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史金波 《文献》2006,(1):11-2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不断互相接触、交流、融会,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丰富、发展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字书籍印刷出版方面,各民族的互动有生动的反映.由于汉族文化的先进和强势地位,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与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整个世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密切相关。在当今这个资本全球化的后殖民主义时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在推行文化全球化,对世界文化进行新殖民统治,以此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Abstract

The Netherlands Delta Project is a 30 year endeavour to dam the estuaries of the river Rhin, Meuse and Scheldt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the country's flood protection and improving its water management. From the beginning, a variety of scientists have been co-operating on planning, model making and monitoring the physical and ecological consequence. In the following article the Chief Engineer to the project discusses present and future problem of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cites examples of successfu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6.
满族国家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根据极其有限的范例,认为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面,论证了满族是在氏族部落解体后出现的重新分化、辗转迁徒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宗族部族的社会政治组织。在这些宗族部族政权的对抗与兼并的过程中,正是始终重视组成分权共治领导核心的努尔哈赤,通过统一战争和创建八旗组织的形式,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体联合蒙古族、汉族等民族统治者而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以少临众的历史条件下,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这与其成功的民族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清朝的民族政策大致可分为对汉族的政策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清朝对汉族政策形成的社会背景与主要内容,以及对我们今天民族工作所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静  甫岩 《满族研究》2007,(1):7-12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和国家结构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举。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确立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运用新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肃慎-女真族系形成发展研究的民族学价值意义进行探讨,主要从肃慎-女真族系研究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构成、民族社会结构和社会性质、民族多元文化及交互影响、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民族学跨学科综合研究等问题研究的价值意义进行论述.通过对肃慎-女真族系各族的形成发展进行系统综合研究,丰富促进民族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对研究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促进中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调整民族政策以及外交政策、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相互协调、和谐发展发挥重要的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夜宴酒歌的礼仪风俗,程序严格,内容繁复,形式多样,表现出雅俗共赏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夜宴过程能激发智慧,显示渊博知识,教育族人,增进民族间情感,形成团结互助的民族精神,从而加强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陈淳 《东南文化》2012,(3):17-24
讨论早期文明探源流行的文化标准和社会标准,体现了文明探源从断代和事件向社会复杂化过程的转变。文化标准涉及城市、青铜与文字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它们在社会演进中的意义。社会标准涉及新进化论的四个社会类型,并对酋邦与古国概念做了述评。最后强调了解释的问题,希望我国学界建立统一的概念和术语体系,以减少无谓的争论和论述的模糊性,提高研究质量并努力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13.
姓氏在规范人类婚姻秩序和社会秩序,并使自身繁衍传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从群婚状态到对偶婚制,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姓氏与婚姻的关系经历了根本性的演变,逐步走向伦理规范。探索姓氏与婚姻伦理起源,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已经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了解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促进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肃慎女真族系是中华民族和东北亚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民族历史发展和东北亚民族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肃慎女真族系的研究也是中国民族史研究和东北亚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外民族史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Analytic ethics in the central period – extending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post-World War II linguistic analysis – is too often construed by historians and philosophers alike in monolithic terms as the emotivism of A. J. Ayer. In contrast, we argue that a multiplicity of ethical doctrines were developed by analytic philosophers at this time of which Ayer's emotivism was just one. Moreover, we maintain that this multiplicity of ethical doctrines was itself the result of a multiplicity of conceptions of analysis and that connecting these two sets of beliefs makes for the best understanding of analytic ethics.  相似文献   

18.
黄明信  申晓亭 《文献》2002,(1):110-122
蒙古历与藏历、汉历三者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复杂关系,这里仅就与蒙古历有关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谈及藏历、汉历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包括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及日月食推算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我省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开始起步,迄今为止先后出台了8个自治条例和16个单行条例,这些自治法规,对促进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我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粗浅探讨,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端旅游的基准与标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喻学才  王健民 《旅游科学》2006,20(2):10-12,24
本文对我国正在兴起的高端旅游的基本概念,高端旅游诞生的时代背景,高端旅游的基本内涵,高端旅游的基准与标准制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