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地区的早期抗币──“江南商业货币券”考述金诚,俞大雄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江抗”部在苏(州)、常(熟)、太(仓)抗日游击根据地曾发行了江南地方抗币─—“江南商业货币券”,流通于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如今该券留存甚少,颇足珍贵,现将“江南商业货币券”的发行背景、印制经过及其影响分述于下:(一)1939年5月,叶飞根据陈毅同志的指示,率新四军江南部队东进纵队进入苏南东路地区(沪宁线以北、长江以南、常州以东的地区)的无锡、江阴一带,把东进纵队与当地的抗日武装组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并成立了东路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苏南东路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0年5月,谭震林同志化名林俊,奉调进入苏南东路,担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创建了以苏(州)、常(熟)、太(仓)、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当时在苏常太、澄锡虞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流通领域内,曾一度发生了市镇、农村辅币缺乏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日寇大肆搜括战略物资,特别对银元,银毫及铜元的大量掠夺,造成了市面辅币的紧缺。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乱发辅币的混乱情况,其“紊乱情状,达于极点,既无基金之保证,又乏法定之手  相似文献   

2.
平杰三,1906年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原属河北省濮阳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开始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历任中共濮(阳)内(黄)滑(县)中心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副秘书长、秘书长兼统战部长,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顾...  相似文献   

3.
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接替范成大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时年四十三岁。淳熙五年,张械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张杖在广西任职四年问,颇有政绩,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取得成就外,对广西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清人汪森《粤西丛载》卷十七《粤俗》历数对广西文化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首先提到的就是张械:  相似文献   

4.
辑校本《杨文公谈苑》商榷许振兴杨(974-1020)是北宋前期名噪一时的文坛大手笔。他不仅长于诗文,兼且精于史学。他自十一岁时被江南转运使张去华(938-1006)遣送阙下后,即受命长期读书秘阁,是以才高学博,见多识广。《杨文公谈苑》(以下简称《谈苑...  相似文献   

5.
王拯卒年考     
刘汉忠 《广西文史》2005,(3):110-113
王拯,清广西马平(今广西柳州市)人,原名锡振,以服膺包拯而改名,字少鹤,亦作少和,一字定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官至通政使。在清代坛中,王拯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散为清代后期桐城派古“岭西五家”之一;诗作意深而词粹,《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评为兼有“苏(轼)、黄(庭坚)二家之长”;  相似文献   

6.
李灿,字昭炳,原名李文彬。宜章县城东李家村(今城关镇长冲村)人.1901年1月1日生。曾在湘军与彭德怀、黄公略共事,参加北伐。1928年4月入党,7月22日与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发动平江起义,共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历任红五军军委委员兼第一团党代表,湘赣边独立一团团长、五纵队司令、红八军军长等职。1932年牺牲,时年31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权秉华,曾用名权彦荣、权俊英、马生辉、权建中,1921年10月生于陕西省渭南县西更村。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渭南县地下党工委书记、中共东路工委委员。1949年渭南解放后,历任渭南县委书记兼县长,  相似文献   

8.
曾几(1086—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南宋理学家,诗人。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四十七岁的曾几因避战乱自湖北南下柳州、浔州(今广西桂平),绍兴三年(1133)徙江南西路提点刑狱,自岭外还。绍兴六年,曾几除广南西路转运副使。绍兴八年,提点两浙西路刑狱,离开广西。绍兴九年,因忤秦桧被罢官的曾几又被起用为广西转运判官,次年初春赴任,绍兴十一年改除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方志》2011,(4):18-18
近日,由省志办、淮安市志办合作组织人员点校整理的嘉靖《两淮盐法志》点校本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刊成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两淮巡盐御史杨选、两淮都转运盐使陈暹修,举人史起蛰、张榘撰。全书分12卷,约30万字,资料丰赡,体例严整,全面翔实地记载了明嘉靖以前两淮盐务情况。  相似文献   

10.
广西首家书刊发行机构─—南宁图书转运局陈相因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冬季,广西左江兵备道纪堪谨道台为兴办左江道所辖府州县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其行署驻地南宁府城创办了南宁图书转运局(一说左江图书转运局)。南宁图书转运局改变了以往旧式书业的经营模式,制定...  相似文献   

