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苏联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按地域组织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越来越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布局和发展区域经济是组织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复杂的区域性经济问题是苏联实现新时期经济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七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开始由粗放式经营逐渐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苏共二十四大提出的集约化方针和二十五大提出的经济战略都是以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主要内容的,而这个时期苏联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技术对苏联生产力布局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苏联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苏联提出国民经济由粗放式经营转向集约化发展道路的经济战略以来,把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经济任务和社会任务都寄托于“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急剧提高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提高效率便成了苏联“全部经济战略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进步又是提高  相似文献   

3.
苏联近几个五年计划都明确规定要加速开发东部地区,发展那里的生产力,特别是把这一地区丰富的矿物原料和燃料动力资源纳入国民经济周转中去,以此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苏联调整生产力的布局,加速开发东部地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苏联经济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布局不仅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区域结构的平衡,而且影响着全国各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它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苏联在制定和贯彻各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时,始终将生产力布局的內容视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样,苏联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布局方向也总是体现本国经济建设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不断调整工业布局是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战略任务。这不仅因为生产力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因为苏联工业布局一直处于不平衡状态:发达的西部工业区资源贫乏;而东部和北部地区资源虽辛富,但是经济却极其落后。而且,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并长期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早在沙皇俄国时期,工业就主要集中在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以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西北区和乌克兰。苏联建国后,为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在调整生产力布局方面作了艰苦的努力。这项工作是通过各个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来实现的。尽管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布局原则,然而,这些原则主要还是在各个时期经济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而且又是结合各个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加以贯彻执行的。因此,透过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便可看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的改造是苏联目前经济改革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种成分、各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结构包含的范畴很广,它既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又涉及生产力方面的结构。只有合理的经济结构才能使国民经济持久地、稳定地保持一定速度发展;反之,经济结构不合理,必然引起各  相似文献   

7.
党和苏维埃国家长期的社会经济战略规定要加速发展其东部地区的生产力,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978年春,勃列日湼夫来到西伯利亚和远东视察,对执行有关综合开发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决定有着重要意义。1978年12月,在苏联国家计委扩大会议上,曾讨论了有关发展西伯利亚的生产力和加速采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科学方案等重要问题。1989年6月,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召开了发展西伯利亚生产力的全苏代表会议,会上提出了各种详尽的建议。在讨论1981—1985年和在1990年前苏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草案进程中,和苏共二十六大都十分重视加速发挥国家东部地区的经济潜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联在几十年的经济建没中,始终把调整国民经济的区域结构视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经济结构是影响国民经济和杜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国民经济区域结构又是整个经济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区域结构是否合理,必然会影响经济建没,特别是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益。苏联重视国民经济区域结构问题,还有其本国的特殊原因。苏联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各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况且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很复杂,因此更有必要充分利用各地区的优势在全国建立合理的国民经济区域结构体系。然而,由于苏联原来的经济基础较差。自然条件复杂、资金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各种政治因  相似文献   

9.
(一) 苏联近几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发展都和其东部地区的开发密切相关。苏联的东部地区素有“宝地”之称,那里资源丰富,特别是对发展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燃料动力资源、稀有金属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尤为集中。苏联乌拉尔以东的广大东部地区,拥有全苏煤炭总儲量的93%,经济水能资源的81%,天然气探明儲量的85%,石油探明儲量的一半以上。苏联东部地区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建设已成为全苏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区之一。继续加速开发这一地区,发展那里的生产,使更多的各种资源和产品投入国民经济周转中去,已是当前苏联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苏联开发东部地区除通过原先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强调效率目标,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的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在东部的带动下,中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水平,全国经济连续十多年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地区经济差距尤其是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第二阶段是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坚持“效率为  相似文献   

11.
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要求把农业企业的多部门经营的组织形式改造为专业化经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上所有农业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当前,苏联也把发展农业专业化作为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苏联实行农业专业化的途径有:  相似文献   

12.
一苏联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外政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首先要服从政治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到经济利益。这是现今苏联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指导方针,是它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自六十年代末,特别是68年入侵捷克后,苏联明显地走上了扩张争霸的道路,但它感到经济实力不足,军事上还有逊色。为了改变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改善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效率低状况、原料和能源产地东移,进行了经济改革措施,重视发展同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实行集约化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一) 苏联虽然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资源和工业的分布极不平衡,绝大部分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乌拉尔以西地区。这些老工业区经长时期开发,资源潜力越来越小,许多矿物资源已濒于枯竭。新资源区因受开发规模的限制,产不敷需,致使苏联国内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发生了困难,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为了缓和燃料动力和工业原料供不应求的矛盾,苏联一方面加紧推行集约化经营方针,强调在生产中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燃动力和原材料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东部和北部资源区的开发。八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就规定要“保证将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燃料动力  相似文献   

14.
赫鲁晓夫教育改革始于1958年。它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1958年苏共中央举行9月全会,讨论和审核了《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即“七年计划”)。1959年1月27日苏共举行第21次非常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了“七年计划”的报告,宣称从现在起苏联开始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七年计划”既是在苏联建成共产主义,又是按人口计算的产品“赶超”美国的关键部署。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15.
具有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不仅是主要生产力,而且是所有其余生产力发展和配置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充分和正确使用主要生产力——劳动力资源的一系列措施常常成为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注意的中心。在苏共纲领中谈到:“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它把加快技术进步同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充分就业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李德美 《人文地理》1986,1(1):32-36
从经济地理学到社会经济地理学是苏联经济地理学近十五年来发生的重大转折,它标志着苏联经济地理学在方法论和理论上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强化了它的应用价值,使它能积极有效地参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成为近十年来地理学中最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的物质生产条件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劳动力不足、资源开采条件恶化、资金紧张等情况。为此,苏联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物质生产结构的政策。进入八十年代,苏共二十六大对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针和特点作了原则的阐述,规定八十年代苏联将完成经济发展向集约化的转变。这意味着生产最终成果的增长速度要超过所用资源的增长速度。集约化主要是通过改善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保证经济的增长。因此仍必须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政策,调整经济各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各种比例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苏联在调整国民经济部门结构时,把解决农业长期落后的问题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农业在当代经济体系中是个基础部门。只有迅速发展农业,大大提高其生产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轻工业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供应才能有充分的保障,居民的餐桌上才能丰富多样。现在苏联面临的许多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农业的生产效率。因为在苏联经济生活中,靠农产品构成的食品、衣服、鞋和其他商品,在全国零售商品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达三分之二以上,直接用于农业的投资又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四分之一以上。可  相似文献   

19.
苏联为了改变沙皇俄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生产力布局,自建国后就致力于新区的经济开发,将生产力由中央区逐渐向不发达、然而自然资源却丰富的边远地区推移,以便使生产部门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而新区的开发规模和开发方向又都取决于各时期的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苏联在各个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一、“十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 (一)苏联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苏联经济在“五·五”计划期间达到了高峰,创造了国民收入以及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的记录。但从这时开始,二十多年来,其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八·五”计划期间,其国民收入勉强稍有回升,但旋即下降。从“九·五”计划起,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苏联当局从“九·五”计划起,就开始压低计划指标,以期超额完成,但“九·五”、“十·五”计划期间,连这种已经压低了的指标,也都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