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德安陈家墩商周遗址的第二次发掘面积达710余平方米,清理了房址、灰坑、灰沟、水井、土台等遗迹,出土了一批较为重要的文物,为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北旺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今永定河下游平原,文化层距现地表下约8.3米。出土遗物有陶器、角器、石器和极少的骨器,另有动物骨骼、螺壳等。陶器多为夹蚌陶盆,泥质陶仅见灰陶支脚,石器不多,角器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陶器的器类、器形、纹饰特征与河北保定易县北福地一期文化相同或近似。  相似文献   

3.
麦坪遗址为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大渡河中游发现的保存状况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遗址。麦坪遗址2006年10月进行的第二次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房址3座、灰坑8个、墓葬1座和商周时期墓葬7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这批资料充实了大渡河中游地区考古发现的实物,为汉源早期陶器的排序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第六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发掘发现了一批相当丁二薛家岗文化二、三期的墓葬、灰坑以及红烧十遗迹,确认薛家岗三期墓葬大都有墓坑。此外发现了大最的商周时期的遗物和遗迹,它们具有较强的地方特征而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有明显差异。在该遗址两面的永兴遗址,还发现了一处可能与建筑有关的大面积红烧十堆积,它与薛家岗遗址应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4年9~11月,为配合安阳至林州的高速公路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阳市西高平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300平方米,发现先商时期、商代晚期、西周、东周文化遗存,尤以西周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陶、石、骨、蚌、玉、铜器等遗物,为了解安阳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实物资料,尤其是西周早期文化遗存的发现,对研究商代晚期的王畿地区在商灭亡后的文化特征及其反映的社会变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第二次发掘面积 320平方米,发现房址 3座、灰坑 6个、墓葬 20座,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增添了一批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2001年 9月, 山东省章丘市博物馆对章丘市大康遗址进行了发掘, 发掘面积 50平方米, 发现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遗存。该遗址面积较大, 为章丘市境内一处较为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8.
江苏镇江丁家村遗址位于高丽山与十里长山之间的山谷地带,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2014年镇江博物馆对其进行发掘,发现了较多的柱洞群、灰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及动植物标本。丁家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宁镇地区先民栖居形态、生计方式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中大量炭化小麦的发现为研究该区域先民饮食结构及小麦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招贤浜遗址位于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图一)。它发现于1973年,原名为张堰口遗址,确认为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①。后因遗址附近新开河名,更名为招贤浜遗址,198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②。  相似文献   

10.
河南巩义市滩小关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滩小关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西北 15公里的黄河南岸。遗址主要分布在双槐树村南的土岭上 ,其东部边缘到滩小关村西南岭上 ,俗称之为滩小关遗址 ① 。它西北距伊洛河入黄河口约 3公里 ,正处在“洛”之地。 (图一 )沿河一线地势高亢 ,属邙山黄土塬。这里沟壑纵横 ,丘陵起伏 ,水源缺乏。从古人类居住处至现在黄河水面 ,落差约 10 0米 ,若取用黄河之水 ,是较困难的。滩小关遗址西约 1公里的邙山塬上 ,有隋代洛口仓城遗址 ,目前尚存一段夯土城墙 ,残高 4米余。村东约 4公里的洛口村东 ,有伏羲台仰韶文化遗址 ,相传是伏羲氏观察河洛汇流…  相似文献   

11.
凤凰山遗址第二次发掘300平方米,化内涵与宁镇地区的湖熟化有着明显的共性特征,时代为西周后期至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和2003年,对辽宁东港市山西头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发现房址5座、灰坑4个、灶址2处。5座房址中有4座为土坑半地穴式,1座为石筑半地穴式。出土遗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遗址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辽东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即墨市北阡遗址2007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阡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属于北辛文化晚期和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有房址和二次墓葬。遗址中集中出现的极具时代特色的特殊埋葬方式,对研究胶东半岛地区当时的聚落结构、人群组合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及性质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遗址中周代遗存以墓葬、灰坑和围沟为主,还出土大量贝壳遗存和陶片等。  相似文献   

14.
王家台遗址位于随州市均水涢水交汇处。2006年10~11月,为配合随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随州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包含东周、西汉和唐代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东周文化遗存为主要收获,出土器物以鬲、豆、瓮、罐等构成主次分明的梯次组合,为研究古代曾国(随国)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0~12月,为配合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东高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晚期及汉代的灰坑、灰沟、水井等遗迹17处,个别遗迹内出土有与冶铁有关的炉渣和铁矿石,其中4座灰坑为堆积冶炼废弃物炉渣的堆积坑,经检测与冶铁有关。该遗址至迟在汉代已出现冶铁活动。  相似文献   

16.
孙凯  王瑞雪  魏显恩  王自刚  周立刚 《华夏考古》2021,(1):14-39,F0002,F0003
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可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是一处典型的集冶炼和铸造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冶铁作坊,和当时的大型铁官具有密切关系。冶铸活动主要集中于两汉时期,遗址至迟在唐代已被大面积破坏。冶炼用的燃料是优质的栎木炭,并以白云石作为助熔剂,铸模表面以滑石粉作为涂料层。通过对泥模的烧成温度进行测试,在烘模工序方面也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孟华平  刘辉  邓振华  向其芳 《考古》2012,(8):29-41,1,103,105
201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石家河古城三房湾遗址的东南低洼地带进行了勘探和发掘,证实该处存在城垣堆积,且走向明确。城垣的兴建年代不早于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晚期已经废弃。此次工作,为全面认识石家河古城的结构以及聚落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龙口市博物馆对龙口市海岱镇阎家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清理出灰坑、墓葬、窑址及房基等遗迹 ,出土了陶器、石器、铜器和瓷器等遗物 ,年代分属周代及宋金  相似文献   

19.
郧西归仙河遗址2009年度发掘获取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汉代、唐代、明代遗存,其中石家河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丰富了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内涵。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和郧县青龙泉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但文化面貌纯净,遗址中仅见石家河文化遗存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不见青龙泉遗址中出现的仰韶时期及龙山时期的其他文化因素。因此归仙河遗址的石家河文化遗存对于鄂西北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界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