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中原地区贱口部曲趋于绝迹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靖莉 《史学月刊》2002,(5):120-122
从汉魏经南北朝到隋唐,部曲的含义、性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汉代的部曲,先是一种军事编制,汉末以后专指豪强地主的私人武装。到南北朝时期,部曲同时成为一种贱民的法定称呼。但关于唐代部曲的身份,史学界却颇有争议。或以为是典型的农奴,或认为是法定的贱口,还有人认定为军中部属。我在几篇拙作中,  相似文献   

2.
论封建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栾成显封建国家、地主、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即是封建社会中各阶级之间的关系。而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多表现为等级的阶级。列宁说:“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阶级的差别也是用居民的等级划分而固定下来的,同时还为每个阶级确...  相似文献   

3.
石宇 《沧桑》2008,(6):13-14
汉代察举制度,是两汉时期地主阶级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统治而建立发展起来的选拔人才制度。作为汉代选官制度的主体,察举制度选拔了不少有用的人才,大大促进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但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增长,这一制度越来越被官僚地主所把持,成为滋生门阀世族的工具,直接影响汉代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统一六国,对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做了全面总结,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地主封建制和国家封建制取代了领主封建制,整个社会步入了地主封建制的初级阶段。然而,在地主封建制确立的初级阶段,地主封建制生产关系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封建农民与封建地主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以展开。大部分劳动生产者在脱离封建领主控制之后,变为国家编户民,成为国家封建制下的农奴。整个社会充满了地主封建制与国家封建制的矛盾和斗争,地主封建制的发展,在突破国家封建制的羁绊中曲折向前。本文意在对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发展过程做一粗略考察。  相似文献   

5.
地主在现代化中的作用因国家和时期的不同而异。地主作为阶级和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十分复杂。本文仅以产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兰卡郡地主在产业革命中的作用为例,试图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抛砖引玉,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6.
奴隶制下的奴婢和封建制下的佃客,本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社会地位的劳动者,而《三国志》和《晋书》上却往往将“奴客并称”。当今学术界的一些重要论著和论文析述“奴客”并称的原因时说:一方面,于魏晋时期“客的卑微化”,使当时“对奴和客不需要严加区别”了(见唐长孺先生《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另一方面是魏晋时“奴隶制的  相似文献   

