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用米粉、麦粉或豆粉等制作的块状食品,叫做"糕",这个字始于汉代。《说文解字》:"糕,饵属""九月初九已食‘蓬饵’"。食糕的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周礼·天宫·笾人》论述笾人的职责时说:"放在笾里的美食,有面食饵饼。"《方言》:"饵"叫做糕,或叫做"餈"。糕,捣碎黍子做成的。1南京人食糕的历史悠久。隋唐时,出现了"花折鹅糕""梅檀糕"等名品。宋时,糕的品种更多了,新增了"小甑糕""五香糕""粟糕""蜜糕""蓬糕"等。工艺也更为复杂了,如五香糕,讲究糯米、粳米的配比,掺有芡实、人参、茯苓等中药材,成品既黏又松,既香且甜,还有健脾胃的功效。元时,糕"称斤两而卖之"。明时,糕的品种相当多,又新  相似文献   

2.
点心不只是用来吃的,苏式船点,作为苏式生活的浓缩,既可食、可观,亦可游。心灵手巧造就匠心独诣?若论南北方点心哪家造型最美,苏式船点有一份当仁不让的自信。即便不吃,从旁看着已是當心悦目。苏州的“中华老字号”黄天源糕团店,始创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图为该店出品的精制花色礼盒糕,内中包括花糕、赤油松糕、百果蜜糕、圆松糕、重阳糕、赤豆糕和玫瑰大方糕。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09,(9):88-88
乾隆年间,清宫饮食十分丰富,但乾隆帝食杂粮、蔬菜的习惯不改。春季食榆钱饽饽、榆钱糕、榆钱饼;初夏食碾转儿(嫩麦制作);端阳节食粽子;重阳节食花糕。蔬菜更是“食不择口”:黄瓜蘸面酱、炒鲜豌豆、蒜茄子、摊瓠榻、春不老、芥菜缨、酸黄瓜、酸韭菜、秕子米饭、粘馓团子……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粗食,却成为皇帝的喜食,体现了乾隆帝的饮食粗细搭配、粮菜互补的合理膳食。随季节变化调整饮食、调换菜肴,是乾隆饮食的特点:冬末春初,早晚两膳的菜肴中设两个火锅。农历四月初,撤去火锅换凉菜,六、七、八三个月早晚两膳增加糖拌藕、江米藕。  相似文献   

4.
米食为天     
1930年代,南京私人米店外的米糕小贩卖. 唐宋以来,江南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的中心地区,稻米已是人们的主食.经过千百年发展,江南的稻食品类多样,千变万化.仅一个米糕,就品类颜色不同,形制不一."方头糕"大径尺而形方;"糕元宝"形状如元宝,又有大元宝、小元宝、金元宝(加黄糖)、银元宝(添白糖)之别;"条头糕"形狭而长:"条半糕"则又稍阔:还有"黄松糕"、"枣子糕"、"百果糕"、"玫瑰猪油糕"等等.每到腊月,江南人家或雇糕工至家磨粉自蒸,或买诸肆市.因此,各糕肆门市如云.  相似文献   

5.
吉红糕,是闽南永春名产之一,其质美味香,入口鲜爽,是当地婚庆喜宴不可或缺的“糖王”。在蜜月期间,新娘房中特备热茶、吉红糕待客,因此,吉红糕又称“新娘糖”,吉红就是祝愿爱情永固,白头到老。  相似文献   

6.
<正>“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笃笃笃笃卖糖粥,小囡吃仔还想要。”苏式糕团的种类繁多、细腻精致,在朗朗上口的街头童谣中可见一斑。所谓糕团,是指点心类的食物,在南方主要以粳、糯两类稻米碾磨成粉,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多样化制作。苏州地区盛产稻米,以米粉制作糕团由来已久,人民一年四季各时令节日中大量食用糕团已成为日常。直至今日,糕团依旧是苏州的主要饮食代表。  相似文献   

7.
“晋南人的馍,晋北人的糕”。这句民谚由来已久.道出了山西省南北两地食俗上的区别。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般农家只能是种啥产啥吃啥。馍,是用小麦面粉做成的食品。晋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出产小麦较多,因此当地人便养成了“爱吃馍”的习惯。糕,是由黄米面加工而成的食物。晋北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土地瘠薄,适宜于种植黍子,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黏,面可做糕,这便是当地人“爱吃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商茯苓     
商茯苓文汇茯苓,亦作"茯灵",又名松茯苓、云苓、不死面等,为常用中药材之一,又是一种食品。一些古籍上记载的茯苓酥、茯苓霜、五香糕、蒸茯苓糕、八珍糕、茯苓粥等,皆以茯苓为原料。茯苓富含蛋白质、卵磷脂、茯苓酸、茯苓糖、甲壳质、胆碱、钾盐等营养成分,其性和...  相似文献   

