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进入发展"新常态",在此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事业。从习近平同志一系列讲话中,可以感受到文化遗产事业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地位,概括地说,文化遗产是国家走向未来的坚强基石;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建设特色化和谐性城镇的必要力量,是国家"新常态"的特殊构成;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张允熠  陶武 《安徽史学》2005,1(4):81-86
美籍华裔学者杜维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化中国"的命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诸如"三个意义世界"、"公众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以及"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等命题.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思考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不仅显现了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理念,而且也为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走向从新儒家角度提供了一家之言.尽管杜维明对"文化中国"的论证富有创意,但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仍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它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当代新儒家在新世纪的文化诉求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3.
参与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当代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档案工作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生存之基。本文通过分析档案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地位和功能,阐述档案工作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思路和举措,积极作为,彰显"档案文化力",为当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加油添力!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为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这里的文化产业指的是大众消费层面的文化,如出版业、娱乐业、电影业、动漫产业等,即可以用大工业化生产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交换等一系列活动。发展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任何文化产品,都应该搭上"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地方志,传承历史、服务当代、惠及后人,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这项工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在当代中国史特别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中深入贯彻全会《决定》的精神,本刊特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结合上,对《决定》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7.
尹业初 《沧桑》2008,(5):106-107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而新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借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理念。理性地对待传统文化也就是在反思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既是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导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我们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现实基本国情出发,进一步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质内涵和功能作用,因势利导,推动我国现阶段先进文化的建设。作为“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纂的官书——社会主义新方志,  相似文献   

9.
孔令洁 《沧桑》2013,(2):72-75
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道德、人文精神、文艺理论、政治建设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文艺思潮、哲学思想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仍然还有一批学者,他们坚信在中国这片狼藉的土地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仍具有很大价值,他们认定中国本土原有的儒家文化与人文思想依然存在着永恒的价值,他们在谋求社会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的新出路。这就是新儒家的产生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儒家以其特别的方式在对当代社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本文就从新儒家"内圣外王"到"返本开新"思想的发展来看新儒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崔丽君 《神州》2012,(24):250-250
2011年11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为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步伐,针对杏花岭区的实际情况,笔者对该区的“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聚焦     
《世界遗产》2014,(4):112-115
正国务院出台"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战略2014年2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意见》明确提出塑造制造业新优势、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七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萧放 《民俗研究》2015,(2):31-35
孝文化是以"孝"为核心的文化现象,包括人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的行为准则两大方面。孝文化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是历史社会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发展到极致。近代以来,随着王朝的覆灭、家族的崩解,孝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直接造成当代社会的普遍道德危机。当下,可从诵读经典与加强孝道文化实践两大方面入手,实现孝文化的回归,这对于凝聚家庭、和谐社会、培育感恩意识与家国情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饶宗颐先生治学广博,文、艺、学皆擅,在中华文化乃至域外文化诸多领域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界所共仰。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华文化,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饶宗颐主张之"华学",即"知己功夫、反求诸己"的传统中华文化之学,他认为现今国人应找回中华传统文化的真义,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心。研究"华学",必须具备史学的关联主义,故首倡"三重证据法"、"五重证据法"等方法。饶宗颐更提倡"新经学",即中国古典学在新时代的复兴,希望建立一套全面而系统地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感情传统的"圣经",为当代中华文化发展奠定精神基础。为此,学者可以先成专家,然后再追慕会通,以终成"通人"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庞莉 《神州》2012,(23):31+33-31,33
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保证,要善于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主要着力点。本文以渤船集团为例,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的主题目标努力开展多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线路:世界遗产的新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舟 《中华遗产》2006,(1):11-13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一个新类型——"文化线路"的诞生,要求人类从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和看待自身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重新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罡拉卓玛 《攀登》2010,29(5):69-71
贺麟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在汇通中西文化方面成绩卓著。回顾与反思以贺麟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有助于更清晰地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对于进一步思考中国当代文化走向与建构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亮 《史学月刊》2014,(9):25-40
文化的时代性是古典文化史的考察重点。古典文化史注重精英文化而无视普通人的生活,强贴时代标签而忽略文化的多样性。新文化史扭转了这一局面。它顺应二战后人文社科领域"文化转向"的趋势,吸收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史研究思想,借鉴人类学等其他学科成果,形成独特的研究范式——以文化及其意义为对象,开展跨学科研究,以讲故事的方式从事微观考察,从而拓展了史学研究领域,在欧美国家掀起了一场史学理论与方法的革新运动。然而新文化史也存在弊端,如探讨对象的不明晰、研究取向的碎片化、客观历史的否定性,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另外,新文化史传入中国后,与社会史相结合,被称为社会文化史,仍有待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9.
叶芸 《黑龙江史志》2012,(15):50-51
<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几项具体任务。这里,我们约请了史学界不同年龄的几位学者,就历史学与我国在新时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发表意见。他们的笔谈从历史学与加强中国国民的文化认知和民族凝聚力、历史学的资政作用、历史学在当代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开创中国历史学大发展的新局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流派以及中国的历史学如何走向世界等几个方面发表了个人看法。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笔谈,能够引发或加强史学界同仁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指引下,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做出我们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