7.
刘洁 《四川文物》2004,(5):36-41
汉代是封建的中央专制集权国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豪强大土地所有制形成 ,使汉代中央专制集权分散、下移 ,而世族地主地位不断上升 ,权力增加 ,出现庄园经济。这完全是汉代土地制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必然结果。诸葛亮仅看到豪强经济给汉王朝财政、兵员方面造成了危机 ,却看不到汉代赋税制已远远落后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违背经济运动客观规律 ,抑制世族豪强地主发展 ,五出北伐匡扶已极具奢侈性和寄生性的汉室 ,最终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地发展起来,贵族阶级开始资产阶级化。从农业来看,十九世纪下半期俄国地主经济可分为两个时期:六、七十年代为前一个时期,八、九十年代为后一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绝大多数地主对1861年改革带来巨大变化毫无思想准备,感到严重不适,尽管使出浑身解放,也很难招架得住。改革前地主可以对农奴随意发号施令,农奴必须象牛马一样完成“主人”的指令。当然,这样来组织生产如同料理家务一样轻松。改革后农奴成为身份自由的人,地主已无权随意支配农民,这直接影响了地主经济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代,服药成风,大家世族都在争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物.那个时代大凡有身份的人,都对五石散趋之若鹜,争相服食.比如与陶渊明经常进行学术争鸣的白莲社高僧慧远就经常服食五石散,最后因此丢了性命.现在的人已经无法想象当时社会人们服食五石散的那种盛况了.据史料记载,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确是一种极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地主与英国农村现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从15世纪到18世纪英国地主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力量未发生实质性的下降,仍高于城市资产阶级。工业社会前的数百年间,他们在客观上有能力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领导作用,其观念和阶级属性也及时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有利于近代因素的发展和成长。通过圈地运动,确立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使英国地主先于小农而资产阶级化,所以他们在英国农村现代化的启动和社会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米文靖 《西夏研究》2022,(2):101-109
归义军张氏统治时期,因各位统治者联姻对象身份的不同,造成截然不同的政治结局。从张谦逸时联姻粟特人安氏,经张淮深、张淮鼎时娶妻嫁女与敦煌各大世族建立密切姻亲关系,渐以形成了以张氏家族为中心、各氏家大族互相依托的政治局面;张承奉时期断世族之姻亲,转而联姻于阗公主,破坏了与敦煌世族的密切关系,加之政治上割裂与唐王朝的从属关系,双重因素最终导致持续了66年的归义军张氏政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前期张氏家族与敦煌各大世族建立的姻亲关系值得肯定,后期张承奉舍近求远的联姻政策加剧了其政权衰亡的速度,故以姻亲视角分析其政权从建立、发展到衰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封建租佃制的发展与阶级关系的变化,互相关联。租佃制的发展既是以阶级变化为基础,同时又促进了阶级关系的变化。利用租佃制剥削佃农的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当权派。而这些阶级关系的变化又推动了封建租佃剥削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使封建租佃剥削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剥削形态。分析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形态发展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当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长沙吴简,从“佃客”与“衣食客”入手,对西晋户调式中的“南朝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孙吴建国时期,江南大土地的开发已经打下良好基础,包括荫“佃客”与“衣食客”等在内,各项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建制都基本形成,并反过来对中原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西晋灭吴,统一中国,颁布的户调式,含有包括荫“佃客”与“衣食客”等的江南地区的内容,是十分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时期,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在全国蓬勃兴起,湖南成为当时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之一。湖南农民运动对湖南乡村宗族变迁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在农民运动这股排天巨浪的猛烈冲击下,虽然某些地方的宗族地主为维护本阶级利益极力维护宗族制度,利用宗族观念和宗族关系蛊惑族人对抗农民运动。但就大体而言,湖南乡村宗族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辑录的古籍中,大都是魏晋时代会稽人的著作或有关魏晋时代会稽人的著作。鲁迅一生辑校、整理了近10部魏晋时期的古籍稿本。本文从文献学、文化学、小说学、方志学的角度,总结了鲁迅整理魏晋古籍工作的成就,并以《会稽郡故书杂集》、《嵇康集》、《古小说钩沉》3种为例,总结了鲁迅的辑本对此后的魏晋文学整理、研究工作所起到的参照、检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晓东 《文博》2012,(5):80-82,91
咸阳博物馆收藏有三方汉代至魏晋时期的武官印,即军司马印、部曲督印和伏波将军章。本文试图对此分别加以考证和介绍。并对它们所包含的官职及与此相关的当时的武官官制进行初步考辨。这也许对研究汉代至魏晋时期的军事制度有一定的可借鉴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寄生地主制是日本社会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出现的、以地主佃农关系为基础的农业制度,是研究日本封建时期土地制度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寄生地主在日本近代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界一般以明治维新为界,主要从政治上考虑,且大多使用宏观视角。由此,本文试从寄生地主制与幕藩领主制关系的讨论到以寄生地主制中某一阶层,即既具小地主身份又多为农村治理者的田乡绅士为切入点,浅析寄生地主制在日本近代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郑振满 《清史研究》2003,25(2):38-61
明清时期 ,乡族地主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各省尤为发达。本文以闽北地区为典型 ,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剖析。指出 :明清时期 ,由于乡族组织与地主经济的直接结合 ,使已经衰落的私人地主经济得到了强化 ,同时也阻碍了阶级分化与阶级斗争的正常发展 ,从而延缓了封建的土地关系及社会关系的解体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大约八十年的时间。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只有一百一十年左右。这段历史的时间虽不很长,但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阶级、新的外国势力,阶级关系复杂,斗争也很激烈。因此,内容十分丰富。在这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奴婢、部曲与僮仆、家人、净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奴婢、部曲与僮仆、家人、净人杨际平一、唐代奴婢的法律地位我国封建社会是阶级的社会,也是等级的社会。唐代也是如此。唐代的等级划分十分复杂,大致而言,可分为“良”与“贱”两大社会等级。“良”主要包括各级官吏与编户齐民。“贱”主要指奴婢、官户、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