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除长期封建社会说 建立中华帝国史发展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田昌五 《史学理论研究》2001,(1):39-46,I00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主要有两个发展潮流:一个是沿着所谓五种生产方式的构架的史学体系前进的,其中的核心是长期封建社会说,而由此派生的则是改头换面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尽管到了90年代,由长期封建社会说派生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因滑向自由化而受挫,实证主义思潮有所抬头,但并未改变长期封建社会说的框架体系。另一种思潮是:打破按五种生产方式为框架建立的中国史学体系,吸收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中的合理成分,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体系。这其中的关键是破除长期封建社会说,建立中华帝国史发展体系。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中…  相似文献   

2.
<正>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研讨会上,有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论点:中国史学长于记述,是"记述史学",而缺乏理论,甚至没有理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由于我自己在20世纪六十年代读研究生时,是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因此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怎么会没有理论呢?但是,要说中国史学有自己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发表的文章不含在内)史学理论经济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王学典)历史研究2007 .1政治一社会史:深化史学研究的新路径(徐永志郑维宽)史学月刊2(X) 7.1世界眼光与中国特色(崔林东)江海学刊2(X) 7 .1史学理论与史学实践相  相似文献   

4.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史学相结合,已经有了大约九十年的历史。在这90年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几个历史阶段,它与中国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在历史运动中发展、壮大,也回答着历史提出的新问题。当今,在新的历史条件即全面深入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面临的历史任务。对此,我讲几点认  相似文献   

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学理论研究》在1992年第4期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牢固地建立史学理论这门学科”,文中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能否说史学理论这门学科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了?我提出三个标准,现在看来,有的已经达到,有的基本上达到,有的尚需努力才能达到。第二,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我认为首先应巩固阵地,不要让已经取得的成就丢失掉。第三,如何正确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的三句话:“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我认为在这些方面,编辑同仁做得很好,成绩不小,值得庆贺。1994年第4期又刊出我的“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与困惑”长文,该文试图总结197…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史学史研究如何深入,是一些同行十分关心的问题。有鉴于此,我趁着2011年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写了一篇题为《试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路向》的文章,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我在此文中所说的"新路向":一是认为中国史学自古以来都有重视理论的传统,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是第一个"新路向"。二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史学史多以史家或史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八十多年前梁启超提出来的。时至今日,这种研究模式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它仍然是起步阶段的"必修课"。但是,如果要从学术前沿的开拓与创新来看,似应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以问  相似文献   

7.
问:仓先生,您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已经4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目前国内史学史研究的资深专家,能否谈谈您的治学经历呢?1958年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起初主讲中国古代史与历史文选课程。1961年开始,高教部规定综合性大学历史系必须开设史学史课程,于是系里决定我改教中国史学史,当时我要求到北师大跟随白寿彝先生听课半年,竟未获系里批准,从此下决心要在这个学科做出点成绩。通过研究,我发现方志学与谱牒学是史学发展过程中分出的两个旁支,清代杰出的史学评论家、方志学家章学诚就成为我的研究重点。没想到在1964年的…  相似文献   

8.
论文一、总论、专题全球化与区域史研究.周伟民.兴大历史学报,15只解决一小部分的问题:我看《历史?身体?国家》.洪婉芝.新北大史学,2如何审视镜像中国?评介《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邱澎生.台大历史学报,33《最后的台湾总督府》资料集介绍:兼论1945—1946年台湾现代史的几个总要问题.苏瑶崇.台湾风物,54(1)如何描绘台湾的历史.上水流久彦.台湾文献,55(3)台湾的性格与历史发展.尹章义.历史月刊,10从多元文化看台湾的历史性格.陈其南.历史月刊,10十九世纪末年日本人的台湾论述:以上野专一、福泽谕吉与内藤湖南为例.黄俊杰.高…  相似文献   

