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赴美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他们在美所从事的文史研究是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田耀  魏文静 《沧桑》2014,(2):69-71
美国早期来华传教士开启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大门,对美国认识近代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以早期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汉学研究为中心,选取裨治文、卫三胃、丁韪良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传教士为主要介绍对象,分析总结美国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研究的特点,突出传教士对早期美国汉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姚念达 《世界历史》2020,(3):90-105
在美国人追求文化独立的19世纪前期,哈德逊河画派以风景画为基础开创了具有美国特色的绘画风格。该画派不仅创作了大量令欧洲艺术评论家赞赏的绘画作品,而且为美国人提供了建构身份意识的艺术素材。画家们借助风景画建构起一套美国地理空间形象,并且将其与美国在宗教、政治上相对于欧洲的优越性联系起来。哈德逊河画派的作品与美国当时的政治理念相互呼应,将荒野的文化含义可视化,在文化层面对美国的共和制度和西进运动提供支持。同时,绘画将美国地貌压缩成地理符号,激发了美国人对共享地理空间的想象,成功地增强了美国人的地理归属感,有助于美国人对国家身份意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美国早期来华传教士开启了美国汉学研究的大门,对美国认识近代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以早期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汉学研究为中心,选取裨治文、卫三胃、丁韪良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传教士为主要介绍对象,分析总结美国早期来华传教士汉学研究的特点,突出传教士对早期美国汉学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蒋真 《史学集刊》2022,(5):35-46
人质危机发生后,伊朗从美国的昔日盟友变成了一个“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和外交产生非同寻常的威胁”的国家。这一认识成为人质危机期间美国制裁伊朗的首要法律依据。在冷战背景下,为向伊朗施压使其释放人质,冻结资产和贸易禁运成为美国对伊朗单边制裁的主要手段。为加强对伊朗制裁的效果,美国要求其欧洲盟友遵守冻结伊朗资产的法令,按照未获通过的联合国法案制裁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的制裁措施后来虽然被取消,但伊朗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认知并没有随着人质危机的化解而结束,这一理念成为后来美国对伊朗制裁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人质危机不仅开启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进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未来的美伊关系,制裁与反制裁的斗争成为四十年来美国和伊朗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美国县制演化及其对中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先文  陈田 《人文地理》2006,21(2):109-114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比较系统地考察了美国县制的起源、模式及特征,重点总结了工业社会到来时美国县制发生的危机、原因、对策和结果,论述了美国县制在后工业社会崛起的机理,最后总结了美国县制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我国县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宗教是美国文明的精神依托。由于社会历史进程的特殊性,宗教在美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美国的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政治决策、政局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因素,已经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五个方面评述了中国学界对“中关关系与西藏问题”的研究成果:美国插手西藏问题的历史及美国的西藏政策研究、美国情报机构秘密插手西藏问题、西藏问题国际化、美国媒体与西藏问题、从战略高度分析美国插手西藏问题的实质等,并综合评介了学界对“中关关系与西藏问题”的专题研究呈现出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爱慧 《史学月刊》2004,(2):116-121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和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的问题涉及中美关系、美国外交、美国法律和公共政策、美国媒体和文化、美国移民和种族等领域。中美关系是这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文化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和意义尤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美国外交也是与会代表们关注的一个主题,学者们在讨论中注重文化因素和思想意识对美国外交的影响,深化了对文化与外交的关系及美国外交思想的认识。对美国法律和公共政策、美国媒体和文化、美国移民和种族等领域有关问题的探讨,也反映了学者们在研究视角、方法和观点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0,(32):10-10
布菜尔眼里的美国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出版了回忆录《旅程》,捕述了他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小布什的看法:布莱尔32岁之前从未到过美国,1985年才随一个英国议员代表团首次前往美国,就在这次外交经历中,他首次真正见识了美国人非一般的聪明。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小学枪击案。再次引发了对枪械管理制度的争议美国发生小学枪击事件,一名男子持枪闯入康涅狄格州纽敦小学校园,枪杀二十多名儿童以及教职员工后,饮弹自尽。据悉,该名枪手父母离异,他本人存在人格缺陷并且接受过自闭症的治疗。这次枪击案系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小学枪击案,大部分死者为儿童。这再次引发了美国国内对枪械管理制度的争议。中国某电视台居然破天荒用了半天时间讨论为何美国不禁枪、美国利益集团如何阻挠美国禁枪的问题。我们用逆向思维推想一下:假如奥巴马总统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推行禁枪政策,美国将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杨崧愉 《史学理论研究》2022,(3):144-156+160
