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革命的熊熊大火照亮了十九世纪的中国,对于二百年血腥统治的满清——照马克思的说法:「这块活的顽石」——它给予了一个最有分量的、最致命的打击,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的革命之火都延烧起来了。和全国人民一样,贵州各族人民也挺身而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满大起义。居住在贵州的所有兄弟民族——汉、苗、仲、囘等,都一致动员起来,前仆后继地向敌人坚持了长远二千年的残酷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革命,并和光焰万丈的太平天国革命在历史上同垂不朽。参加这次斗争的主力军,就是苗族和汉族人民。  相似文献   

2.
在本刊五月号「一八六四年到一八九四年间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和中国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一文中,曾经把这一阶段里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作一个轮廓性的叙述。现在再对本阶段中国广大人民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斗争,作一个概括的说明。因为「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  相似文献   

3.
首先要说明满清政府怕中国人民和外国接触,并不是认为外国比中国进步;相反的它是把外国看作野蛮落后的国家,一切都不如中国。因为处在封建社会的满清统治者,对于世界情况,是闭塞无闻,盲目自大的。把全世界看作不单是环绕着中国,而且是隶属于中国的外藩,并不承认中国以外还有同等的国家,满清皇帝以外还有同样的帝王,只有自己是至高无上的,蛮夷小邦,何能和中国相比。清朝修明史外国传的时候,就斥利玛窦的「万国全图」说天下有五大洲是「荒渺莫考」。除了一个大清「天朝」和大清皇帝以外,其余「红毛」「白夷」,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人民,是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当侵略者向中中发动战争的时候,无不进行着「不屈不挠、再接再历的英勇战斗」(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六○二页)。当统治阶级向敌人屈膝投降的时候,也都毫无例外的进行着顽强的反抗。这种反侵略反投降的斗争精神,在鸦片战争整个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显著。诸如广州三元里的平英团和闽、浙、苏等地人民的沉重打击敌人,已为一般人所熟知了。但是台湾人民在战争过程中协助官军抵御英国强盗侵略,和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的反投降斗争,到了今天,尚没有引起历史教师与历史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所以应该把百年前台湾人民反侵略反投降的英勇行为,就我所知道的扼要叙述于后:(二)一八四○年,英国侵略者向中国发动了可耻的掠夺性战争。在它向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侵略的同时,企图占据一个地方作为军事根据地,以便顺、利地进行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所以对于这「闽海要区」的台湾,就成为它久已「垂涎之地」。在战争中,英国兵舰时常在台湾外洋往来侦察窥伺,打算乘机侵占。一八四一年七月,当它二次向北侵略的时候,就派「三桅船  相似文献   

5.
满清统治阶级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广大人民起义,一连串的严重威胁死里逃生之余,一批直接参加镇压人民支持危局的军阀官僚们,在经过这种巨大的震荡与打击之后,一方面对外全完承认「洋人」「船坚炮利」的厉害,认识到满清政府要想稳定内部统治,必须向「洋人」学习一些本领,才能够镇压仍在继续酝酿的人民革命力量,他们认识洋枪洋炮是镇压人民绞杀革命的有效工具,因此他们就对外屈膝投降,依靠资本主义国家来购买外国武器,开办机器工广,学习外国操法,训练新式军队,以达到其巩固统治镇压人民的目的,于是在这批官僚军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违背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撕毁「停战协定」与「政协决议」,向解放区进攻,向八路军新四军进攻,因而挑起了反动的内战。这种反人民的战争开始后,我军在毛主席「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军事方针的指导下,屡歼敌人,给予重  相似文献   

