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荧光能谱仪(EDXRF)测试了杭州卷烟厂、严官巷、吴庄和太庙四处南宋遗址出土的官窑类瓷片的胎釉元素组成;并根据胎体元素分类情况,制备了光学薄片,运用偏光显微镜对部分官窑瓷片的胎体进行了岩相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杭州这些遗址出土官窑类瓷片的窑口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四处南宋遗址出土的56块官窑类瓷片当中,有48块样品可能为杭州两窑烧造,而有8块样品的胎体元素组成更接近龙泉黑胎青瓷,结合判别分析和岩相分析结果,这八块样品为龙泉窑烧造的可能性更大,但具体窑口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了解历代上林湖地区越窑青瓷胎釉化学组成的特点,本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EDXRF),对唐代、五代、北宋和南宋上林湖越窑青瓷作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越窑胎釉组成是低铝高硅的南方青瓷特征,有一定量的杂质,历代瓷釉均为高钙釉;从唐代到南宋,越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唐代青瓷、北宋透明釉青瓷、南宋乳浊釉青瓷釉的化学组成存在一些差异;南宋越窑部分青瓷的外观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釉料仍延续了越窑独特的工艺配方,与北方青瓷和南方官窑青瓷等的釉料差异明显。分析同时表明:该技术的使用为解决薄釉的样品处理难题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龙泉窑是继越窑、耀州窑、汝窑、南宋官窑之后青瓷生产的又一高峰,是青瓷生产发展到后期的杰出代表。晚唐、五代时期,龙泉、庆元等地的窑业生产开始形成规模,并且渐成体系,成为龙泉青瓷生产的发端。两宋之际动乱,北方制瓷业中一些重要工艺技术传播到南方。其中,胎釉配方的改进和厚釉工艺对龙泉窑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宋后期,龙泉窑发展成为具有举足  相似文献   

4.
金元时期在豫西中部地区多个窑址同时生产青瓷和钧瓷,发掘于2005年的汝州东沟窑遗址即是该类窑址典型代表之一。为系统了解东沟窑青瓷和钧瓷的胎釉元素组成特征和工艺特点、揭示两类瓷器各自随时代变化的规律,本项研究采用EDXRF和OM对东沟窑遗址出土且地层明确的43件金、元时期青瓷与钧瓷标本胎、釉化学组成和工艺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胎、釉的原料配比、釉层厚度和胎釉反应层厚度等工艺特征随时代和标本类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沟窑同时期青瓷和钧瓷胎体元素组成较接近,而两者釉的元素组成差异明显,金元钧瓷釉的SiO2/Al2O3摩尔比值都明显高于同时代青瓷的相应比值,呈现钧瓷釉典型的高硅低铝组成特征。从金代到元代,东沟窑青瓷和钧瓷釉都呈现从钙釉向钙-碱釉的转变。本项研究还观察到金元钧瓷的釉层和反应层厚度均高于同时代的青瓷;而从金过渡到元,两类瓷片的釉层和反应层厚度均趋厚。本项研究对揭示金元时期豫西中部地区青瓷和钧瓷间的传承和演化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科技数据。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ED-XRF(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元代白瓷(青白瓷、卵白瓷和灰青瓷)标本进行胎、釉成分分析后可知,卵白瓷和青白瓷的釉色差别主要是因釉中主要助熔剂(Ka、Ca、Na)配比量不同所致,卵白瓷的烧成主要是由于釉料配方中出现了Na_2O含量较高的配料,而灰青瓷的外观则主要是由于胎中Fe和Ti等杂质含量非常高。分析结果还表明,景德镇元代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时代变化规律:南宋末元初,窑场仍部分沿用南宋时期的钙釉配方,生产较为精细的青白瓷,同时也用新的碱钙釉配方生产质量稍差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早期,南宋时期的配釉技术已完全被新出现的碱钙釉所取代,生产釉面较乳浊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中期开始使用一种高Na_2O含量的原料,创烧了卵白瓷,这可能与贡御和接受官府订烧有关;元代晚期,卵白瓷的烧制技术在不断摸索中日渐成熟,釉料配比已十分稳定;元末,落马桥窑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釉料配方波动很大,制瓷技术非常不稳定。综观有元一代,无论是卵白瓷、青白瓷还是灰青瓷,可能都采用了"天然二元配方",即使用了伴生有瓷石矿物的高岭土矿(或伴生高岭土的瓷石矿)。落马桥窑场在元代中晚期生产的卵白瓷,可能是采用了伴生有少量高岭土的高Na_2O含量的瓷石矿(高岭土矿),即文献所提的"御土"。  相似文献   

