调查的重视,首先在于这一工作“如果做得完善”,则“纵使没有发  相似文献   

6.
朱凯 《文物世界》2000,(5):24-28
1999年9月9日,文博界在河南郑州市为安金槐先生举行了“庆贺安金槐先生从事考古工作50年暨《安金槐考古文集》首发式”。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及省内的一些老专家纷纷赶来祝贺。会上,有人别出心裁地送了这样一份贺礼:两把崭新锃亮的手铲。安老正是凭借这样的小铲,将厚厚的“地书”翻阅了50年。  相似文献   

7.
尹达先生的治学道路有着极其鲜明的特色,就是“从考古到史学研究”。这一道路的形成,深受两个人的影响:一位是郭沫若,一位是梁思永。尹达先生的重要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以《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史学发展史》三本著作为代表。重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是尹达先生在“从考古到史学研究”学术道路中形成的极为重要的治学特点,也是尹达先生能够沟通考古与史学研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苏秉琦教授倡导下,1982年8月6日至10日,张家口考古队在蔚县三关工地召开了“张家口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学术讨论会”。 1978年,苏秉琦教授从我国考古事业的全局出发,倡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历  相似文献   

9.
何努 《南方文物》2023,(1):1-12
<正>一、引言关于考古学视角下最早“中国”概念的探索,近十年来方兴未艾,仍然如火如荼。笔者曾经梳理过学界以往有关最早中国考古论述的主要学术观点,有以许宏先生为代表的“都城考古视角下的中国”观点,以韩建业和李新伟先生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观点,以曹兵武先生为代表的“精神文化视角的中国”观点,笔者则坚持以地中观念为核心基础的“精神文化考古视野下的中国”观点,因而陶寺遗址是“最早的中国”(1)。笔者的观点得到部分学者的认同(2),但是,诸家观点有不同的视角,以致对最早中国判定的标准各异,关于最早中国考古探索还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0.
“从全新的视角认识北朝化”,是我国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命题。苏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重建中国古史”出发,以“区系类型”为纲,以“中国明起源”为中心而展开的考古学化研究中,对“晋化考古”给予了高度关注。他把“山西省境连接中原与北方两大化区系(红山与仰韶)化遗存的研究”作为“80年代考古工作成果两大项”中的第一大项。  相似文献   

11.
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考古学家,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害下放。他在十分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还念念不忘我国的考古事业,竟然以“业余考古”者的身份,从事田野考古调查,为豫南考古提出了一些极为重要的新课题。这种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值得学习。今后我们应该根据苏先生提供的线索,进一步调查发掘研究,弄清豫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宝鸡北首岭遗址是继半坡遗址之后发掘的又一处大型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对原始社会许多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一张忠培先生在1987年第1期《考古学报》《齐家文化研究》(上)一文中指出:“考古文化分期,是探讨考古文化渊流、关系及社会制度诸问题的前题”,“是人们对考古文化演变过程中的质变阶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陈直先生纪念之集》(以下简《称文集》),已经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直先生(1901—1980),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前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考古教研室与秦汉历史研究室主任,西安市文管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社联及史学社顾问,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筹备小组组长等职,在国内外学术界亨有崇高威望。其治学直接师承清代朴学的传统,亦深受王国维近代考据学二重证据法的影响,提出了“使文献与考古合为一家”、“使考古为历史服务”的学术主张,并积极倡导“搞人民史”“搞手工业史”。一生著述丰富,已出版的专著有《汉书新征》、《史记新征》、《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三辅黄图校证》、《摹庐丛著七种》、《居延汉简研究》、《文史考古论丛》等多种。为了纪念、缅怀这位对民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规范。田野考古与考古出版物的学术规范是考古学学科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j2001年10月,由考古杂志社主办,云集全国20多家物考古刊物、出版社、考古研究单位和高校考古系的“考古出版物与学科规范化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见本刊2001年第4期)。本期组织的“考古学学科规范化讨论”发表了曹兵武和陈官涛两位先生的章,两仅代表作自己的观点,读可见仁见智。希望本次讨论引起大家对学科规范化发展的重视,并欢迎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82,(2)
论述玉门关与玉门关候吴扔璐文物(10)试论战国容t制度丘光明文物(10)梁思永先生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纪念安阳后岗遗址 发掘五十周年黄景略张忠培考古与文物(s)简谈田野考古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石兴邦考古与文物(s)云南禄丰腊玛古猿头骨化石的初步观察 张兴永郑良肖明华考古与文物(  相似文献   

16.
半个世纪来的江西省文物考古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经历了从几乎没有到开始起步,从打下初步基础到稳步前进、再深入发展几个阶段。建国前,除饶惠元先生作些业余零星考古调查外,几乎没有真正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各地、市、县相继成立了文物管理机构和博物馆,并逐步建立起一支文物考古工作队伍,开展了有组织、有目的的文物调查、保护和发掘,获得了数以万计的大批历史文物。虽遭“文革”十年浩劫,但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文物考古工作逐渐重新恢复和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今后工作打下稳固而…  相似文献   

17.
《考古与文物》2007,(6):22-22
《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是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罗丰先生的论文集。由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发行,16开,515页,附有黑白图版和线图,定价180元。宁夏固原古称原州,是中西交通的要冲,特别是北朝晚期和隋唐时期,中亚“昭武九姓”渐次迁入,进行贸易活动,并多定居于此。固原地区出土了丰富的华化中亚人墓葬和与西域相关的文物考古资料。罗丰先生积多年考古工作心得和自己在历史文献方面的优势,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将论文按若干专题分类汇集成集。本书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综论,是关于中国考古学定位、20世…  相似文献   

18.
缅怀考古学宗师苏秉琦先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七·一”前夕,在香港就要回归祖国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敬爱的苏秉琦先生却不幸与世长辞。惊闻噩耗,我们无不悲痛万分。他老人家再也不能为其努力奋斗、献身终生的考古事业拓展宏才、论谈经纬、指点迷津了,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19.
也谈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读马世之先生文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以来,城市考古工作的开展,为研究我国的早期城市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马世之先生最近撰文,认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是方形城”,并且论证了这种基本模式的出现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在豆腐干式的“方块田”规划方法和“天圆地方”概念的支配下逐渐产生的。先生证引博洽,所论殊多可取,但其中有些问题我们以为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考古工作中,出土不少巴蜀铜印,除部分是汉字印外,大多数是未经释读的巴蜀文字。有些学者对于巴蜀文字的图象化、符号化的表现,认为不应视之为文字;孙华先生称之为“巴蜀符号”,四川学者则称“巴蜀图语”。李学勤先生对此有很好的论述,刻在印章上的如不视为文字,就难以解释了。高文先生等大力搜罗,汇编成《巴蜀铜印》一书问世(高文、高成刚《巴蜀铜印》,上海书店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