7.
讨论问题     
「合纵」和「连横」运动的本质如何?为什么「合纵」失败,「连横」胜利?——(河大史地专修科同学提)「合纵」和「连横」运动,从表面看来,是秦与六国间的政治斗争;如果深一层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看,它却反映了战国时代新旧土地所有者间的矛盾和斗争,具体的说,就是反映了新兴的商人地主与没落的领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就是它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在义和团反帝运动之一段历史的讲授中,义和团入京后怎样为满清政府所利用。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这问题上,满清政府利用义和团的动机是很明显的,但关于事情演变的经过,有些历史教科书和专著中的看法却还有值得研讨的地方。例如:宋云彬、李赓序两先生所著的高中中国近代史说那拉氏派赵舒翘等借「查办」为名,把义和团招进北京;初中本国近代史上册也说满清政府派人出京联络义团;而在范文润先生所著中国近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特点早自周秦的统治起,中国就开始形成为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长期以来,在这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种民族问题:一是汉族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各少数民族和这些少数民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过政权或在相当大一部分汉族聚居地区建立过政权的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汉族和汉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三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其他少数民族和这些少数民族的反压迫斗争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的民族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封建王朝——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间,就一直存在着上述的第二、第三两种形式的民族问题:即满族统  相似文献   

10.
(一)百余年来为刀和火、血与泪所煊染浸透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悲壮历史,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砲响,便揭开了它的序幕;而林则徐的名字便从此昭垂史册,为中国人民所深深纪念。林则徐(一七八五——一八五○),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林姓本是西晋末年南迁的中原仕族,林谞「闽记」云:「永嘉之乱,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林则徐的父亲是一人「岁贡生」,「家贫力学,以经术掖后进,」[注一]可以推想则徐常是一个中下层的士大夫地主家庭出身。他「生而警敏,长不满六尺,英光四射,声如洪钟。每剧谈,隔舍数重,聆之辄了了。」(同上引)一八○四年(嘉庆九年)则徐二十岁,中举;一八一一年成进士。以后他一步步地向上爬,历任杭嘉湖道、淮海道等官:在仕宦的生涯中,他逐渐地显示出了自己优异的才能,和区别于一般腐朽贪婪的满清官僚的正派作风来。一八二三年(道光三)升任江苏按察使,决冤狱,抑豪强,清名大著。这一年全国很多地区都遭了大水,江苏也是被灾区域,在满清政府和封建地主的残酷追逼下,「松江民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是个资产阶极性的农民革命,其在政治上的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专制的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新中国;而其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它对于土地改革的远大理想和具体方案,就是有名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理想的制度,在澈底消灭对建的总方向上是完全正确并适合于当时农民的要求的。由于洪秀全等生当农村水深火热的时代,长在农民的家庭,因为他身受农村的痛苦,这使他最了解农民的愿望与理想。「天朝田亩制度」正是反映了农民的意识。这真是在中国岁百次农民革命运动史中开了一朵极其光辉灿烂的鲜花。  相似文献   

12.
戍戍变法上论中有弛「旗丁」之禁,使习「四民」之业一事,是否专指满八旗而言?清代口粮待遇仅限于满八旗呢?抑也括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呢?河南第一工农中学历史组问关于戊戍变法七月二十九日上谕,有「旗丁生齿日繁,……遂致生计日艰,……宜弛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一问题,我认为这里所指的「旗丁」,是指满人而言。理由是:第一、清代的「八旗」,不仅是军事组织。而且也是社会政治组织。满族入关以前,炽事组织和社会政治组织是合而为一的。据皇朝通典记载,在「开国之初,先编四旗,增为八旗,……其后户口日繁,又编蒙古八旗,……编汉军八  相似文献   