11.
佉卢文书所见鄯善国之货币─—兼论与回鹘货币之关系杨富学鄯善本名楼兰,立国于张骞奉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之前,汉宣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始改名鄯善。东汉末年,鄯善吞并了西边的邻国且末、小宛、精绝,一跃成为与焉耆、龟兹、于阗、疏勒并肩而立的西域大国...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春夏之交,古城兰州发生了一起震惊整个西北的血案。位于左公东路一座住宅内一家11口人遭到杀害。死者中有一名重要人物名叫邱宗浚,他是盛世才的岳丈,因为女婿而飞黄腾达,先后担任过伊犁屯垦使兼警备司令、新疆民政厅厅长等职,但也因为其为人残暴、罪恶累累,积累了诸多民怨民愤。案发现场触命惊心,财物尽失,究竟是仇杀还是劫杀?案件背后的内情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3.
元初制国用使司的设立是领左右部兼诸路都转运使职能分离的结果,这是当时忽必烈政府财政需求扩大的客观要求,也与阿合马的努力有关。制国用使司设有使、同知、副使、佥事、员外郎、郎中和令史等。最终制国用使司实现了到尚书省的平稳过渡,其主要官员也相继任职于尚书省。制国用使司与中书户部并不统属,其主要职能为统筹财政收支,这些职能的运作主要依靠其辖下的转运司和提举司。  相似文献   

14.
张克使将军系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国民党二十九军副参谋长(军长宋哲元)兼三十八师参谋长(师长张自忠)、第六战区高级参谋、副参谋长(司令长官冯玉祥)、五十九军参谋长(军长张自忠)、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总司令张自忠)、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冯治安)。 在战火纷扬的军旅生活中,张克使将军写有大量日记。1988年7月,解放罩出版社出版了《佩剑将军张克快军中日记(1937—1948)》。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张克使之孙张权选录日记申有关“七七事变”及“临沂战役”部分,以给读者。 一九三七年 七月二十九日(北平追记)  相似文献   

15.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常德市文物管理处黄土山楚墓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县灌溪镇黄土山村黄土山,南距常德城12公里(图一).1985年黄土山村在黄土山的大山(以下简称“大M”)、地磨山(以下简称“地M”)两个山头上兴建砖厂,为配合砖厂生产,常德市文物工...  相似文献   

16.
宋代转运使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转运使地位重要 ,以往的研究 ,较多地注意到它与唐五代宋初的转运使、随军转运使及巡院等的联系 ,对它是宋初藩镇替代者这一点重视不够 ,而这却是正确认识宋代转运使的关键。宋代统治者为了防止转运使成为像唐代藩镇一样的割剧势力 ,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 ,除了先后将地方军权、刑事权等分割给别的官司外 ,更重要的是不赋予转运使直接任免、升黜、奖惩本路官员的权力。转运使的权力受到过多限制 ,财政过于集权 ,造成诸多弊端。在管理出现混乱、中央财政需要得到确实保证、朝廷对财赋不断产生特殊需求的情况下 ,宋廷被迫将财权向转运司适当下放 ,从而产生了相对独立的路级财政管理层次。但是 ,宋代中央集权的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 ,路级财政的独立性是有限的 ,转运使不可能完全成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方志》2008,(3):78-79
民国23年(1934年) 7月1日广西省立博物馆成立,馆址设于南宁共和路(青云街口)。 9日省政府颁行《各县办理村(街)、乡(镇)民团后备队、国民基础学校、乡中心学校及乡村公所准则》,确立基层组织的“三位一体”制,即由乡(镇)长兼民团后备大队长和乡(镇)中心国民基础学校校长,村(街)长兼民团后备队长和村(街)国民基础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8.
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时任中书舍人的范成大除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次年十二月七日范成大由吴郡(今江苏苏州)赴广西就任,《桂海虞衡志序》记录了他告别亲友赴任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宋钱版别研究珍贵史料——读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森 《中国钱币》2007,(3):17-21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是与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的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南宋淳熙五年(1178),叶适以进士第二名及第,后历任吏部员外郎、吏部侍郎、江东安抚使兼沿江制置使等职,官至宝文阁学士、光禄大夫。  相似文献   

20.
黄铢(1131—1199年),字子厚,号觳城子、觳城老人、觳城七者。原住崇安(今武夷山),后随母孙道绚迁浦城,小朱熹一岁。黄铢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到崇安潭溪受学,与朱熹共同师事刘子翠先生,从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