9.
孔丹 《神州》2012,(31):43-44
“熟梨糕模具”是传统蒸食器具的一种,是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的综合体。在熟梨糕模具与(设计者)使用者的关系、形态设计分析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的分析研究,着重以二维的视觉角度观察模具的造型形态,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民间美术特有的造型特点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粢饭糕     
钟正和  木子 《旅游》2014,(1):53
记忆中的上海早晨,温暖而亲切。我住的老房子的隔壁有家门面不大的点心店,每天早上生意都非常好。店堂内有限的空间里,摆满了桌凳,仅留下小小的过道让人通行。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因这美味的早餐而相聚一桌。小小的店里,供应着刚出炉的油酥大饼、浓浓的手磨豆浆,油条和麻球则在油锅里上下欢腾。还有的,就是这粢饭糕。粢饭糕,因其做法也可称为"油氽粢饭糕"。简单说,就是一长方形、比香烟盒略大些的饭块,入油锅炸制而成。,成品色泽金黄,食之外脆里软。作为旧时沪上一款顶普通、顶常见的小吃,几乎在所有的弄堂口,都可见其身影。而对于那些从小就受到粢饭糕熏陶的老上海,只要一想到它那脆脆的四边,口水便已止不住了。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21,(1)
正吉林省博物院多年来陆续收藏了约2000件糕饼模具,数量众多,品类丰富,为我们研究糕饼模具提供了重要的文物支撑。糕饼模具,顾名思义就是制作糕饼所使用的模具,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南北方都有使用,而且因为南北方饮食文化和习俗的差异,这些模具在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有区别。北方地区的称呼有木模、模子、面模、面磕子、磕磕、磕花、卡花、脱脱、果模等,南方地区的称呼有糕模、糕印、糕板、印糕板(版)、饼印、饼模、印模、粿印、糍粑模等。这也体现了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的差异。但无论南北,糕饼模具在材质、造型、图案、功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只是在个别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神州民俗》2007,(8):35-35
东莞风俗,孩子出生一百天,父母要为孩子做“百日”,祝孩子年高百岁,因此称做百日为做“百岁”。这天,母亲为婴儿喂咸食物,称“食味”。家中炊松糕或炊糕,分派亲戚朋友。以“糕”寓意“高”,企求孩子快高长大,日后步步高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坐落在歆生路(今江汉路)北边的梅神父路(今江汉北路)的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原为“梅神父纪念医院”。关于梅神父医院的传说很多,只能把当时记录的和在某些资料中记载的公之于众,以供后人参考。 梅神父,天主教意大利籍传教士,中国名梅占春,也有称“梅  相似文献   

14.
李玉华 《南京史志》2022,(30):30-31
<正>幼儿园德育教育是关乎幼儿和幼儿园发展的大事。将德育教育融入幼儿园食育游戏,既能最大化提升食育游戏的效能,又能优化幼儿园教育理念。本文以大班食育游戏“创意桂花糕”为例,从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和知觉“五觉”出发,阐述幼儿食育游戏对推进德育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天的味道     
正春天到了,大地苏醒。上周,我们一家——爸爸妈妈和我去了梅花山,那里的风景可美啦!漫山遍野都是梅花,这里是梅花的世界,梅花的种类有很多呢,深红的娇艳欲滴的朱砂梅,嫩绿的绿萼梅,雪白的玉碟梅,粉红的小花瓣的杏梅,浅紫的大花瓣的贵妃梅,还有枝条像柳树一样垂落下来的垂枝梅,可以开出不同颜色花的跳枝梅……其中,我最喜欢贵妃梅,它的花瓣饱满而艳丽,在寒风  相似文献   

16.
<正>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经·国风·召南》另见:《诗经·国风·秦风》终南何有,有条有梅。《诗经·国风·陈风》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相似文献   

17.
晓闻 《成都文物》2006,(2):18-18
所谓梅瓶,是造型为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一种瓶式,因其瓶体修长,故亦称“经瓶”。由于口小只能插一梅枝而得名梅瓶。梅瓶的品种自唐创烧以来,作为一种传统的瓶式,各时期均有多个窑口烧造出品种丰富的器物。五代越窑梅瓶的特点是一般偏矮,长颈,多小口外卷,底部较小。宋代的磁州窑梅瓶是当时典型的名贵品种。宋代梅瓶形体修长秀丽,小口外翻,短颈瘦肩,圈足细小。元代梅瓶丰满圆润,清秀挺拔,肩部溜圆,比宋代丰满,圈足比宋代放大,外撤。明代梅瓶,颈部细、直而较长肩部超宽渐平直,圈足更大。至清代肩部更加平直,因形状造型比例不当,给人以不谐调、不完整的感觉。各时期的梅瓶造型中,元明梅瓶的造型尤为精巧,更胜一筹;尤其明代梅瓶的烧造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梅瓶的用途     
千舟 《成都文物》2006,(2):35-35
梅瓶最初为实用器,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宋代的经瓶即梅瓶,是盛酒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大多用于盛酒或其它液体物质。后来,逐渐把梅瓶作为陈设装饰品或冥器使用。如宋代磁州窑生产的梅瓶,其肩部开光内有“清洁美酒”四字。在其它一些梅瓶中,还发现有“醉乡酒海”字样。桂林窑址中也出土过一件肩部写有“清香好酒”字样的梅瓶残件。上海博物馆所藏两件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瓶腹部书写“清洁美酒”,另一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均表明了梅瓶的贮酒功用。从明代墓葬的出土资料得知,明代时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成为上层统治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器,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据《长江日报》2009年5月5日载:地处汉口闹市的市传染病医院去年迁往东西湖后.原址内的“梅神父碑”面临拆毁。一批网友在汉网上呼吁留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5月7日又载:记者从市文化局和市卫生局了解到.那块“梅神父碑”原本就有迁移保护的安排,这一历史遗迹肯定会得到妥善保护。但报载的“梅神父是谁?”对“梅神父碑”的前因后果则多有遗漏和缺实。本文特根据有关史料,就“梅神父碑”和梅神父事件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20.
梅瓶的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底足纤巧,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所以叫梅瓶,据说因其口小,只可插一枝梅花,供文人雅士案头清玩,这恐怕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梅瓶的起源始于宋朝,宋瓷的造型讲求挺拔、俏丽,梅瓶最能体现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梅瓶的功用原本是盛酒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