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12月21日,在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举行全国写作研究会年会的开幕式。那简朴、庄肃的会上致词的是一位满头华发、年届耄耋的长者。他精神旺健,语言铿锵,他就是20年代鲁迅先生美誉为“诗孩”、30年代我国文化界“巨人高尔基追悼大会”的主持人孙席珍教授。鲁迅:叫他“诗孩”有何不可?而且也很恰当孙席珍于1906年诞生在浙江绍兴市的一个富裕家庭。孙席珍6岁那年,屋舍家具毁于一次火灾,被迫迁往上海。1922年,16岁的孙席珍在旧制中学毕业,在亲友们的资助下到了北京,不经预科学习直接进入北京大学本科学习。由于家境贫寒,他在晚上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和茶业的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变迁 茶叶与生丝是中国传统的两大出口商品。西方国家开辟中国茶叶的海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初叶。据说,1517年第一艘葡萄牙的船只到达中国之后,其海员最先将中国茶叶带回本国。到了1588年,葡萄牙的这一项活动,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十七世纪初叶,继葡萄牙人之后入侵东方的荷兰人,也开始  相似文献   

3.
清前期中西茶叶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在十七世纪初期最先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介绍到欧洲的,然而,只是作为珍贵的礼品,送给国王或亲朋好友。这一世纪的后半叶,茶叶开始出现在西欧一些国家的咖啡馆,与咖啡、果汁等饮料一同出售。例如,1658年9月,伦敦的一家咖啡馆贴出了介绍中国饮料茶叶的广告。两年后,英国国会颁布的征税规定中,载有:每加仑茶水征收6便士O。这说明茶叶已经开始进入欧洲市场。由于茶叶适于在英国气候条件下饮用,这种饮料很快就被当地人们所喜爱,甚至使几乎同时引进的阿拉伯咖啡(1652年引进)黯然失色。根据东印度公司档案的记载,1716年,在英国…  相似文献   

4.
青山治世 《百年潮》2010,(11):72-76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甚为凑巧的是,今年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国内博览会(1910年南洋劝业会)100周年。中国与“博览会”的邂逅早在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时就已经开始,在上海从事销售生丝和茶叶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以个人名义参加了伦敦世博会,他展出的“荣记湖丝”获得金银奖。  相似文献   

5.
福州自古以来一直是福建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842年8月被开辟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于1844年6月正式开埠。19世纪中叶在经营茶叶贸易方面因距西方人喜欢的武夷红茶产区径捷而后来居上,在60年代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福州的商业贸易也因为茶叶贸易的兴盛而变得十分繁荣起来.“据说当时有外国商人估计如果江南和广州的战事继续下去,必然会有更大的贸易投向福州,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福州的重要性会仅次于上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茶叶市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茶叶市场考魏学峰我国是茶的故乡,关于茶叶发展问题的研究就必然涉及到古代茶叶市场的问题。公元前59年王褒所作《僮约》一文,是我国最早和最有价值的关于茶叶的记载,反映了当时茶叶的饮用、买卖的情景。而且经常引用这篇文章中“武都买茶,杨氏担荷”两句话...  相似文献   

7.
郑洲 《巴蜀史志》2005,(6):42-44
本文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历史情况的回顾,分析两种经济理论在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中的适用性,得出中国现阶段的茶叶出口贸易政策应以竞争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型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8.
自中唐以后,茶叶被纳入了封建禁榷制度的轨道,成为与盐、铁并重的专卖商品;而对茶叶生产和流通的垄断与对私茶贩销的禁绝乃是封建国家茶叶经济政策的两个不同侧面,因此对茶叶走私的禁治政策(即茶禁)便成为历代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茶之禁与弛对于茶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9.
18世纪20年代饮茶习惯风行于欧洲以后,直至20世纪以前,茶叶成为中西贸易居支配地位的商品。西方贸易公司竞相派船到中国,以白银购买茶叶。对他们而言,“茶叶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东西都可以牺牲”①。中外学者对鸦片战争前以茶叶为中心的中西贸易已有大量深入的研究②,但鲜有学者注意到,中国外销茶叶是如何生产与营销的③。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白银④。闽北茶叶占中国外销茶价值的40%-60%,每年约40%以上流入中国的洋银用来购买闽北…  相似文献   

