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孙中山以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宏伟气魄,在与日人宫崎滔天的一次会晤中就提出了“为了中国苍生,为了亚洲黄种人,为了世界人类”的远大抱负。10年之后,孙中山的“亚细亚”思想有了发展。1897年至1902年,孙中山所领导的反满革命运动,得到了日本各界包括其右翼势力“黑龙会”和“玄洋社”的支持。为进一步联合日本,他开始就“亚细亚”革命运动问题具体阐发自己的观点。他对宫崎提出的“中东合同,以为亚洲之盟主。兴灭国,继绝世,用其方新之力,阻遏西势东渐之凶锋”的主张极表赞成,并再三建议为防止欧洲列强结成“联盟以制我”,要“联东西成一大众,以压俄人东向之志”。他甚至对日本“黑龙会”在对华问题  相似文献   

2.
贵州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运动,贵州辛亥革命,是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由贵州同盟分会即贵州自治学社发动的推翻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的伟大运动.贵州辛亥革命所建立的政权为时仅三个月,就被宪政预备会勾结滇军入侵所篡夺,致使革命政权崩溃,是贵州人民的一大不幸.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抚今追昔,探讨贵州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是研究贵州历史的一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1914年11月与1917年6月,孙中山曾向美国总统威尔逊发出三封电函。这些电函反映了孙中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外交思想和当时的中美关系。这三封电函均为英文,迄今未有中译文发表。 一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次年7月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坚持反袁斗争,急需外国援助。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孙中山认为日本和美国是唯一能够援助中国革命的国家。他估计袁世凯政府虽面临严重财政困难,但欧洲列强因财力耗于战争,不可能向袁政府提供援助;如果堵塞袁世凯从日本和美国获取贷款的道路,则袁政府“财源既竭,饷糈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孙中山先生,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十分重视从历史知识中汲取精神养料。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史论政论结合起来,作为宣传革命、进行革命、思考中国历史前途及统一大势的借鉴。孙中山注意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并对中国史学传统作出新的阐释,使史学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方人物周刊》2011,(35):12-12
回溯历史,早在1949年中共建国、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前,国共两党在殊死斗争中都要争夺“辛亥革命”的话语权。国民党以辛亥革命的正统自居,将共产党人作为“逆党”。共产党人建立起一套从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到共产党革命,即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无产阶级革命,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革命历史话语”,强调共产党才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真正继承人,是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史学文献在研究孙中山生平事迹、思想演化,尤其是在研究他在发展苏中关系的贡献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底档案文献集《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民族革命运动(1920—1925)》的出版,是研究孙中山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与地位的重要里程碑。该档案文献集首次公布了孙中山致苏联党和国务活动家、外交家的一些信件,以及苏联驻华代表有关孙中山事迹的大量记述。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国国民党领袖孙中山曾经将中国革命划为三步,1906年他撰写的《革命方略》中提出了"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阶段;1914年孙中山创立中华革命党,在党章中又将革命过程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在训政阶段不再提"约法",而是"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负其完全责任",即以党治国。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初,浙江绍兴名人辈出,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时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曾有两次绍兴之行.不仅留下了他的踪影,而且留下许多、讲话、手迹。他与绍兴名人的密切交往,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详见《孙中山与绍兴名人》一文。  相似文献   

9.
1923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广州大本营发动关余争端,欲以此为契机获得西方的支持和承认,但列强的冷漠和威胁使孙中山的"敏捷外交"陷入破产境地。内外交困的广州大本营,不能不做现实考虑,与苏俄接触。1923年关余危机,最终促使广州大本营的外交发生改变,孙中山放弃一味青睐西方列强的想法,转而开始联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11.
1950——1952年国民党在台湾的党改造运动中,将原来的“革命政党”定位改为“革命民主政党”,即兼具有“革命”与“民主”两种特质的党。一再强调要“以革命组织与革命精神保障民主制度”。这种“革命”已不同于孙中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而是以“动员戡乱”、“反共抗俄”唤起党员,增强凝聚力,建立一元化的领导权威。  相似文献   