13.
刘超 《安徽史学》2007,(5):63-68
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形成于1930年代."中华民族"一词在清末出现时,主要有三种表述:一是指中国境内独立的各民族,二是指以汉族为主体的集合,三是指汉族.清末对中华民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汉、蒙、满并列"到"汉族"的变化,各族间的关系主要表述为斗争和冲突.民国成立后,中华民族为"各民族总体"的含义被重视,民族关系表述上,有"民族一元说"和"民族同化说"等方式,强调中国各民族起源上的一致性和外族与汉族的同化.1930年代后,"民族融合"成为主要表述方式,注重中国各民族历史上的融合以及现实中的平等关系,他们互相影响,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成为全民族的认同.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民族认识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中国历史」(初级中学课本)第三册第十节「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经济情况」一节中的「市集商业」、「票号」、「矿业」与田赋的完全「按亩徵银」等情况是否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鲍纳第(Buonarrotti'一七六一——一八三七)生于意大利之比萨(Pisa)城,殁于巴黎。为法国一七八九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其思想最初接近于雅各宾派,雅各宾专政失败后,转变为巴贝夫主义者。巴贝夫死后,他仍继续着巴贝夫的革命精神,为实现巴贝夫主义而斗争。参加夺取巴斯的监狱斗争的巴贝夫,在一七九四年九月创办第一份鼓吹共产主义的报纸「自由新闻」,后改名为「人民论坛」。同时在他所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家民革命的「成就」土地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问题。如果土地问题获得解决,则社会便表现为「治」,土地问题不能解决,则社会便表现为「乱」。当然「治」「乱」这种字眼,是统治阶级所选用的,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偏见来说的。所谓土地问题,就是农民和地主争夺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地主掌握土地,藉以剥削压迫农民;农民要求土地,藉以养活全家解放自己。因此封建社会中的两阶级——农民与地主,经常为土地问题而引起激烈的斗争。农民在忍无可忍之下便进行起义,掀起翻天覆地的革命战争。只要等到土地集中现象有所改善,农民能够得到部分土地,则社会立即呈现出进步繁荣。因此有人认为研究土地问题是研究中国三千年封建社会的「钥匙」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土地问题集中的表现了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农民革命既是因土地问题而引起的,那么我们就先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之前的社会情况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台湾寃狱」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南京条约后,投降派打击抵抗派以满足「洋人」要求,最后由于统治阶级利益一致,抵抗派也把人民反侵略的英勇事迹完全否认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之后,旻寗也于一八四一年一月下宣战诏,除命令沿海各口岸要注意防守外,对于「闽海要区」的台湾,也是「时廑圣虑,屡论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以夷船沿海骚扰,亟宜预(?)防备」夷氛记闻卷  相似文献   

18.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在居民间进行科学的无神论宣传时所犯的错误」的决议中指出:「现在反对宗教偏见的斗争应视为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反对反科学的宗教世界观的思想斗争」,并指出:「科学的无神论宣传的基础应当是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现象进行通俗的解释………」,应当是指出科学与反科学的宗教观点之间的根本对立性和不可调和性。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指出:参加科学的无神论宣传的人应当是熟练的干部,「能够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用说服的方法解释宗教的反科学性」。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这些指示中可以看出: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文物參考資料」一九五三年第九期刊登了鎮江圖書館的「開架式借書的經驗」和程長源的「圖書開架制度的商榷」,這二篇文章都企圖推廣開架借書制度的「經驗」。在這之前,廣東人民圖書館的杜定友先生曾編印了一本題為「開架式閱覽室」的小冊子,送到各地圖書館加以推廣。廣西圖書館在其刊登於館刊一九五四年一月號上的「一九五三年工作概要」中,也曾介紹了該館這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一六四四年的满清入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吴三桂是这个事件中的主要角色,关于这一历史事件与这一历史人物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这里有加以明确敍述的必要。从前讲到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的时候,总是很自然地要联想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来,因而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英雄美人」的故事里,以致轻视或无(?)了对于基本原则的掌握,而陷入「英雄史观」的错误中。所谓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呢?这当然就是阶级观点。诚如荣孟源先生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文中所说:『离开阶级关系来谈历史上的人物,夸大或缩小历史事实,歪曲或伪造历史事实,对历史上的人物任意地漫骂,或无聊地称赞,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不是历史科学研究者所应采取的态度』。我们知道,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是明崇祯初年的锦州总兵:吴三桂本人是由武举出身的山海关总兵,是一位(?)有数十万精锐武装的地主阶级的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