加里·纳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激进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博采新社会史和“新左派”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之长,从“阶级”和“种族”两个维度对美国革命进行深入研究,并树立了激进主义史学对美国革命史的整体性解释框架。纳什以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提升了激进主义史学的研究水平,帮助激进主义史学从边缘走向学术界主流地位。纳什还领导美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扩大了激进主义史家对美国史学界、教育界及社会的影响力。纳什的史学理念和实践反映了激进主义史家对美国历史和现实的反思,有助于我们透视美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演变,以及更深刻地理解美国历史的复杂性和现代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珍珠港事件为分水岭,以美国官方史料为依据,论述了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由中立、暧昧向积极援助的转变;论述了美国在欧洲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的一般战略,尤其是美国对中国战区战略地位的估计及其在不同形势下的变化,以及美国直接向中国战区部署作战部队的情况。抗战期间,驻华美军最多时达10万人以上,其航空作战部队,弥补了中国空军的严重不足,增强了对日作战的空中打击力量和空中掩护力量;其空运部队的"驼峰运输",创造了世界航运史上奇迹,对极端困难的中国抗战起到了输血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抗战时期驻华美军的编成、番号、兵力、部署、作战、战果等,作了具体的介绍和评述;对美国军援的性质和作用,也作了客观的分析,以便人们对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军援,有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大屠杀"话语的传播引发了美国犹太人对族群命运的担忧。在"六日战争"前,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反犹宣传及其对以色列的重重围困,美国犹太人担心"再次大屠杀"会发生,从而促使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生存产生深度忧虑。美国犹太社团逐渐把维护以色列的特殊利益和争取美国社会对以色列的同情与支持,作为游说活动的主要目标。美国犹太游说组织通过舆论引导、公开呼吁、经济动员等方式积极进行游说。"六日战争"后,美国与以色列之间的特殊关系迅速发展。美国犹太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并自觉地将以色列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在归属意愿、宗教情感、对以色列的文化兴趣、青年群体族群意识等层面表达对以色列的认同,以色列在美国犹太人族群认同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5.
<正>在美国史研究中,史家特别重视"自由""平等""民主"和联邦宪法等政治学核心概念或主题。如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观察、埃里克.方纳对美国历史上自由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英国历史学家波尔对美国平等观念的研究以及王希教授对美国宪法的探究等。~①上述史家从不同角度对美国历史叙事提出了有益的分析框架。在这种情况下,要对美国史叙事提出新的解释框架实属不易。但中  相似文献   

16.
冷战初期,以朝鲜战争为界点,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先后发生了巨大转变,其根本原因源于美国战略目标以及对国际局势的判断的变更。美国的政策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本国以及美国与西方盟国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德明 《史学集刊》2012,(5):97-109
将科伦坡计划、亚行和东盟三个经济组织串在一起,通过对围绕它们的建立美国所持政策的探讨,弄清了事实真相;揭示了在它们的早期阶段,美国对其政策的内容、功能和推行的原因。从对美国对三个组织政策的比较研究中得出了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即美国对各个组织的具体政策虽有不同,但其实质相同,包括三点:在亚洲建立均势格局为其在亚洲的战略服务;将亚洲经济组织变成它在亚洲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的工具;主导或以双边关系影响亚洲经济组织。此认识为解读美国对建立"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态度提供了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研究美国史的兴趣越来越大。有关美国史学家研究美国史的专著也逐渐被介绍进来。本文作者认为,由于美国资产阶级学术研究的自由主义传统,使得现代美国史学流派林立,代表人物众多,各种不同观点的专著和资料浩繁。我们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美国各派史学著作进行对比与分析。美国老左派史学家长期来与形形色色资产阶级观点作了不懈的斗争,他们的成果过去未能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本文介绍了美国各主要史学流派对美国内战、重建和南部经济发展速度等问题的不同观点,特别着重介绍了老左派在这些问题上取得的成就,对我们深入开展美国史的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国文化于意识相互交流的产物,美国华裔文学中对中华文化的不同层面表述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市场,同时也实现了对中华文化与思想的传播。本研究以美国华裔文学为中心,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仁爱思想进行了分析,在简述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国华裔文学中出现的博爱和孝悌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希望在深层次研究美国华裔文学的前提下,更好地认知仁爱思想,进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地发扬。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张友伦一在旧中国,特别是晚清,朝野上下对美国的了解都很贫乏,谈不上对美国史的了解。1867年,清政府甚至委任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为“大清国钦差”出使美、英、法、德、俄诸国。这在中国的外交史上留下了一个荒唐绝伦的笑柄。后来,在美国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