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丁扬斌,字光训,1892年生于贵州省黔西白泥田丁家寨,卒于1965年。他是爱国民主人士、黔西县一至五届人民代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思想家、学者、诗人。丁扬斌先生是现代贵州史上文武兼备的英才,是贵州早期的民主主义者,"旧时贵州仅有的几个诗人中比较杰出的一个"。一、从传统的儒家仁学思想体系向民主思想的转变丁扬斌生长的环境是在晚清末期,中国处于风雨飘摇、政治变革的动荡时期。丁扬斌从四岁开始便接受教育,其父  相似文献   

2.
读《贵州文史丛刊》1993年5期《黔剧声腔源流探析》一文,其中“1956年6月26日,桂百铸老先生曾代表贵阳市‘贵州扬琴’爱好者,向正在贵阳演出的黔西县文琴剧团赠送了一面锦旗,题词为‘广陵重奏,企舞先登’。该一题词,既表达了广陵(即扬州)之曲在贵阳的流传,也是对黔西县将扬琴声腔搬于舞台、盘于先登的赞许。这一题词,是最早提出贵州扬琴源于扬州的一种界说。”一段,对“广陵重奏”一语的理解,过去贵州省黔剧团马非天同志曾在《贵州戏剧》上著文,也持这种说法。五十年代初,我在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任编辑与记者,分管戏曲与…  相似文献   

3.
1995年3月11日,时任《山花》文学月刊主编的文志强兄和我,分别收到海峡彼岸韦濂先生的来信,请我们代他查找我省黔西县原名火石坝毛栗树的这个村庄,村中是否有一位小名叫张长青的人?此人的胞弟小二──张少卿,于1937年被拉兵出门后,已有58年没有见到亲人,他现今已有79岁,仍是孤身一人,又不识字。两岸通邮以来,他曾请人代笔,先后寄了十几封信,都未得到亲人回音。不知他年过80的大哥长青、年近70的妹妹小群是否还在?他本人年事已高,思亲念故之情就越更强烈,巴不得有那么一天,老天爷开眼,让他一翅飞回故乡,与亲人见面,到父…  相似文献   

4.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所写《象祠记》中的象祠遗址,近日在黔西县被正式发现。《象祠记)是王阳明先生著作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选入了《古文观止》一书,其开篇句就说“灵博之山,有象祠焉”。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所注和贵州《大定府志》所载,“灵博山在贵州黔西县境”。据此,黔西县组织有关专家多方考证,发现灵博山就是该县素朴镇内的“麟角山”,因山下多住彝族人民,彝语又称“山”为“博”,故又叫灵博山。“灵博山”原本建有以纪念传说中舜皇帝之弟“象”的祠堂,为当地彝族先民世代供奉,后于清初吴三桂剿水西时毁掉,于…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贵州在远古时期是渺无人烟的荒野之地。但是,考古发掘证明,贵州是最古人类的分布区,从旧石器早期起,也就是从猿人阶段开始,贵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而这些活动在贵州地区的早期猿人,很可能就是贵州少数民族的祖先。一、处于原始人阶段的早期旧石器文化贵州早期的旧石器文化,可以从黔西的“观音洞文化”说起,1964年,在贵州黔西县沙井地区发现的与北京猿人同时期的观音洞文化遗址,是长江以南最早、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观音洞猿人用隧石或硅质灰炭及火成岩等作原料,制造比较粗糙的石器,在出土约四仟余件石器…  相似文献   

6.
新象祠记     
<正>象祠,这是贵州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更是中国人不应当忘记的一个名字。象祠,又称"安氏宗庙","安氏祠堂","罗祖庙","夷王庙"。它坐落在贵州黔西县素朴镇灵博村有百里画廊之称的乌江岸边青翠欲滴的九龙山上。这里所供奉的神,不是别人,就  相似文献   

7.
不朽的业绩我称蹇老生前是贵州文坛的“文学领军者”,这是由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人格精神的魅力所决定的。蹇老德高望重,心存厚道,从无嫉妒他人之心,专以扶持、奖掖文学新人为职志,得到贵州作家普遍的拥戴。但蹇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乡土文学作品曾经产生过的影响,今天的人们就不甚了然了。有人甚至说:“蹇先艾么,不就因为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对他的小说称赞过几句?没什么了不得的呀!”可是,鲁迅在这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所评价者,还只是蹇先艾1926年以前的创作,那时候,他才不过是一位二…  相似文献   

8.
为便于我省各地编史修志及各部门研究近现代贵州史,我办特购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贵州省案卷分类目录选编》一套。选编分北京民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大部分,汇集了上述时期中央一级机关全  相似文献   

9.
从本世纪初年始至新中国成立.我省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和学习日本及西方先进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改变祖国及贵州的落后状况,走出山门,负震海外。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05年贵州首批官费赴日留学.共集黔中学子51人。此后几年一次.又有选派。1918年.黔中道尹召考赴日留学生.共得8人,这亦是选派较多的一年。此外,自费留学、各个渠道选送的亦大有人在。半个世纪间,贵州出国留学生有三百余人。贵州近现代留学生的留学地,主要为日本,其次为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及欧州其他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国外后.他…  相似文献   