9.
若不是于沛同志让我写这篇文章,我还真没有想起我们的杂志已然经历了20个春秋。只是当我翻开那一册册的杂志合订本,看着那一页页熟悉的目录,才真实地感觉到这段时光、这段经历的艰辛与漫长。这是新中国史学理论专业创立和发展的20年,也是我个人在这一专业领域起步探索的20年。学界一般将学术团体和专业杂志的出现作为某专业形成的标志。1984年第一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召开,1987年《史学理论》杂志创刊,1993年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成立,这些都标志着新中国史学理论专业的形成。可以说,史学理论专业的诞生是改革开放社会潮流在史学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正处于"公众史学"学科的建设时期,有相当多的基本问题需要学界来回答。譬如,到底是用公共史学还是公众史学?大众史学与公众史学相通吗?公众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外部输入的结果?公众史学能够成为一股新的史学思潮吗?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较为周详的学理回答。一、公众史学与公共史学英语世界的"public history",到中国大陆以后,有人译为"公共史学",有人称为"大众史学"。③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建中国史学史学科园地的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增订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和学科建设座谈会召开,是对尹达先生最有意义的缅怀,也是历史研究所史学史学科建设的汇报和展示。我从参加尹达先生主编《中国史学发展史》撰写,到组织编纂《中国史学史》,再到《增订中国史学史》,整整38年了,一直在思考与史学史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牛润珍 《史学史研究》2013,(2):40-47,63
由新史学发展为新民族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在抗战时期受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民初史学家通过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与浙东史学的价值。"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史学家发扬宋学、浙东史学精神,注重事功,经世致用,投身学术抗战,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其代表作为陈垣撰著的《通鉴胡注表微》。新史学发展有两条线:一是以梁启超、何炳松、蒙文通为代表,由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一是以王国维、陈垣、陈寅恪为代表,由历史考证通义理,进而转向宋学。两条线于抗战时期合一,形成了新民族主义史学。抗战胜利后,新民族主义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由新史学而新民族主义史学,又由新民族主义史学而马克思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发展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史学批评或史学评论是对史学自身的反思,是推动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史学批评资料,但如何认识和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却是摆在史学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师范大学瞿林东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增订本,重庆出版社,2016年6月),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一次成果结集。全书34万余字,分上下卷:卷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包含18个专论(原为20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史学的理论思考》一书是以1990年3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的论文为基础编选而成的。内容大致可分三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对新中国史学作理论回顾和总结;二是对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别从整体或断代作  相似文献   

15.
在海外,尤其是西方汉学和中国学研究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研究与关注,尽管迄今为止其成就似乎并不如其它领域。伍安祖、王晴佳合著的《世鉴:中国传统史学》①是英文世界出版的最新而系统论述中国传统史学史的著作,此书位列2006年美国亚洲研究书籍畅销书榜第九名,并被全美图书馆杂志《选择》(Choice)赋予杰出学术著作称号。西方迄今为止,并没有系统深入介绍中国史学史的著作。英语世界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从未真正繁荣过,相关论著只是偶尔有之。1938年,嘉德纳(Charles Gardner)出版了第一部较系统的百余页的著作,书名为《中国传统史学》(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②。1955年,韩玉珊(Yu-shan Han)出版了《中国史学基础》(Elements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③,1961年,浦立本(E.G.Pulleyblank)和比斯利(W.G.Beasley)等编辑了《中日史家》(Historians ofChina andJapan)④,一部有关中日传统史学的论文集。1975年王赓武等编辑了《中国历史资料论文集...  相似文献   

16.
史学精粹     
<正>王晴佳、胡萧白:《中国史学的元叙述:以"文化中国"说考察正统论之意涵》(《江海学刊》2017年第1期)杜维明教授在1991年提出"文化中国说"。这一学说和其他当代新儒家的理论,与宋代士人的"中国"观有不少可比之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汉朝灭亡之后,如何定义"中国"及其延续和变化。魏晋时期中国史学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回顾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余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中国史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历史学科的建设,推进中国史学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2002年10月27—28日举办了“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龚书铎教授在开幕会上对与会的学者专家表示深深的感谢,他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方面比较广泛。会议拟了一…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史学界正在发生着一个转向,新文化史、微观史、大众文化史研究的发展便是这个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个演讲将就这个转向的重要成果进行简要的介绍,并评述其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演讲分四个部分,首先介绍西方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学;然后概述中国史研究的有关成果;第三部分以我自己最近的研究课题为例,来看目前西方史学的这个新趋势对我自己学术发展的影响;最后,我还将就新文化史、微观史、大众文化史研究与中国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由实践而理论,这是学科建设;复由理论而实践,这是学科推广。在钱茂伟《中国公众史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以后,公众史学的学科推广被提上议事日程。学科推广是公众史学建设所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推广公众史学?这是一个大问题,可细化为多个基本问题和复杂问题。基本问题包括推广的方  相似文献   

20.
<正>为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举办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与发展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学术工作。时值谢保成研究员撰写的三卷四册本《增订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我首先向谢保成研究员表示衷心祝贺!向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表示祝贺!《增订中国史学史》是一部有分量的、显示作者独特风格的著作,对推动中国史学史研究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