10.
北宋榷茶制度下官府与商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宋榷茶制度下官府与商人的关系李晓北宋在东南地区和川陕地区都先后实行过榷茶制度,其中东南实行至仁宗嘉四年之前,川陕开始于神宗熙宁七年之后。北宋榷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官府首先严密控制茶叶生产,几乎完全垄断了茶叶资源,然后高价把茶叶批发给商人,再由商人...  相似文献   

11.
评上海银钱业之间关于废两改元的争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景平 《近代史研究》2001,3(5):113-143
1933年废两改元之前银两制与银元制的并存,是钱庄业得以维系其传统优势与特权的重要原因。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上海银行业便就废两改元问题与钱庄业协商,但后始终持消极态度。1932年上海银行业与钱庄业之间围绕是否实施废两改元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辩.由于银钱业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民政府既定方针的导向,上海银行业取得了优势,得以参与拟订废两改元方案,但这场争辩客观上也为国民政府实施对银行业的统制做了相应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半叶 ,长期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处于垄断地位的中国遭遇印度、锡兰和日本等新对手 ,在最重要的英国茶叶市场上 ,印度茶叶早在 1875年已经取得对华茶的竞争优势。相对于印度茶叶 ,华茶出口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英国资本对国际茶叶市场的操纵、中印茶叶生产方式的差异以及国际茶叶市场结构的变化。华茶国际贸易的衰减对中国茶农、茶商和政府都造成损害 ,带来中国外贸出口结构、政府财政和茶区经济、社会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代“茶圣”话黔茶 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茶叶生产经营放开搞活,我国茶叶经营由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为了适应政策的调整变化,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于1985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茶叶产销座谈会,  相似文献   

14.
1936年6月至1937年7月,西南夷苗土司代表高玉柱、民众代表喻杰才,受西南夷苗民族之推派,入京请愿。其间曾在1937年2月至7月多次赴上海活动。本文依据《申报》的相关报道,系统梳理了两代表在上海的各种活动,认为两代表的上海之行,在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薛家柱 《古今谈》2006,(2):59-60
1956年,我从滨海小城宁海,考进了杭州大学这堂堂高等学府,不免有几分欣喜、几分惶惑。一听中文系教授名单,全是当时学界的一代名宿:敦煌学权威姜亮夫,唐宋词大家夏承焘,外国文学教授孙席珍,明清小说史家胡士莹,古汉语专家任铭善,还有王驾吾(焕镳)、胡伦清等教授。后来成为浙江美术学院书法大师的陆维钊,当时还仅仅是位副教授;古汉语权威蒋礼鸿当时是讲师;元明戏曲专家徐步奎(朔方)当时也还只是个普通教师……啧啧,杭大中文系不愧为全国学术界的半壁江山,连北大也要刮目相看。听说这批老先生都是原浙江大学文学院的班底,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因不愿去寒冷多沙的北方而情愿留在西子湖畔。  相似文献   

16.
从剑桥大学收藏的刘丽川告示论太平天国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关系王庆成1984年5月我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未编号资料箱发现“太平天国招讨大元帅”刘丽川为“正风俗去邪教”、“知人踪迹根源”告示两件,都署甲寅四年(1854)四月发。这两篇文件当月译载于上海《...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0,(9)
正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17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世纪20年代茶叶取代了丝绸,成为输入欧洲的主要商品。19世纪40年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主要供应商,1886年中国茶叶输出量到达顶峰,当年订单达到了13.41万吨,此后茶叶的对外输出逐渐下滑,1887年印度茶叶出口量就超过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湄潭茶场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逐渐显露生机。但由于解放前贵州茶叶遭受长期抛荒,不仅茶园面积缩小,而且茶树衰老又零星分散,产量非常低下。光靠这些老茶园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潜力是非常有限的。解放后,我国茶叶出口逐渐增加,国内消费也有所增长,茶叶需求出现上升趋势。发展茶叶生产,扩大新茶园,在全国各茶区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前近代社会中外贸易的大宗商品,是中国主动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之一。美国建国后开始与中国直接进行茶叶贸易,并很快成为华茶贸易的第二大国,茶叶贸易对美国建国早期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早期中美茶叶贸易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还原近代中美茶叶贸易的兴起与美国茶叶消费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孙中山与越飞会谈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出版的若干近现代史书籍都记载说,苏俄代表越飞曾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和一九二三年一月前后两次到上海与孙中山会晤,并说明首次会见的时间为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如尚明轩同志所著《孙中山传》所附《孙中山年谱简编》载:孙中山一九二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寓所与苏俄代表越飞会晤(李大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