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民政府初期,在增加财政开支的同时,却无力开辟财源,只能单方面地求助于提高税额或增添税种,从而使农民实际田赋负担远远高于"法定"田赋负担;而临时摊派和征收过程的积弊造成的额外负担,使得农民负担更趋沉重;此外农民缴纳的税费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是不等价的。这些情形表明,1927~1937年农民的田赋负担沉重且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上海华界长期受租界影响,积累有大量卫生方面的经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华界大量颁布法规与布告,初步搭建了华界的卫生政策框架。但其后十年间,华界卫生方面仍有大量问题,主要为:因有大量的人口流动,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犯罪成本的低廉,群众守法观念并不强烈;因缺乏对应的监管措施,公务人员的执法亦不到位。回顾曾经遭遇过的问题,对于当今构建后疫情时代卫生防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1927年南京事件的肇事者,史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找到的传教士书信,认为南军士兵负主要责任的观点更为合理。而南军士兵之所以有选择性地针对外国人抢劫而难以制止,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官员在调和意识形态的刚性维度与柔性维度的紧张关系时能力过弱而导致的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奠都之初,烟毒甚巨,国民政府贪图烟利,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之后,在中外舆论的压力下,宣布实行断禁,其实仍是做表面文章。1932年,蒋介石宣布在豫皖鄂赣战区推行禁烟,采用分年渐禁的办法,“收效亦是微乎其微。但是,1927到1935年,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禁烟禁毒运动──六年禁政(1935-1940年)的先导,本文将对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禁烟举措作出述评,并在其禁烟动机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寓禁于征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不久,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105次会议上即形成一项决议:财政… 相似文献
5.
钱庄业是传统中国金融机构的代表之一。本文依据日本满铁调查机构1942年对杭州钱庄业的调查资料,重点分析和考查抗战时期杭州钱庄业的基本状况、组织特点和业务领域,指出能够根据外在社会环境变化调整、改革自身是钱庄业得以长期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南京事件”是大革命时期外国和中国之间爆发的最为惊心动魄的直接冲突。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反帝国主义高潮之中,加上外界谣传在“南京事件”中外围人死伤很多,所以外国媒体把它称为20世纪的“义和团”排外事件,一时轰动世界。 相似文献
7.
9.
金融资本的财政化,实质上是指金融资本与政府财政的密切结合。近代以来,金融资本与财政的结合很早便已在福建出现,如早期的传统金融机构——票号。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到清廷被推翻,票号一直为福建地方政府垫付着部分拨解中央的财政款项,省内政府许多用款更是依赖票号以为周转。 相似文献
10.
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海军航空队即对南京进行空袭.南京会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队对南京的军事目标、民用设施、无辜平民的轰炸更加惨烈.以下资料系自<支那事变战记·海军航空战>中节译[作者为日本海军中佐阿部信夫,昭和十四年(1939年)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印行],对研究南京保卫战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夏都庐山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地位极其重要,而当时庐山存在的殖民主义空间与“夏都”身份极不协调,这些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庐山的建设以恢复民族的尊严。在南京国民政府主导下,庐山建立了组织完善的现代行政管理机构,收回了牯岭租借地的主权、加强了市政建设的现代化,而这些以及具有民族风格的“三大公建”的兴建都充分体现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建设庐山中对民族主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1927-1937年中国的学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27-1937年是中国近代学术研究发展较快的十年,出现了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及中国西部科学院等一批近代意义上的科研机构,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也有较大进展.这一时期的学术发展,对此后学术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但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1931—1937年的农业产量变化,呈现明显的马鞍形。1934年是鞍底,1932、1936年为鞍峰。但最高年份为1932年,而非通常说的1936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县级政权运作机制开始向分职化、科层化运作方向发展.县的法律地位与组织架构较为明确,县行政体制中出现了县政会议、县行政会议、区长会议、县党政谈话会、以及各类专门委员会会议等运作方式;县对地方事务也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决定权;县司法与县行政逐步分立.县级政权运作机制中出现的这种新因素,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地方政权组织中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因素在实际操作层面,成效不大,因而其象征意义要大于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自西周以来 ,国家“审计伴随着历代王朝的盛衰 ,生产经济的起落 ,维系着财经地位的时上时下 ,在波浪起伏的历史进程中 ,迂回、曲折、步履维艰 ,进展迟缓”。① 而到民国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组织形式的引入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进行了较大的改良”。② 近期以来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些学者和国家审计部门开始关注和重视对中国审计制度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学术性的成果。但对南京政府时期的审计制度作专题性的研究 ,目前还相对比较薄弱。③ 1 92 7…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留学事业蓬勃兴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在留学管理政策等方面基本延续了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的相关政策,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留学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方面.南京国民政府初年留学经费来源渠道不一,在经费拮据的前提下,政府实行了严格的预决算制度.此外,政府还通过鼓励团体和私人资助等形式多方筹措资金,以保障公费留学生的培养所需.经费使用方面,政府在保障学费供给的前提下,为鼓励留学生学业更进一步,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往往给予一定资费补助,同时加大了对自费留学生的奖励和扶持.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初年留学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的考察,发现其经费虽捉襟见肘,但经费的筹措与使用逐步明晰化、制度化,因而在留学生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自杀问题的社会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三十年代,上海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一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条件和社会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自杀问题则被上海市政府认为是“当前最严重之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崛起:1905—1937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代以来,随着华北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华北区域城市兴起的条件、布局及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铁路枢纽地位的形成和近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需要,一些地方逐渐形成新兴的城市。1905-1937年间正太、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崛起间的关系,便具体展示了铁路运输业与石家庄城市的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城市人口增长和街市扩展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及以铁路为代表的新式交通对近代华北城市群体的分布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等级规模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1927—1937年上海失业人群再就业状况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政局动荡、市面萧条、工商企业衰敝等因素的影响,1927-1937年间上海的失业形势十分严重.在失业群体中,以民族工商业的工人、职员等男性青壮年为主,其文化程度总体上较低,失业的时间较长,谋生的压力较重.他们或力图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谋求就业机会;或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提高再就业技能;或在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下,自主就业.就这一时期再就业的特点而言,一是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仍是失业者在沪谋生的主要条件,同时市场化就业的趋势也日趋明显;二是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再就业的成功率不高;三是政府和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分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