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笔者在当地收集到一枚“清江浦铜元总局”印(如拓)。印牛角质,呈正四边棱台形,印面边长2.8、对角线长3.9厘米,印文沿对角线布局。印面距边沿0.55厘米处刻双线正方形,边长1.6厘米,对角线为2.2厘米。沿内正方形对角线,竖列三排篆书印文:中“清江浦”、右“铜元”、左“总局”。印四周环刻古建筑等图案。印顶正方形边长2.15厘米。沿对角线,中心刻一“上”字。印顶高4.4厘米。清江浦(今准阴市),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漕运总督恩寿奏准在清江浦运河北岸(今淮阴河北路再制盐厂)设铜元局。筹借160余万两商款,购地建广房、仓库等320余间,购各种机器112台,翌年试铸。开铸之初铸光绪元宝“清江”铭文铜元约14种版别。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又铸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三种版别。(《江苏钱币》1992年2期胡彬)淮阴发现“清江浦铜元总局”印@胡彬  相似文献   

2.
吴晓晴 《民国档案》2001,(2):109-112
江苏境内的江北运河,为南北水上交通枢纽,又兼有排洪灌溉义务,因黄、淮水患的影响,民国时期江北运河的河防整治成为极大的问题。抗战前担任江苏建设厅长的水利专家沈百先说:江北运河“为淮沂泗诸大川流排洪之关键”,而“黄淮运河,交互错综,河防交通,更须兼筹防灾,非运河本身应有之义务,但于淮河未导沂水未分之先,防灾义务,未能解除。  相似文献   

3.
“三淮”城市以清江浦兴起为标志的第二次繁荣 “三淮”城市在此伏彼起和“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曲折发展中,终于呈现出新型的相对稳定的格局,并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繁荣期。这次繁荣是以清江浦的兴起为主要标志的。  相似文献   

4.
西坝沧桑     
淮安市淮阴区西坝,地处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大清口(即古泗口)的东侧,东接王家营,西近杨家庄,南阻古淮河与清江浦相望,北滨淮北盐河同古驿道相连。在黄河夺泗夺淮的年代,大清口以下的淮河河道,成为黄河与淮河的共用河道。一旦黄、淮并涨,黄强淮弱,不仅洪泽湖有倒灌之虞,而且上下游河道有决溢之灾。清康熙十九年(1680),河道总督靳辅始建东、中、西三大减水石坝于王家营南侧的黄淮共用河床北堤上,泄黄河盛涨,北穿鲍营河入海,这就是西坝之名的来历。今西坝观音庵西,尚有西坝坝头的石工遗迹。  相似文献   

5.
淮安市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部、大运河与古淮河的交汇处。这里作为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人工河段——邗沟入淮处,以及中运河的前身——古泗水入淮处,城市是完全因水运而产生、因运河而兴起的。而其“运河之都”地位的形成,则不仅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得益于明清朝廷政治上的权衡决策及中央重要管理机构的驻节。淮安市的衰变嬗替亦与运河息息相关。以淮阴故城为中心,淮安城市的三点式肇兴今天的淮安市区,即是历史上通常说的“两淮”。历史上的“两淮”,大致有3种含义:一是泛指淮河南北的广大地区;二是指淮阴(元明清时期称清河县)、淮安(…  相似文献   

6.
淮安市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部、大运河与古淮河的交汇处。这里作为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人工河段——邗沟入淮处,以及中运河的前身——古泗水入淮处,城市是完全因水运而产生、因运河而兴起的。而其“运河之都”地位的形成,则不仅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且得益于明清朝廷政治上的权衡决策及中央重要管理机构的驻节。淮安市的衰变嬗替亦与运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淮安市是古老的淮河与大运河的交汇之地,错综复杂的黄(河)、淮(河)、运(河)关系,与漕运和盐运的加持,衍生出许多独特的水道名物文化。本文就“山阳湾”和“清江浦”,略作叙述。一、山阳湾山阳湾,本是古淮河流经淮安境内的一段“U”字形河道,因湾道紧挨山阳县城而得名。它起自清江浦东北的草湾河道转而向南,至淮安古末口又转向北,到涟水县境内的赤晏庙后,再向东出云梯关流入大海。在《宋史·乔维岳传》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籍中,皆载“淮河西流(或作‘西南’)三十里曰山阳湾”,这当是以古末口为入淮运道的起点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正>漕运是借助江、河、湖、海等水路调运粮食等物资的活动,其中运河漕运是最重要的水运类型。今大运河江苏段沟通了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市,然而江苏13个设区市全被列为运河城市,原因在于除运河主河道外,与之相连的“盐河”也被作为运河的一部分,从而确立了江苏运河的网状结构。本文拟从盐政、盐运、盐署、盐商、盐官、盐城镇等方面梳理漕运时代淮盐与运河的关系,以期有助于讲述生动的运河及盐业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明清时期的清江浦因运河而兴,为保淮水安澜,各种寺庙应运而生。作为能护卫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更深受人们的推崇,顶礼膜拜,因此城隍庙的香火非常旺盛,长年不衰,尤其每年的庙会十分隆重。清江浦老人,对城隍庙的盛事记忆犹新,随便问及哪一位,多能叙说一段,侃侃而谈。信仰城隍的人很广泛,总是万事皆去求他,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大到护国保城、降雨防涝、放晴抗旱、五谷丰收,小到出门  相似文献   

