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32.8万字,59元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城市慈善史的专著,时间贯穿德占日据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八年沦陷时期、战后复原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作者以时间顺序为经,以慈善内容为纬,将青岛的慈善事业置于青岛乃至中国整个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下,展示出青岛慈善事业演进的真实面貌。书中每章对不同历史阶段慈善事业依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慈善政策制订与调整、慈善组织发展概况和典型个案、慈善活动的开展和变化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小结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迁(1895-1949)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秋光  曾桂林 《史学月刊》2002,11(11):84-94
1895-1949年,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促使了中国东南社会的沧桑变迁及其慈善事业的近代化,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清末十余年是初步兴起时期,近代色彩的慈善理念得以萌生,慈善公益活动有了初步扩展,传统的善堂善会纷纷向近代慈善团体转变。民国是兴盛发展时期,东南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团体和慈善家群体,对于民国社会的维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代慈善事业实际上扮演着调节社会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近代社会前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论晚清基层民间慈善组织的筹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民间慈善组织,是指晚清时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义赈组织的分支机构,它归义赈组织所领导,并为之筹募慈善款项。围绕善款筹措这一基层慈善组织的中心工作,它们积极主动地设立组织、展开宣传、营造舆论,并且想方设法拓展善款筹措的渠道。为了更多地吸引各阶层人士的慈善捐输行为,基层民间慈善组织和义赈组织还运用了激励机制。这一慈善激励机制,主要由民间社会来运作,也有政府部门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正尽管慈善史早已在西方学界稳据一席之地,但中国慈善研究在西方学界并没有占据突出位置。在西方主要语言的文献编目中,以中国近代慈善史为主题进行检索,搜到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文献不足100条,并且将近75%的文献是在2005年以后发表或出版的。这说明西方学者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这个研究领域。虽然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发展趋势,但与中国学者对慈善史研究兴趣的激增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5.
正谈到中国慈善史研究的再出发问题,不妨先对中国慈善史研究的过往做一简略回顾。中国慈善史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古代荒政,但作为专门性学术研究,则起步于近代时期。1912年朱友渔的博士论文《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一项关于互助的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是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近15年来,学界分别从动力、主体、活动、影响等维度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学界对明清时期晋商慈善史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存有可检讨之处。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中国慈善事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政权的确立与巩固,民国政府逐步建立起具有近代意义的慈善行政管理体制,并由此推动了慈善立法工作的展开,渐次颁行了一系列有关慈善事业的法律法规。总的来说,民国慈善立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其法规内容已基本涵括慈善组织监管、慈善捐赠褒奖与税收减免等三个方面,体系较为完备。  相似文献   

8.
中国慈善史作为史学研究的分支,是近代以来学科体系确立和细化的产物。民国时期中国慈善史研究并未成长为一门史学分支,而是依附于荒政史和救济史等领域。改革开放后,中国慈善史研究顺时应势成长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并渐成学术体系,迄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有中国慈善史研究成效显著:文献整理取得突破;研究范围开阔多样;史学诠释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壮大并交流频繁;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学界研究论著迭出;国外学界研究成果喜人。但当前中国慈善史研究有进一步深化与突破的空间,可从如下三方面着力:弥补中国慈善史现有研究的薄弱与阙如;形成一个贯通古今中外的中国慈善史研究体系;确立历史研究为现实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推动慈善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义演既是一种有效的募捐方式,也是中国慈善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中国,频繁的自然灾害与连年战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灾难,民间自发组织的慈善义演不仅帮助了饥困民众,也与大众娱乐相交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现象。慈善义演在赈灾中发挥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在民间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目前相关研究日渐受到学界关注,文献整理也在不断丰富,从慈善史的角度和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对此进行观察,无论在内涵解析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并形成了以私人慈善、自助互助和政府救济为主要形式的多元救助体系。