12.
华侨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中,华侨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华侨乃革命之母”——这既是孙中山先生对华侨参加辛亥革命全过程的切实总结,同时也是孙中山先生对华侨在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孙中山(1866-1925年)领导的国民革命斗争中,华侨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众人所认知。然而,在海内外有关孙中山或中国国民革命的研究中,对华侨的贡献及其认识问题仍有种种不足。近些年来,有关孙中山与华侨或华侨与中国国民革命的资料整理与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个未形成系统认识的问题,即孙中山的华侨观问题。孙中山究竟是如何看待华侨的呢?他是如何评价华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呢?“华侨是革命之母”的内涵又是什么?孙中山的华侨观的形成与影响怎样,等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段雪笙同志(1891—1945),学名泽杭,字翰荪,雪笙即雪生,是他从事革命工作时所用的化名,他是贵州省赤水县城东后街人。早年在家乡读书,一九二四年考入北京大学。当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和反帝爱国热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李大钊同志等首先以北大为基地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制定了  相似文献   

15.
卓越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世界第一个苏维埃国家的真诚挚友。 早在19世纪末,当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前往英国期间,他就开始了解俄国的革命运动。1897年,他在伦敦一个图书馆结交了数位侨居国外的俄国民粹派革命家,其中一位是伏尔霍夫斯基。此人在俄国发表孙中山两篇文章的译文起了很大作用。孙中山在伦敦时,曾被人诱  相似文献   

16.
南方政府截取关余事件与英国的反应(1923-192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义 《历史研究》2007,(1):115-129
20世纪20年代广东革命政府收回关余运动对列强产生了强烈冲击,对英国更是如此。关余事件中,为避免南方政府将反帝矛头指向英国,英国外交部尝试采取相对保守与稳妥的政策,希望在不放弃原有对华政策,即承认北洋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前提下,由列强共同出面对北洋政府施压,促其就关余问题与南方达成某种妥协。然而,英国外交部的建议遭到其他列强和本国驻华使领的反对与冷遇,其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关余的努力最终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近年新解密的俄罗斯档案及国内孙中山研究中发掘的有关文献资料,对孙中山与腚苏俄关系问题进行一些新的审视和探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的沧桑巨变,进而由外交接触到联俄政策的酝酿,由确立联俄政策再到"以俄为师".他晚期政治理想中有着浓厚的"恋苏"情结.孙中山晚年既要苏俄的援助,又要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还要防止俄式共产主义和苏维埃革命的输入,在联俄与防俄间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平衡.同时,孙中山在与共产国际和苏俄关系的互动中呈现出鲜明的策略性、现实性和独立自主性.苏俄在处理与孙中山的关系上存在大国沙文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近年新解密的俄罗斯档案及国内孙中山研究中发掘的有关文献资料,对孙中山与苏俄关系问题进行新的审视和探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十分关注俄国的沧桑巨变,进而由外交接触到联俄政策的酝酿,由确立联俄政策再到“以俄为师”。他晚期政治理想中有着浓厚的“恋苏”情结。孙中山晚年既要苏俄的援助,又要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还要防止俄式共产主义和苏维埃革命的输入,在联俄与防俄间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平衡。同时,孙中山在与共产国际和苏俄关系的互动中呈现出鲜明的策略性、现实性和独立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蒋渭水(1891-1931年),台湾宜兰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先后创立了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工友联盟等抗日组织,领导台湾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是日据时期台湾抗日政治运动中最重要的领袖之一,被称为台湾孙中山及台湾民主运动之父。蒋渭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笃信三民主义,追慕祖国的民族革命运动。他逝世后,台湾史学家连雅堂这样评价他:“中山主义谁能继,北望神州一凄神”。  相似文献   

20.
发生在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交替时期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为捍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反对北洋军阀专制而发动的最后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次运动,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