10.
贺传芬  李银  王惠毓 《中国钱币》2012,(1):60-62,I0001
清江古名清江浦,属淮阴县辖,位于南运河中段沿岸,是当时南北水运的枢纽。每年经清江浦北运的漕粮高达六百万石,淮盐也行销皖豫四十一个州县,年征课银达二十七万两。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经驻清江浦的漕运总督陆元鼎奏请,在清江浦设立  相似文献   

11.
正上世纪50年代初,我居住在清江浦东大街的大源巷,那里距里运河仅有百多米。生活在那里20多年,几乎天天与京杭大运河的里运河有交集,现在居住地虽有变化,但还常到运河畔散步,对其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一对南水北调东线流经淮安市主城区的里运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此感触颇深。清江浦里运河是明永乐年间漕运总兵陈瑄率民工疏浚的沙河故道,从末口至淮阴磨盘口,全长40里,贯通了南北运河。漕运、治河、造船中心均设在清江浦,清江浦随之成为京杭运河上的重镇。  相似文献   

12.
淮安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时期,淮安是黄、淮、运的交汇处,为漕运和商旅必经的咽喉要道。淮安作为漕粮转运的一个重要枢纽,明清时期这里设有包括漕运总督在内众多的漕运管理机构和官员,其中就包括淮安运河水次仓——常盈仓。淮安运河水次仓的设置与沿革明代淮安是漕运重地,江南几乎所有的漕粮都要从淮安起运,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漕粮的存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元代的淮安位于黄、淮、运河交汇处,不仅是交通枢纽,而且是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据《马可波罗行记》载:"淮安州是一甚大城市,在蛮子地界入境之处,居民是偶像教徒,焚死者之尸骸,臣属大汗。其城有船舶甚众,并在黄河之上,前已言之也。此城为府治所在,故有货物甚众,辐辏于此。缘此城位置此河之上,有不少城市运货来此,由此运往不少城市,惟意所欲。应知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在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积淀了丰厚的灿烂的历史文化。2005年,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淮安市建设成苏北中心城市,打出“运河之都”名片的重大决策,并要求淮安市志办在打造“运河之都”品牌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江浦楼记     
淮安河下至马头之古运河日清江浦,东接邗沟,贯淮扬而南达苏杭;西连清口,汇黄淮而北极京津。虽长不及六十里,然明清两朝,三千里运河莫险于此,其关键亦莫重于此也。清江浦楼始建于清雍正七年,位于洪门街尽头,踞岸俯河,不宜登临,唯横额“清江浦”三大字,备往来舟楫之标识也。  相似文献   

16.
<正>清江浦,又叫清江,为今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清江浦原为河名,即今淮阴区码头镇至淮安区淮城镇之间的里运河。清江浦在海运及陆路交通兴盛之前曾是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的枢纽,长江以北的繁华重镇。自古漕船由此北上,行人在此弃舟骑马,清朝还在此设立漕运总督,一体节制漕运事宜。在清末各省纷纷设立铜元厂牟利之际,漕运总督陆元鼎于光绪三十年(1907)三月以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为由请求在清  相似文献   

17.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当初,淮河本是"四渎"之一,槽深流清,颇富通航之利.然而从1128年杜充决黄河开始,因为掺杂了诸多人为因素的700多年的黄河夺淮,因为明清时代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国家大政,因为截淮的高家堰与汇淮的洪泽湖,淮河失去了河形、失去了下游、失去了入海水道.这样的自然与人力综合作用、"黄侵"与"运逼"交相折磨的淮河,又引发我们广泛的文学拟喻与深沉的哲学关怀.以言文学拟喻,传统帝制时代的黄河可称"父亲河"、运河可称"富贵子"、长江可称"母亲河",淮河则是值得同情的"隐忍子";以言哲学关怀,淮河与黄河、运河、长江之间的"恩怨情仇",既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也展示了政治权力对自然变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淮阴是江苏北部腹地的中心城市,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市区清江浦,明代中叶以后为漕运要津、南船北马交汇之所,曾有“九省通衢”之称。清乾隆间始为清河县治,河道总督署也设置在这里。所属淮安市在其东南15公里,清时为淮安府及山阳县治,并置有漕运总督署。这里就是被人民称为“人民的好总理”的周恩来幼年时生活过的地方。周恩来曾经这样描述他的故乡:“淮阴古之名郡。……清时海运未开,南省人士北上所必经之孔道也。”(《飞飞漫墨》)  相似文献   

19.
无锡拾趣     
无锡位于江苏太湖北岸,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和锡澄运河在此交汇,是太湖地区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和工业城市,我国江南的旅游胜地,有“小上海”之美誉。  相似文献   

20.
清淮是地名,常见于唐诗宋词。清淮在哪儿?淮指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别称长淮、淮水。清淮,那么清雅,顾名思义,就是清清的淮河及淮河地区了。六朝时何逊“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是千古佳句,写的是淮河。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古代诗中“清淮”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仅指“清清的淮河”,而是指“运河一段或其他的”,这里略作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