但由于政府奉行自由资本主义,私人慈善便承担起了大部分的社会责任,中产阶级成为私人慈善活动的主力。私人慈善尽管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但它却是英国社会转型的润滑剂,发挥着政府救济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史学界基于不同视角对难民状况、难民遣返、难童教养及慈善组织等专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外文史料发掘较少。本文结合原始法文档案与中文资料,运用中外文献互证的"双重证据"方法,分析了1930年代法租界当局与天主教会在上海难民救助中的角色与立场,即二者的救援工作虽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但在国民政府无力施展有效救助的特殊时期,其行为客观上对难民起到相当程度的保护作用。本文将近代中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活动与天主教会策略、法国外交及国际关系等方面紧密连接起来,以当代历史视角研究了这一特定时期的社会、宗教和国际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商人,不难发现其中为数众多的著名商董在经商致富的同时,均曾积极从事各类慈善活动。而揆诸浩瀚纷繁的慈善文献史料,也会屡屡看到记载商人们的活跃身影。各地善堂、善会等慈善团体中的主导者,基本上也都是商人。毫无疑问,商人与慈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商人之所以热衷于从事慈善活动,虽主要取决于商人自身的经济条件与思想观念,但从另一角度看也与中国"重本抑末"的历史传统与社会风气不无关联。20多年前笔者在评介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述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周秋光 《近代史研究》2000,141(3):134-192
中国红十字会的成立,是内因与外因互动、中西慈善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红十字会在清朝官方的重视和支持下,依靠一批热心慈善事业的中外善士,奉行一套完整、合理的运行机制,维持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在晚清时期,中国红十字会以其所从事的各种慈善救护与赈济活动,发挥了重大的调节社会的作用。中国红十字会所开展的各种国际性交往,还促使清朝从封闭走向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14.
charity是英国历史上表示慈善的最常用词语,但其概念却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它从对上帝之爱发展到侧重对邻人之爱,后泛指一切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仁慈行为,到了现代社会其含义变得更日益多元。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charity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其既反映了不同时期慈善主导话语权的变化,更体现了英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由此引发的慈善评判标准的改变也促进了慈善社会功能的不断增强。而charity理念的发展恰好与近代以来英国商业社会推崇的自由竞争潮流相生相克,慈善无意中悄然成为英国消解商业社会弊病的有效方式。因而,charity树起了英国社会进步的一面正义和友善的旗帜。由此可以说,厘清charity概念的源头流变十分重要,它可为慈善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张秀丽 《史学月刊》2022,(2):116-123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一书利用新史料研究新问题,立体地呈现了中国近代义演活动与慈善公益之间多元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该著通过义务戏、慈善音乐会、慈善游艺会等不同的娱乐演艺形式,分析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发生发展;通过考察不同社会群体如何主办或参与义演活动,使之服务于各自筹募资金、扶危济难的需求和目的,揭示不同社会环境下义演活动的不同面向。该著是中国近代慈善史甚至是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慈善义演作为考察中国近代慈善与社会的新视角,将大大深化中国近代慈善史、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慈善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具有鲜明的宗教性,是伊斯兰教的义务之一;二,慈善活动的执行者和受益对象的广泛性;三,慈善制度化,天课制是伊斯兰教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慈善的平等性与方式多样性,行善者和受施者之间是平等的,可以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伊斯兰慈善观是伊斯兰教创立时阿拉伯半岛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6,(11):107-109,114
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尚不发达,慈善史研究也较为薄弱。《中国慈善简史》一书为推动慈善史研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重视慈善历史的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并没有一落千丈、日就衰败,实际上传统慈善的影响力依然广泛存在,依然在社会上发挥着原有的职能,这在清末社会转型的最重要时期表现了出来。社会风俗的改良需要借助传统善堂善会的影响力,群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借助传统善堂善会的影响力,就连新的近代慈善组织建立也深深受到传统慈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广州出现了适应城市社会救济需要而以商人行会为主导的民间慈善组织——善堂。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  相似文献   

20.
正稀见文献对于史学研究的意义日益凸显,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对于稀见文献的样态及传播途径的探讨,有助于对民间稀见文献的掌握。笔者近年着力于民间义演文献的挖掘,不断拓展视野、促进新思考。义演是一种通过演艺方式收取捐赠,用于特定目的的社会活动,清末民初逐步在各地兴起,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吸收了近代西方慈善思想的某些元素,并借用了经营性演艺吸纳戏资的方式。义演的形式及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演变,其文献载体和传播渠道也与时俱进发生相应变化。下面以义演文献为例,探讨稀见文献载体及其与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