10.
我的伯父何器之(又名何煓),生于1885年4月,殁于1947年7月,享年62岁。他的青年时代,积极参加贵州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省政协出版的《贵州文史资料选辑》一、二、三、四、七、十各辑中,有多篇资料提到伯父敢于冒险犯难的事迹。  相似文献   

11.
贵州黔剧,作为新剧种在祖国戏曲百花苑中绽开,还是在建国以后。五十年代初,全国各条战线都积极展开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我省各剧演出团体相继筹建和成立。除了京、川、评、越、豫等外省剧剧团外,1953年黔西县一些爱好文琴的老艺人,借用别省大剧种的表演形式,率先将文琴搬上舞台,称之为“文琴戏”,并在1956年正式成立了第一个专门的“文琴戏团”。“文琴”源于“贵州弹词”,也叫“扬琴”,是曲艺的一种。它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长期流行于贵阳、遵义、安顺和黔西一带,已有二百多年…  相似文献   

12.
我就是个上菜的跑堂,没有一线记者的拍摄,我上不了菜来《南方人物》两载,阅图无数,阅图中"美人"无数。最让我动容的是姜晓明拍摄的矿工(见本刊2005年12月28日总第41期封面)和大食拍摄的乞儿"小贵州"(未刊发):他们不是矿工,而是刚从生死一线的战场上下来的大兵;"小贵州"也不是乞儿,二胡架在腰间,立于米袋之上,斜愣着头半阖着眼,不是行为艺术家,就是女子十二乐坊的祖师爷!  相似文献   

13.
亦侠在贵州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两年,也就是700多天。700多天在人生旅程中是短短的一瞬间,它可以无所作为而过,留下一声“时光易逝”的叹息。但对亦侠来说,它却是闪光的一瞬间,给贵州的干部和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亦侠来贵州时我已离开省委去了政协,除参加省委的各种会议和活动之外,平时接触的时间并不多,但总觉得他的一言一行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愉快、信服,乐于与之相交相处。他刚来贵阳那天下午,我按通知去云岩宾馆见面。出现在我眼前的新省长是一个敦厚、朴实、精力充沛的中年人。当刘方仁同志将我介绍给他时…  相似文献   

14.
丁文江1911年游历贵州,在游记《我的第一次内行旅行》中记录了他的贵州之旅。贵州独特的气候、地貌、交通、经济、民族风俗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他以后的研究工作。他对百年之前贵州的记述和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在我担任贵州日报社长、总编辑期间,曾与几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有过比较直接的工作关系。池必卿是首先的一位。池必卿是中共中央派到贵州担任省委书记的最后一位老资格职业革命家。在他之后,贵州省委书记都是新一代人。池必卿生于1917年,贵州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站。他从贵州省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在我省苗族地区流传甚广,在苗族聚居的许多村寨中,人们由信仰传统的原始宗教转而信仰基督教,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基督教传入贵州时,贵州苗族地区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和风俗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基督教传入贵州始于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当时到贵州传教的为基督教  相似文献   

17.
包中 《贵阳文史》2004,(3):10-14
谢老孝思先生是我伯父包北弘之爱生,父亲包净六之挚友。在我小时,他常来南京我家,以后天各一方,直到1956年父亲曾去苏州与他会晤。“文化大革命”后,谢老多次返乡,我均去拜谒,主要聆听谢老深谈“达德”传统、贵州教育、父辈往事、苏州园林、贵阳发展,议“达德”恢复,开会  相似文献   

18.
我在史书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削发贵州白云山为僧的记载 ,前几年又从一些媒体了解到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隐居贵州岑巩天庵寺的传闻 ,而崇祯皇帝的儿子流落贵州遵义之事 ,是最近从省文史馆陈福桐先生转交给我的一篇文章中才知道的。文章作者李连昌先生 ,曾担任过遵义电视台台长 ,热心文史 ,他与一位名叫邹代林的村民有近20年深交。前不久在一次闲聊中 ,邹代林无意中谈到自己的家世 ,说他本不姓邹 ,而是崇祯皇帝儿子永王朱慈的嫡传后代。清初顺治年间 ,东林党领袖邹元标之子邹之麟和一姓赵的太监将朱慈护送到遵义府马桑窝梧桐街…  相似文献   

19.
我省优秀的领导干部申云浦同志于1991年5月13日零时15分在贵阳逝世,终年75岁。申云浦同志生前很关心文史工作,大力支持贵州文史研究馆的事业。贵州文史研究馆创办的《贵州文史丛刊》、贵州书法函授大学、贵州黔风诗书画社和《贵州通志》校点工作,都得到他的支持。贵州书画函授大学和黔风诗书画社聘他为名誉校长、名誉社长。由他牵头发起成立的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推举他担任理事长,每次会议由他亲自主持,处理有关会务。此外,文史馆的各项活动,他只要接到邀请,一定到会。在1988年文史馆举行的春节联欢会上,他兴致特高,不顾自己严重的肺心病,引吭清唱京剧《打渔杀家》,博得全场喝采。没有想到,此后不久,申云浦同志就病重卧床,再也没能到文史馆参加活动了。  相似文献   

20.
正蔡尚先(1917—1986),男,贵州黔西县人,曾用名陈少先。1936年2月参加革命,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等,1950年被评为中央警卫师保卫英雄。1980年10月,从河南省鹤壁市商业局副局长岗位离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