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学者王世性,在《黔志》中把贵州地理特征概括成两句话,也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是对贵州天气状况的客观描述,本身并无褒贬之意。但不知怎的,贵州人听起来总觉得有点刺耳,认为是别人有意要贬低贵州瞎编出来的,不敢理直气壮地面对。  相似文献   

2.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是历史上“盖定”贵州的贬语,流传至今,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有个直观的感觉 :北方看文物 ,南方看山水 ,东南看海、西南看山……。踏上贵州高原 ,给人的第一印象 ,就是巍峨的群山 ,莽莽苍苍 ,有如游龙戏凤。明朝正德年间 ,王阳明谪贬贵州 ,使他心灵震动的 ,首先是气势磅礴的大山。他在《重修月潭寺公馆记》中写道 :“天下之山 ,萃于云贵 ,连亘万里 ,际天无极。”在这个文化巨人的笔下 ,仿佛天下的山峦 ,都在云贵会聚 ,千山万壑 ,犹如沧海。百年之后 ,又有一个浙江文士王世性来到贵州 ,在《黔记》中 ,把贵州的地理特征概括为两句话 ,也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里平”。“地无三里平”…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11,(5):8-8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既是古人对贵州的印象,也是对贵州的贫穷落后、边远蛮荒的高度概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贵州面貌,疏浚交通、畅达物流实乃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5.
有个直观的感觉:北方看文物,南方看山水,东南看海、西南看山……。踏上贵州高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巍峨的群山,莽莽苍苍,有如游龙戏凤。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谪贬贵州,使他心灵震动的,首先是气势磅礴的大山。他在《重修月潭寺公馆记》中写道:“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在这个文化巨人的笔下,仿佛天下的山峦,都在云贵会聚,千山万壑,犹如沧海。百年之后,又有一个浙江文士王世性来到贵州,在《黔记》中,把贵州的地理特征概括为两句话,也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相似文献   

6.
提起贵州,多数人都知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三句老话。前两句讲的是自然环境,后一句是讲穷,自然环境形成了穷,所以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给外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贵州的自然环境究竟好不好?得看从什么角度去看。先说“天无三日晴”。笔者1958年秋到贵州,早晨起来,朝霞满天,又是一个大晴天。但是,地上是湿的,因为清晨刚下过小雨。一连十多天,都这样,真是太好了。在气象统计中,这一天算雨天。那时贵州的生态状况较好,茂密的树木吸收的水分经太阳照射,变成水气,形成了云雾。在每天气温最低的子夜时分,又降落大地。这种由于地表植被所形成的小气候,与中原地区相比,雨天是要多一些。外地人一到贵州就有了“天无三日晴”的感觉。这种小气候,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是十分舒适的。但在传统农业社会,对于十分重要的粮食生产来说,因为年日照时数和年积温少,并非好事。由于“大跃进”中大炼钢铁,随后多年的“以粮为纲”以及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树木被大量砍伐,加之人口不断增多,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树木植被日趋减少,水土流失加速,石漠化不断推进,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小气候也随之改变,“天无三日晴”,开始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7.
1960年春,周恩来总理在贵阳接见了省、市机关、部队和群众团体的一千多名干部和模范标兵时亲切地讲话。他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只要贵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努力工作。那么,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他还说:“过去流传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说法,应从根本上否定”。  相似文献   

8.
贵州从建省以来就一直被"三无"语句所笼罩着,"天无三日晴"作为"三无"之首也是一直令贵州在外界的眼中留下了一个十分不好的形象。本文将从徐霞客游记着手,分析徐霞客眼中贵州的"天无三日晴"以及其真实性。徐霞客游记中贵州的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黔游日记一》是他旅游贵州盘江以东的游记,《黔游日记二》则是他旅游贵州西部的游记。徐霞客于崇祯十一年(1638)三月  相似文献   

9.
《幼学琼林》有一句话:“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贵州是没有文化的蛮荒之地。继后又出现三无之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一来,贵州就被贬为全国最贫瘠、最落后的地方了,对贵州视为畏途。更有甚者,一些人竟然不知道贵州在何方,闹出了贵州是归昆明管的笑话。由于对贵州的陌生、不了解,所以一些人对贵州和贵州人,往往还带有一种轻视的眼光。 为什么有些人对贵州和贵州人歧视呢?主要是他们不了解贵州,与发达省区比较,自然落后,但也决不是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云南贵州是中国两个极为贫穷的省份,若干记载或谓其地瘠民贫,赋税不如江南一府,或谓人民“鹑衣百结”,“以稗子作饭”,“牛粪糊墙,人畜杂处,”写尽了云贵贫穷的惨状。[注一] 贵州又比云南更穷,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描写当地人民生活环境之恶劣与贫困,触目惊心,令人长叹。检视云贵的岁入,二十世纪之前,主要来源为田赋,估计云南实徵为130万两,贵州为60万两。两者合计,仅为江苏省十分之一强,  相似文献   

11.
失败·成功     
2000年8月23日星期三雨已经下了三天的雨了,天空始终没有放晴。雨点儿滴滴嗒嗒,仿佛不是落在地上,而是落在我的心上这么多天了,通知书还是没有到来它怎么会来呢?哪所大学会要我这个总分只有三百多的笨蛋呢?今后我将何去何从,前途一片黑暗。 2000年8月31日星期四晴一个星期又过去了,天也已经放晴了。虽然同学们临走时都鼓励我说:“高考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失败。“但看着老同学们一个个地去开始他们新的人生旅程,我不由得落下了泪。 2000年9月1日星期五 晴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在中国这块如雄鸡啼晓的版图上,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成因,在漫漫岁月里,竟从未把握到历史发展的大机遇,乃至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这块神秘的土地时,贵州“天无三日晴。他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穷困景象成了老红军们拂不去的记忆。红军将士们记住了这块土地人民的深情,也记下了贵州的贫困。社会经济文化的严重滞后,使贵州的历史之声是那么微弱,贵州的历史文化形象是那么模糊。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不甘落后的贵州人民以超越历…  相似文献   