6.
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场为北宋末年官府设立的一处官窑,开创了烧制天青色、玉质感强的厚釉青瓷先河。宋室南迁之后在浙江上林湖地区和杭州分别烧制出类汝窑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为了科学揭示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之间在制釉技术上的传承关系,本文对三座窑的釉层元素组成、制釉原料和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1)三座窑瓷器的青瓷釉层主、次量元素组成类似,制釉技术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2)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可能采用了高K_2O低TiO_2含量的瓷石或长石类原料,同时石灰石和草木灰类原料按特定比例配釉以达到与汝官窑青瓷极其类似的元素组成特征;(3)低岭头类官窑和老虎洞南宋官窑并未采用南方传统越窑青瓷的以草木灰和瓷石的配釉技术,而是承继了北方汝官窑青瓷的核心制釉技术,创造出与浙江传统透明青釉瓷迥异的青瓷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秘色瓷胎釉成分特征及其与普通越窑青瓷之间的异同,并探讨越窑青瓷制釉技术的时代特征,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EDXRF)对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和荷花芯窑址出土的青瓷标本进行了无损测试。结果表明:(1)后司岙窑址秘色瓷的胎体元素组成与普通越窑青瓷无明显的差异,即二者均采用当地的瓷石原料制胎;(2)晚唐和五代秘色瓷釉的元素组成与同时期普通越窑青瓷也无明显差异,其独特的釉色与其采用瓷质匣钵的烧制工艺有关;(3)晚唐至五代时期越窑青瓷釉料配方可能发生了重大改变,即由早期的瓷石加草木灰的二元配方变成瓷石加草木灰、石灰石的三元配方。(4)晚唐至五代秘色瓷以及五代耀州窑青瓷、北宋汝官窑、南宋官窑以及龙泉南宋青瓷均将釉中氧化钙的含量严格控制在10%?14%范围之内,即各个窑口的制釉技术是非常类似的。  相似文献   

8.
龙泉窑青瓷的烧造历史悠久,五代时期随着越窑的衰落,龙泉窑得以崭露头角,南宋时期发展到巅峰。元末明初,厚胎薄釉日用器多制作粗糙。泰州出土的这套罐、盘组合,虽然釉薄胎厚,但制作工艺较精致,尤其是底部的粘接方式比较独特,当为工匠的即兴之作,推测罐的用途当为酒器。  相似文献   

9.
历代龙泉青瓷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泉窑是我国陶瓷生产业中最重要的窑场之一,其制瓷业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生产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为研究不同时代龙泉青瓷产品的特征,特采集一组宋、元、明及现代龙泉青瓷样品,通过显微观察、色度测定及对瓷釉的主量、微量化学组成进行X荧光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龙泉青瓷釉的制作有一定的年代特征,宋早期青瓷釉中存在石灰釉产品,而南宋以后,龙泉青瓷釉逐渐成为石灰碱釉。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主量化学组成与古龙泉青瓷有很大相似性,但微量组成的不同反映出在原料配方上还存在很大差异。分析结果将为龙泉青瓷的研究与鉴定提供部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21件取自故宫博物院院藏宋代官窑完整器及42件取自杭州老虎洞官窑窑址的青瓷样品表面釉层进行了测量与分析。通过计算瓷釉样品拉曼光谱中位于500cm-1附近宽带与位于1000cm-1附近宽带的面积比值(Ip值)及利用EDXRF分析样品的元素成分,讨论了这些样品的主要助熔剂成分Ca O、K2O含量与Ip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成分具有两类典型官窑瓷器釉料特征且在不同烧成温度下烧制的模拟釉块进行拉曼分析,对宋官窑青瓷样品的釉烧温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粉青厚釉瓷器以其莹润如玉的质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成为了龙泉窑的代表。这类产品所使用的厚釉技术正是龙泉窑结合南北、融会官民窑业技术的创新成果。至于这一技术和这类产品的创烧年代,学界普遍认为始于南宋中晚期。本文追溯了龙泉窑粉青厚釉产品的历史背景,对龙泉窑白胎、黑胎类粉青厚釉产品的纪年材料分别进行了例证,并以其他窑口的窑业技术为间接证据,对这类产品的始烧年代进行了综合推定,最终认为其创烧时间应不晚于南宋早期。  相似文献   

