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中的南京盲哑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东 《文史精华》2003,(11):58-60
一 中国特殊教育史起源很晚,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专门面向残疾人的特殊学校才开始出现,而这些早期特教学校都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这些学校带有很强的殖民主义色彩,在学生的选择和教学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偏向性。中国人自办特殊教育事业,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它是由一批  相似文献   

2.
黄乃(1917—2004),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盲文教育家,中国盲文之父。原名一寰,是黄兴8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双目失明后,凭着惊人的毅力,献身于中国的盲文事业,终于创制出一套最新汉语双拼中国盲文方案。此后,黄乃先生被人们誉为黑暗世界的"普罗米修斯"。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二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黄乃(1917~2004),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专家,盲文教育家,中国盲文之父。原名一寰,是黄兴8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双目失明后,凭着惊人的毅力,献身于中国的盲文事业,终于创制出一套最新汉语双拼中国盲文方案。此后,黄乃先生被人们誉为黑暗世界的“普罗米修斯”。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二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无线电广播技术的研制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无线电技术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在国人自办电台的同时,帝国主义也纷纷在中国设立电台。东北是中国较早设立无线电台的地区之一,但东北地区无线电台的发展和传播,有着一种畸形的发展过程,本文即是对民国时期在东北范围内无线电广播发展所作的一次总结性论述,对于近现代东北地区的无线电历史的传播与发展研究,将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来对残障个体非常关照,在公立学校也能照顾到残障儿童,中国现行的特殊教育很像1975年美国实施的残疾儿童教育条例。中国在特殊教育上的规划与美国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中,关于中美两国教师在帮助特殊儿童时能得到的支持问题上开展了一项调查,以比较两国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殊教育的兴办,始于近代,在很长时期里其发展十分缓慢。直至上世纪30年代,除上海、南京、北京,杭州等大都市及基督教教会所到之处有几所教会或私人所办的盲聋哑学校外,全中国竞只有南京办有一所公立的盲聋哑学校。  相似文献   

7.
百多年来,中国由不变到巨变,由传统到现代,其贯穿始终的唯一主题,谓之“近代化”(或称“现代化”)。近代国人为因应这一世所未遇的“变局”,力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行为的近代化和民族国家的独立平等,诸多乐章无不构成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整体运动。综观中国近代化的方方面面,其最突显、最根本的变项,为“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毛泽东语)的产生。这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即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之而引发的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在在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和走向。故而,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研究,成为探索近代中国社会和近代化历程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都有"夷夏之辩"的问题,而这种争论伴随着诸多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由于中国历史上版图的变化,国人"夷夏观"的内涵和外延也在随之变化.特别是到了清代,伴随着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国人形成了一种近乎自相矛盾的"夷夏观"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秉赋,是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思维旨趣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灵魂。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人鉴于民族精神丧失而提出了"陶铸国魂"问题。20世纪初的"陶铸国魂"话语,是适应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发展大势而进行的民族精神构建,故它必然以反思中国历史传统为特征,以改造国民性为手段,以建构民族国家而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丁东 《湖南文史》2011,(10):32-33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和南斯拉夫的关系经过了由冷而热,由热而冷,再由冷而热的戏剧性变化。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独立夺取政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