13.
女子持帚即为“婦(妇)”,可见女人拿扫帚的样子极其平常,但也有例外--那位“上扫天,下扫地”的女神“扫晴娘”。当代作家汪曾祺曾饱含感情地回忆:堂姐会在连阴雨天,剪个纸人粘在墙上,一手拿簸箕,一手拿帚,风一吹就摇动起来,她就是扫晴娘。神的是“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天多少会放晴”。  相似文献   

14.
山居贵州     
贵州的大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以自然之力竭力阻隔着外面的东西涌进来也不让里面的东西涌出去,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现在,外面的东西挡不住地慢慢流进来,里面的东西也挡不住地慢慢流出去,只是因为有了山的阻隔,速度缓慢而已。经常带客人在贵州大山间来来往往的司机小邹一年中没有几天呆在他贵阳舒服的家中,当他带着我们在雷山县路况有些险峻的大山里兜兜转转时,天正有雾,他一面不错眼珠地望着前面的土路,一面说起一段往事:几年前这里根本不通车,从日本东京游学来的一队学生为了体验这里的山居生活,花了六个小时上山,第二天又花了六个小时下山,为的就是能在大山最深处的苗寨里过上一夜,留下些体验。初听时还有点不以为然。若干天在贵州的大山里兜兜转转下来,在见识了山容地貌,见识了水侗苗瑶,见识了“天无半日晴,地无三尺平”,见识了酸汤的酸和鱼腥草的腥之后,人会一下子舍不得离开,担心这里自然和谐的山居生活和乡土盛宴会突然消失,被涌入的那些东西取代,真到那时我们这些城市动物再到哪里去亲近自然,去舒缓那些叫作“压力、紧张、孤独和隔膜”的城市情绪呢?山居贵州,真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5.
崔薇  吴若峰 《旅游》2007,(3):30-43
贵州的大山像一道道天然屏障,以自然之力竭力阻隔着外面的东西涌进来也不让里面的东西涌出去,以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但是现在,外面的东西挡不住地慢慢流进来,里面的东西也挡不住地慢慢流出去,只是因为有了山的阻隔,速度缓慢而已。 经常带客人在贵州大山间来来往往的司机小邹一年中没有几天呆在他贵阳舒服的家中,当他带着我们在雷山县路况有些险峻的大山里兜兜转转时,天正有雾,他一面不错眼珠地望着前面的土路,一面说起一段往事:几年前这里根本不通车,从日本东京游学来的一队学生为了体验这里的山居生活,花了六个小时上山,第二天又花了六个小时下山,为的就是能在大山最深处的苗寨里过上一夜,留下些体验。初听时还有点不以为然。 若干天在贵州的大山里兜兜转转下来,在见识了山容地貌,见识了水侗苗瑶,见识了“天无半日晴,地无三尺平”,见识了酸汤的酸和鱼腥草的腥之后,人会一下子舍不得离开,担心这里自然和谐的山居生活和乡土盛宴会突然消失,被涌入的那些东西取代,真到那时我们这些城市动物再到哪里去亲近自然,去舒缓那些叫作“压力、紧张、孤独和隔膜”的城市情绪呢? 山居贵州,真是一种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蔚为壮观;水,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飞泻瀑布,抑或是悠然恬静的湖,都给人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是老年期丹霞风貌的典型. 炎炎夏日即将来临,这里的一线天是一处难得的天然避暑胜地.一线天,晴有晴景,雨有雨趣.站在一线天,两边高284米,阳光照射不进来,清风习习,荫凉爽身,润肤沁脾.若遇夏雨霏霏,则宛如九天飞泉,千丝万缕从天而挂,这就是“天降垂帘”之大观了.  相似文献   

17.
“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中华民族一个祈祷春雨、祈祷农业丰收的节日。农历二月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春耕、播种渴望水分。“春雨贵如油”。二月初正处于惊蛰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龙腾致雨”,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3月11日正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从贵州全省乃至全国各地赶来参加“2005贵州·安顺(龙宫)油菜花旅游节”的人们不仅惊喜地领略了龙的故乡的美景,还在“颂龙大典”上看到了“龙抬头”的盛况。  相似文献   

18.
有人为贵州测了一个字,把“贵”字拆成“中”、“一”、“贝”三字,并解释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这个说法一语道出了贵州的珍贵与奇特。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她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9.
李奕圻  哈悦  李润民 《世界》2014,(12):24-33
“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汪国真眼中随心变化的天气在马苏身上看到了异曲同工,对她来说,旅行是随心的游走,到了一个地方,她会随自己的心情去行走,没有规定,没有压力,因为旅行不是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每当天气闷热,由晴转阴的时候,不知从哪里飞来一种美丽的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地叫着“雨快下! 雨快下!快下!快下!”人们把这种小鸟叫做“唤雨雀”。我要讲的就是它的故事。有一年天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们成群结队地出去逃荒要饭。有一家姓张的农氏,夫妇俩带着一子一女,也走进了要饭的人群。不料男人在半路上饿死了,只剩下孤儿寡母三人。这天,他们到了一个大坝子里。这儿有一个上千户的集镇,东头有一所四合大院,红漆大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里面住着一家财主。母子三人来到这家门前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