12.
福州平潭海域“大练岛Ⅰ号”沉船遗址出水的青瓷从胎釉颜色到成色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既有胎质细腻、釉色精美的器物,又有变形生烧、粗制滥造的次品。检测部分瓷片的胎釉成分、显微形貌以及各项物理指标后发现,样品之间虽然胎釉颜色不同,吸水率和显气孔率差异较大,釉中气泡大小和分布也不同,质量参差不齐,但从化学元素组成来看产地基本相同,都较符合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特征,反映了该批青瓷在烧制过程中窑内气氛、烧制温度等条件的控制并不稳定、精细。X射线衍射分析仪从被腐蚀成深褐色的釉中检测到碳及铅磷化合物,应与瓷器的生物腐蚀有关,其形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龙泉窑是北宋晚期直接继承越窑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青瓷名窑,南宋初吸收了汝窑的烧制工艺,逐渐使乳浊釉青瓷成为标志性的产品,后又受到内窑、续窑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窑业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笔者长期以来对龙泉窑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是2004年发表的《龙泉窑纵笔》的续篇,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一步阐述了新见解,对推进龙泉窑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黑胎青瓷特指主要是南宋时期生产、与宫廷用瓷有着紧密联系的高质量、高档次青瓷器,其窑口主要涉及越窑、龙泉窑与南宋官窑,器物类型除日用瓷器外,陈设用瓷与礼仪用瓷占相当的比例,尤其是仿青铜的礼仪类黑胎青瓷器,产品质量高、造型端庄沉稳、装饰质朴无华,不仅代表了南宋时期青瓷烧造的最高水平,同时亦将中国传统制瓷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时代上,除了作为主体烧造年代的南宋时期外,部分产品亦延及元明时期。  相似文献   

15.
耀州窑宋代青瓷及现代仿瓷的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耀州窑古瓷和现代仿瓷在元素成分上的差异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NAA)对 12件耀州窑宋代青瓷和 4件现代仿瓷瓷、釉进行元素分析测定 ,并对两者之间元素的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其结果表明 ,古瓷釉和仿宋瓷釉的RO/SiO2比值具有明显差异。仿宋瓷胎和瓷釉的轻稀土元素含量与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 (即LRee/HRee)的平均比值大于古瓷胎的平均比值。仿宋瓷的胎和釉的微量元素Zn含量则明显高于古瓷Zn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历代越窑青瓷的制釉技术及发展规律、探讨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与传统越窑青瓷的差异,从而探讨以配釉技术为载体的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及传播线路,由浙江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采用便携式荧光能谱仪对越窑不同时期的青瓷标本和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标本的釉层元素组成进行了无损分析。结果表明从东汉、唐代、五代、北宋直至南宋不同时期的越窑青瓷釉的元素组成变化不大,即历代越窑青瓷釉为高钛、高铁的瓷石加草木灰的二元配方,并保持连续了近千年。相比之下,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的釉料配方中使用了一种钛、铁含量极低的原料,这表明南宋类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有别于传统越窑青瓷。本项研究还表明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可在无损的条件下分析研究古陶瓷的釉层元素组成,这对辅助揭示古陶瓷的釉料配方和发展规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系统比较了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明清景德镇仿官窑瓷器和龙泉青瓷之间的胎釉元素组成,为1 0件故宫藏官窑瓷器的重新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探讨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以及杭州各个遗址出土官窑标本的胎釉组成、原料特征,为探讨南宋官窑的技术发展脉络及演变规律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将故宫藏宋代官窑完整器与郊坛下、老虎洞窑址出土瓷片胎釉元素组成的对比,探讨了故宫藏宋代官窑瓷器的类群关系和产地窑口问题;探讨了杭州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产品与龙泉仿官窑产品的胎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特别是铷、锶含量与锶同位素比值之间的异同,为研究杭州官窑与龙泉青瓷的产地特征和烧制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它是在继承越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创期的产品与越窑没有多大区别,至北宋时期已脱颖而出,南宋是其鼎盛期,元代龙泉青瓷的产地、产量继续扩大,尤其在烧造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所突破,明中期后渐趋衰落,清康熙以后龙泉窑停烧。龙泉窑是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江西地区明代纪年墓中出土了一批龙泉釉青瓷,并且大多集中在藩王、高官及其家族墓中,这批青瓷究竟是浙江龙泉窑烧造的还是江西地区仿烧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对这批青瓷集中地作一详细介绍,并试着对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宫廷用瓷的取得经历了"贡窑"、"制样需索"、"官窑"三种模式,时间上有先后也有重合。"官窑"是一种专称,由宫廷设置窑场,组织和管理生产并控制产品流向。从窑址发掘和文献记载的情况看,将废次品打碎后掩埋似乎并非官窑的一种制度,而是官窑处理废次品的一种偶然现象。南宋时,龙泉窑生产的黑胎厚釉青瓷与官窑产品非常相似,龙泉窑与官窑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古代陶瓷器的鉴定,有多种方法,各有利弊,对瓷器的微观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对历代龙泉窑青瓷胎釉显微观察研究,也已有人涉及。丽水龙泉是龙泉窑青瓷的原产地,丽水市博物馆的历代龙泉窑青瓷收藏较多。我们选择部分馆藏重要龙泉窑青瓷,进行显微微观探索,以期取得经验,便于今后开展系列研究。本文公布这次实验情况,借以揭示龙泉窑青瓷在自然老化过程中显微变化情况,探讨简易手段鉴定龙泉窑青瓷的途径,促进龙泉窑青瓷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